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赴港买“美金单”保险依然热度不减,有人为啥扑了个空?
分享至:
 (4)
 (1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2017-03-23 17:49
摘要: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

前几天,白领张女士夫妇双双向所在的工作单位请了两天假,急急忙忙赶到香港。他们此去并非去旅游,而是去购买香港保险。张女士懊悔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得晚了:“不少朋友前几年就买好了,我们听说这件事已经晚了,必须马上行动。”他们夫妇给五岁的女儿买了份理财保险,自己各买了一份重疾保险。但是有趣的是,他们对于这份保险的大部分具体条款、甚至是收益率,其实并不清楚。


从去年开始,“到香港买保险”成了一件时髦的事。不少市民通过亲朋好友介绍,与香港保险代理人取得联系,并亲赴香港买美金保险。不少网络论坛上都能找到各种“香港保险攻略”,比如签单点位于海港城,最好两人同行,一人排队签单,一人取号到银行开卡,每支排队都要排上几小时,如果碰上老资格的代替人并且足够幸运的话,当天就能完成一系列手续,不然就要2-3天等等。有的攻略还会友情提醒,代理人的套路是办完事后请客户在海港城的餐厅吃一顿,不要错过这种附送。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曾在去年11月底公布数据,去年前三季度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贡献489亿港元保费,贡献率近四成。而记者熟悉的一名从业15年的香港保险代理人郑先生则透露说,去年下半年一直持续到过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内地客户多得惊人,他们最多一天接待11批客户,工作量远超负荷。春节过后客户渐少,三月开始回升,每天至少也要接待五六批,但大单客户比以前少了。


内地客户到香港买保险冷热究竟因何而起?郑先生是香港本地人,虽说和内地客户打了多年交道,但他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觉得,更多人可能还是跟风为主。而记者从多种渠道获悉,一些市民在香港买保险时已遇到麻烦,大公司美金单的保险,也并非看起来那么美。

临近傍晚,保险公司总部排队签约的客户挤满了整个大厅。现场照片

 


收益竟然没有想象的高?
 

目前香港上面上主流的保险产品有重疾保险、人寿保险、分红保险,主要是友邦保险、保诚保险以及宏利保险这三大公司。


与许多市民一样,精明的上海白领朱女士热衷香港保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防止人民币贬值,用美金保险对冲一定汇率风险,二是因为香港保险能够全球配置,收益率和分红率都比内地同类产品偏高。朱女士给刚刚出生的女儿买了一份分红险,类似于一份理财产品,她每年支付3.5万美元左右,总共缴款期限设定为5年。今后,孩子成年、读大学、参加工作等几个重要时间节点,都能拿到保险公司一笔分红。


当时,她主要冲着5%左右的预定利率,认为比国内的同类产品划算不少。想不到,她买好保险后,才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听一位金融行业的老同学解释,这类分红险产品收益率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保证收益”较低、“非保证收益”较高,也就是说,到时候未必能得到所预期的收益。而更令她胸闷的是,这位老同学介绍她购买一份回报率高得多的信托产品,但此时她已没有存款。


能不能退保?朱女士向保险代理人打听退保事宜时被告知,购买不到两年退保,几乎拿不回已经交出去的现金,蒙受的损失会很大。朱女士这才想起,此前代理人曾对她做过风险提示,而她当时头脑发热根本没有听进去。


业内人士介绍,保险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一般来说至少持续20到30年,有些甚至是终身。许多客户过于短视,用目前的眼光来预测未来的汇率变化和收益率,其实非常不理性,而保单中的预期红利只是参考,并不是稳赚不赔,“乐观收益”和“悲观收益”之间的波动率,有时候会达到±2%。此外,香港保单还存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等风险以外,还存在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外汇政策风险比较大等等情况。

 


代理人不专业扑了个空


如果跑一次香港,排几次长队能买成保险,其实是属于幸运的。记者还采访到几名市民,专程到香港,却因为准备不足而落空。


私营业主张先生想给自己买一份重疾保险,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名保险代理人。他根据这名代理人的指示准备材料,到了当地才发现缺了不少必备材料。由于国际银联已于去年10月宣布不能刷卡买保险,张先生事先准备了VISA和万事达卡,等到跟着代理人到了保险公司现场,才发现这两张卡也设置了单笔5000美元的限额,并且只能刷一次。不但保险没有买成,开香港银行账户也失败了。香港银行要求客户开卡前,提供近几个月的有效公用事业账单用以确认常住地址,并且不接受电子账单。整整两天的折腾毫无成果,张先生闷闷不乐打道回府,后悔自己找了个不懂行的代理人。


一些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政策“紧箍咒”的确也对内地客户造成障碍,因为转账金额的限制,大额保单目前很难做。代理人还提醒,一般保险合同都要求客户提供香港本土的关联账户,而由于转账金额有上限等因素,比较容易出现到了保单自动扣款时间而账户金额不足的情况,这样一来保险公司会默认客户履约能力存在问题,很可能会对保单产生影响。


记者还获悉,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如果不选择法律诉讼,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币,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此外,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必须到香港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不是每种“重疾”都能获得保障?


保险代理人许小姐还向记者讲述一个她客户的真实案例。一名34岁左右的上海女士在外企从事着一份压力颇大的脑力工作,她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些担忧,因此买了一份保额30万美金的重疾险。投保四年之后她患上了严重的宫颈疾病,由于不想被周围人知道,她去了一家私立医院进行诊疗,一时没想起保险条款的约定——若在内地就医只能到保险公司指定的三级甲等医院或二级专科医院诊疗才能获得理赔。等到她的家人着手处理理赔事宜时,才发现私立医院的诊断记录和出院小结都没有用。后来,这名女士费了很大的波折,重新做了一边检查,但由于无法还原当时情况,最终还是没能得到理赔。


记者了解到,在购买香港重疾险之前,保险公司会要求投保人填写一份详细的身体健康状况表格,写明过往病史、是否吸烟、有无失眠等等,保险公司默认投保人填写的情况真实属实而不要求其在指定机构重新体检,但一些投保人隐瞒病史或草率填写,都可能导致患病后无法获得理赔。


保险代理人还提醒道,并不是所有疾病甚至是所有重疾都可以获得保障,二是严格根据保单中“保险疾病一览表”中列出的疾病种类,且每一种还有详细说明和严重程度界定,有的疾病必须动过手术才能被纳入保障之列,因此在投保前一定要找对专业而负责的保险代理人仔细咨询。


此外,正如上述上海女士的案例,一般香港保险公司只认内地三级甲等医院或二级专科医院诊疗记录,且需要提供多份资料才可获得理赔,手续较为繁琐复杂,投保人也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