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观见】“网红面包店”丑闻之后:感谢深喉,但难道还要等待下一个“深喉”?
分享至:
 (9)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7-03-23 19:46
摘要:“深喉”的奏效,恰恰意味着常规的“失效”。这非但不值得庆幸,更需要警醒。

 

 

武康路“网红面包店”被曝使用过期面粉,对这家以“口碑”行世的食品企业而言,无疑是灭顶的丑闻。而对众多曾经趋之若鹜、不惜耗费几小时排队的市民来说,其受到的震动和随之而来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犹疑情绪,恐怕也需很长时间来进行消化。

 

值得庆幸的是,监管部门已迅即介入处置,据最新消息,司法机关也已对涉事企业负责人采取了措施。可以预见,在上海刚刚开始实施“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条例的节骨眼上,此事的后续处置,将成为检验“最严监管”“最严执法”的试金石。

 

但更值得人们思虑的,是整个事件的起点——这家坐实为“问题企业”的曝光,不来自日常的监管,也不来自媒体调查,而来自一名“冒着巨大风险”的“内部爆料人”——一名“深喉”。

 

无独有偶,几天前震动舆论的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曝出电缆偷工减料的同样是一名自称为生产企业内部员工的“深喉”。不难想象,如果没有那条题为《西安地铁你们还敢坐吗》的网帖,藏匿于地铁线路背后的这个巨大黑洞至今都不会为人所知;而倘若不是年轻的面包店员工“觉得非常非常心痛”、“不想再同流合污”,今天用过期面粉烤出的“新鲜面包”仍旧会喷香出炉,武康路上也仍旧会排起长龙。

 

总算,“深喉”做出了他们“应该做出的选择”,这让人们颇感幸运。进而有舆论呼吁说,希望未来有更多的“深喉”,来向人们揭示行业内部“鲜为人知的秘密”。

 

然而,对一桩公共事件来说,通过非正常渠道出现的“深喉”,恰恰反射出正常渠道的种种缺失。这非但不值得庆幸,更需要警醒。

 

说得更重一点,“深喉”之幸背后,也许会潜藏着某种更大的不幸。

 

对于正常的公共治理和行业监管来说,再靠谱的“深喉”,理论上都是不可靠的。这就像当年叱咤风云的“打假英雄”,个人努力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势单力薄;且其既没有公信力担保,也不获得公共赋权,往往还是利益相关方,很难苛求调查所需的公正、严谨、准确、专业;鼓励个人“冒着丢饭碗的危险”去“挺身而出”,对常人而言也未免是过高的道德要求。

 

还有时候,过于热情的深喉,甚至会将事态方向带向更为复杂的局面。而即便“深喉”如公众所愿地奏了效,相关问题在前期也已经充分发酵,甚至到了难以收场的地步。

 

放到涉及公共利益甚至公共安全的行业,“深喉”出马时,往往是“覆水难收”时。就像大量过期面粉烤出的“网红面包”,早已进了无数人的肚子里,其间的损失已然难以计量,“深喉”出现得再迅速,也为时已晚。

 

这就是那种“更大的不幸”——公共治理领域,“深喉”的奏效,意味着“常规”的失效。同时,“深喉”的出现又带有巨大的偶然。面对更多未经触碰、未经发酵甚至未经察觉的问题,人们不可能去等待“下一个深喉”。而及时发现并处置这类问题,恰恰是日常的行业规范、行业监管需要做的事情。

 

“网红面包店”开张数年,“过期面粉”使用也有一段时间,为何正常的监管和执法手段未能尽早发现并处置,这是需要监管部门反思的问题;西安地铁事件更甚,明知偷工减料的问题电缆却一直通行无阻,除了监管虚置,深层原因更需彻底追究。

 

推而广之,许多领域的潜在监管空白,都需要及时填补——“网红面包店”事件之后,人们很自然会向监管部门发问:其他种种“网红美食”,有没有这类问题?那些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新兴业态,又是否能确保安全可靠?

 

显然,面对这类疑惑,无论这一次涉事与否,所有监管者都需要“接招”。而处理社会治理中的各类短板问题,亦都需要考虑这样的问题——规则、规范是否建立健全?建章立制之后又是否执行有效?执行过程中又能否做到有力监管?监管又能否形成常态、取得长效?

 

往大里说,在强调“事中事后监管”的今天,这是市场和社会抛给政府的考题。

 

这道题,显然不能靠“深喉”来答。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