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大视界 > 文章详情
【眼界】朱鹮宝宝重返自然
分享至:
 (7)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立媛 编辑 2017-03-13 17:45
摘要:35年的人工干预后,全球最后7只野生朱鹮的后代,正在重新回归人们视野和大自然。

朱鹮体态秀美典雅、性格温顺,被誉为“东方宝石”,我国民间都把它看作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63年朱鹮首先在俄罗斯绝迹;1975年,朝鲜半岛最后一只朱鹮消失;2003年10月,日本宣布“日本朱鹮灭绝”。朱鹮作为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因此也有“鸟类中的大熊猫”之称。

1981年,我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唯一七只野生种群被发现——4只成鹮、3只幼鹮,这7只朱鹮也成为全球拯救朱鹮的最后希望。从1993起,中国在陕西、北京等地建立了13个朱鹮保护地,并开展朱鹮人工繁殖的研究,朱鹮的种群数量逐步增加。

2008年4月16日,浙江德清从陕西省楼观台引进5对朱鹮,开启浙江朱鹮人工迁地保护以及野生种群重建工程。经过8年多的人工繁育,目前种群数量已达222只。

德清县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外,安装了一块大屏幕,向前来参观的游客播放朱鹮在野生环境下的繁育过程。


繁殖期间的朱鹮会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饲养员正在笼舍内取走朱鹮卵进行人工孵化。

2015年,在浙江大学的帮助下,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的所有朱鹮都进行了谱系鉴定,每只朱鹮及其后代都有了自己的家谱和身份信息。   

朱鹮卵被饲养员收集后统一进行人工孵化,25天左右,小鸟出壳。

人工孵化前,饲养员都要对每只朱鹮卵称重并做好记录。

随着人工孵化技术的日渐成熟,德清朱鹮幼鸟破壳存活率也大幅提升。

一只刚出壳的朱鹮幼崽被放在恒温箱内。

幼鸟繁育中心,饲养员在对朱鹮幼鸟进行查看。

饲养员正在对一只出生1个月左右的朱鹮幼崽进行喂食。灰色绒羽的雏鸟就像一只丑小鸭,经过2个月的生长,朱鹮幼鸟将蜕变成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白色羽毛的美丽天使。

目前中心饲养员有5人,除了照顾朱鹮,他们还要配合浙大专家,做好朱鹮日常生活的记录。

工作人员正在打扫朱鹮的笼舍。

2014年11月,德清的33只朱鹮被野外放飞,这也是朱鹮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首次放飞。但第二年的繁殖季,在自然孵化状态下只存活了一只。到了2016年4月,随着朱鹮在野外的适应能力增加,这一情况有了突破性进展,先后有10只朱鹮成功孵化并存活。

朱鹮在放飞前,都要从原先的小笼舍转到大笼进行野化训练,在这个模拟的野生自然环境里,除了人工投食外,其他人为干预的因素都将减少。

2016年11月28日,德清第二批14只准备放飞的朱鹮。

负责朱鹮饲养的许连松在野外一处池塘为野化放飞的朱鹮投放食物。放飞之后,为了能让朱鹮逐渐适应自然环境,还需要人工投食进行辅助。

一只野化放飞的朱鹮在雨后回到朱鹮繁育中心外停留。接受大自然的严酷考验,是每只野化放飞的朱鹮都要经历的挑战。

在野化放飞朱鹮的繁殖季,许连松每天都要对野外朱鹮的繁育情况进行巡查。

2016年11月15日,德清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20只朱鹮经过身份确认后被送往四川省峨眉山景区安家。这是四川省在朱鹮绝迹半个世纪后首次引进朱鹮种群。

经过30多年的抢救性保护和繁育,我国朱鹮种群数量从7只发展到2000余只,随着国内朱鹮种群数量的增多以及在人工饲养、野化培训和野外放飞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陕西、河南、浙江这几年来,也在逐渐加大朱鹮野化放飞的力度。
而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这一度濒临灭绝的“东方宝石”能够真正重返自然。

在山林间自由休憩飞翔的朱鹮。

 


图片来源:东方IC  新华社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