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在场 > 文章详情
因为难以忘记外滩的容颜,这位“老克勒”一画就是几十年
分享至:
 (19)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章迪思 2017-03-18 07:00
摘要:乍暖还寒三月天,张安朴先生带上钢笔、水彩、画纸和小板凳,早上9:30分来到中山东一路汉口路路口,面朝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坐在背阴处的小板凳上,一笔一划之间,勾勒出一幢幢或雄浑、或雍容的外滩建筑。北风依旧有一丝丝刺骨,不时还有好奇的游客上前围观,他却丝毫不以为意,因为在运笔走势之间,他和外滩,已经融为了一体。

今天下午,由张安朴先生绘制的钢笔水彩明信片《外滩十二景》,将于2:00至3:00在上海豫园商城华宝楼3楼吾同书局举办首发式及签名售书,同时签售的还有明信片《豫园十二景》。

 

也许对于每一个上海人来说,外滩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相看两不厌的景观。张安朴先生和外滩的情缘,更是可以追溯到年轻时代,跟随著名画家哈定老师常到外滩写生,汇丰银行、海关钟楼、和平饭店、中国银行早已烂熟于心。

 

十几年前,因报纸报道需要,他又把外滩所有建筑都用白描形式写生了一遍,对他们的历史、建筑结构有了进一步了解。

 

去年,他应邀为上海市档案馆的杂志作封面图稿,内容是外滩十二景。登上档案馆的顶层平台,俯瞰外滩,依然能清晰感受到难以言说的美。

 

如今,他依然喜欢来外滩写生。那建筑物之间的迷人光影与线条,怎么画也画不完……

 

原法邮大楼(中山东二路9号)

法商营造实业公司设计,潘荣记营造厂承建,1937年建成。大楼为现代派风格,高十一层(含地下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为上海市档案馆所在地。

 

原亚细亚大楼、麦边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

1915年竣工,初名“麦边大楼”。1917年改名为“亚细亚大楼”。建筑整体属新古典主义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八层。

原上海总会大楼(中山东一路2号)

上海总会亦称英国总会,系旅沪英侨为社交与休闲于1861年创设。大楼为1905年英国总会在原址重建的新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属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

 

原有利大楼(中山东一路3号)

有利大楼,又名“联合大楼”,1915年竣工,为上海第一幢钢结构大楼。建筑融合新古典主义和巴洛克艺术元素,为折衷主义风格。

原日清大楼(中山东一路5号)

英商德和洋行设计,1925年竣工。建筑整体揉合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欧洲复古主义建筑风格。

 

原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6号)

近代中国第一家华资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投资兴建,1906年竣工,属哥特复兴式风格。

原大北电报公司大楼(中山东一路7号)

大楼的名称源自其使用者丹麦大北电报公司。1882年,大北电报公司曾在此设立中国最早的电话交换所。大楼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1907年建成,属法国晚期文艺复兴风格。

 

原汇丰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0~12号)

1923年竣工,新古典主义风格。钢框架结构,以砖墙填充,外墙以花岗石贴面。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是外滩占地最大、门面最宽的建筑。

海关大楼(中山东一路13号)

建于1927年,由新仁记营造厂承建。大楼融合了多种建筑元素,属折衷主义风格。大楼顶部高耸的钟楼和海关大钟是上海的标志。

 

原交通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4号)

由鸿达洋行匈牙利籍建筑师C. H. Gonda设计,华商馥记营造厂承建,1948年竣工。属装饰艺术派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

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5号)

建于1903年,为3层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新古典派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华俄道胜银行是创立于清末的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

 

原字林西报大楼(中山东一路17号)

英商德和洋行设计,美商茂生洋行承建,1923年竣工。大楼建筑整体属新古典主义风格,同时结合巴洛克风格装饰元素。

原麦加利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18号)

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1858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大楼建于1922年,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建筑属新古典主义风格,1955年改名春江大楼。

 

原汇中饭店(中山东一路19号)

汇中饭店是老上海最著名的高档旅馆之一,也是许多重要活动的举办场所。1909年,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国际禁毒大会—“万国禁烟会”就在此召开。该建筑1906年动工,1908年完工,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

原沙逊大厦、华懋饭店(中山东一路20号)

1929年由沙逊家族投资,新沙逊洋行第三任大班英籍犹太人爱利斯·维多克·沙逊主持建造,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华商新仁记营造厂承建。建筑整体属装饰艺术派风格,钢框架结构。

中国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3号)

中国银行大楼重建于1937年,由著名中国建筑师陆谦受和英商公和洋行建筑师威尔逊共同设计,陶桂记营造厂兴建。建筑属装饰艺术派风格,结合了中国民族新式,钢框架结构。东部主楼高十七层,占地面积4585平方米。

 

原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4号)

横滨正金银行是日本旧时外汇专业银行,1893年在上海成立分行。大楼由英商公和洋行设计, 1924年竣工。建筑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了日本风格的装饰元素。

原扬子大楼(中山东一路26号)

由美商扬子保险公司投资兴建,英商公和洋行设计,1920年完工。大楼属新古典主义风格。

原英商怡和洋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7号)

1920年投资建造,马海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承建,1923年竣工。建筑整体属新古典主义风格。

 

原格林邮船大楼(中山东一路28号、北京东路2号)

英国公和洋行设计,1922年竣工。大楼建筑整体属新古典主义风格,但又带有折衷主义风格元素。

原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29号)

东方汇理银行系1875年由法国社会实业银行、巴黎商业银行、巴黎荷兰银行等联合发起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1899年在上海设分行。银行大楼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华商协盛营造厂施工,1911竣工。属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兼具巴洛克风格元素。

 

原英国领事馆(中山东一路33号)

1846年,首任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在李家庄(今北京东路外滩一带)购得土地126亩,建造英国领事馆。建筑后毁于火灾,1872年在原址重建,1882年又建造了一幢两层砖木结构的辅楼作为英国领事的宅邸,有走廊与主楼连通。两栋建筑整体属英国文艺复兴风格。

 

原百老汇大厦(北苏州路20号)

原为供来华外国人使用的旅馆兼公寓,公和洋行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施工。铝钢框架结构22层大楼, 1934年建成,为装饰艺术派与美国现代高层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建筑风格。1951年更名为上海大厦。

 

画家简介:张安朴。1947年11月出生,上海嘉定人,曾任解放日报社美术部主任。从小酷爱美术,涉猎广泛,师从中国著名水彩画家哈定大师。擅长邮票设计、招贴画、油画、插图等,专攻钢笔水彩,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收藏。

 


解放日报视觉中心出品

文中钢笔水彩作品均由画家本人提供

编辑邮箱:48056615@qq.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