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区势微头条 > 文章详情
浦东 | 赏不完的十里桃花,走不尽的三世老巷
分享至:
 (8)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浦东发布 2017-03-18 19:21
摘要:老一辈浦东人都知道大团镇最早被称为“金大团”。明代,大团成为下沙盐场最重要的生产、运输和集散中心之一。当时盐场由南向北共有9个团,大团地处下沙盐场最南端,名为“一团”,后称“头团”“图团”。

中了“十里桃花”毒的亲们,在上海桃花节期间,除了可以去大团桃园赏桃花,还可以去2公里开外的大团镇走走,看那水那桥那宅,刻画出的古镇时光……

 

今天,小布为您私人订制了一条大团参观导览图,快来跟着小布体验古镇慢生活吧!

 

“金大团”的由来

大团的“十里桃林”

老一辈浦东人都知道大团镇最早被称为“金大团”。明代,大团成为下沙盐场最重要的生产、运输和集散中心之一。当时盐场由南向北共有9个团,大团地处下沙盐场最南端,名为“一团”,后称“头团”“图团”。

 

上世纪30年代中期,大团集镇已聚集了80余个行业,370多家商店分布于南北3里长的街道两边,有宁波茶食、海盐酱油、浙江山货、徽州瓷麻、无锡铁器等,商贾繁荣。

 

 

根据市规土局公布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大团北大街的位置是“西至永春北路以西50米,北至东运河,东至河塘港东100米,南至永春西一路”,是大团镇的核心区域,也是大团历史变迁的亲历者及见证者。

 

 

古巷老宅花香飘逸

吴仲超故居

永宁东路是大团镇上的一条主要街道,在临街铺面的后面还有一条并排的小巷,门牌号码也是永宁东路。这条小巷的18号便是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的故居,他曾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两层砖木小楼,小小四合院里,一枝蜡梅、数盆盆景,可以感受到曾经的芬芳。

 

老屋建造得坚固精巧。中间是客堂间,有八扇雕花木门,每一扇门板上都雕着一匹马,或卧或坐或躺或奔,形态各异。木门下半部分是人物和情景雕花,有书生与小姐,也有假山与植物,线条流畅、镂刻精致,至今依然栩栩如生。

 

 

在永宁东路的临街铺面中,有一家清末民初开业的棉布店——大南棉布商店。店门口坐着的长者自16岁便在店内当学徒,现在已89岁高龄。店内的柜台都已有逾百年历史,深色木质橱窗内,一匹匹绸缎、棉布排列整齐,仿佛这百年时光在此停滞了。

 

沿着永宁东路往西走,穿过永春中路,在永宁西路的小巷子里,会发现一家小小的理发店。这个理发店依然保留了30年前的模样,古旧的理发椅是民国时期留下的二手货,虽经历时光,却依然很实用。理发加修面只要10元。

 

 

大团最主要的历史建筑之一是永春北路88弄的徐志超宅。徐志超是实业家,曾先后担任80多家厂的经理、董事长。该宅建于清末,并排相连三个院落,皆有石库门,面阔43.59米,进深20米。

 

每个院落都是一正两厢的一层平房,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灰白色外墙,门窗上方有花饰,具有中西合壁特色。

 

粉刷一新的白墙上,数十个凸出的环扣特别醒目。据徐氏后人说,墙面内嵌有9片砖片,这些环扣是用于固定墙内砖片的的拉钉,遇到地震或海啸时,可以减少震动及坍塌的可能。

 

 

距离徐宅不远处的永春北路180弄22号是潘林祥宅。潘宅约有一百二三十年历史,尚未修缮,外表较为残旧。

 

石库门上方有“谋诒燕翼”字样,内部为四合院式,具有江南传统民居特色。潘宅的天井较大,院落一角有棵超大的桂花树,每逢秋季,缕缕桂花香四散而出,为老宅增添勃勃生机。

 

 

永春北路168号曾是大团镇最早的邮政所,创办于清朝末期。如今这里已成为民居,房檐屋角的独特造型,依然保留昔日风采。

 

位于永春北路278号的马氏宅,又称大洋房,建于民国年间。马宅为二层楼房,共10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门雕精细,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永春西二路98号的王宅建于清末,解放初部分房屋被大团粮管所征用,一部分为王氏后人所有。该院为二进院落,一进为一正两厢布局,二进为二层楼房,皆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老宅部门已坍塌,原粮管所仅剩字迹残缺的木招牌,任由日晒雨淋。

 

 

曾经的“江南水乡”

二灶港

当年的鼎盛商业,与大团四通八达的水路密不可分。大团主干道永春中路,原为一条1.5公里长的河道——老市河。河道两边分别称为上塘和下塘,两边的房屋鳞次栉比,商铺沿着河岸铺陈开来。与老市河相临的还有二灶港,二灶港码头的小火轮,曾经是浦东南片最早的客运机动船,也是普通百姓前往市区的水路要道。

 

据从小生活在大团的本地人讲,曾经的大团是典型的水乡,四面环水,小桥遍布。老市河上一座座石桥如道道彩虹,飞架在清波荡漾的小河上,蟠龙桥、义济桥、会隆桥、百福桥、太平桥、起凤桥、福善桥等,从南至北共有24座,构成了大团水乡古镇特有的秀丽风光。上世纪70年代,老市河主要河段被填埋造路,仅留下了靠近永春北路的河塘港与二灶港相连。如今,就只能看到潜龙桥、展凤桥、花园港桥、钦飞桥等7座石桥分布于两条河道上。

 

河塘港上的展凤桥重建于上世纪80年代,栏杆上有栩栩如生的狮头雕像,此处也是河塘港的中心位置。

 

 

潜龙桥为单孔石拱桥,长9米,宽2.4米,桥台上吊有“双龙抢珠”图案,石板栏杆上雕有狮子与荷花,东西各伸出两个龙头。

 

随着公路的发展,二灶港码头早已失去了客运功能,完成其历史使命后,仅剩两块水泥平台,隐约记录了曾经的喧嚣与繁华。虽然时光将原有印记变得模糊,幸而,还有北大街、二灶港尚未变成城镇的模样,站在横跨二灶港的潜龙桥向西望去,日落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反射出迷人的金晕。

 

图片来源:浦东发布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