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为什么元宵要“闹”
分享至:
 (8)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袁念琪 2017-02-12 15:55
摘要:这个“闹”是有来头的。《昆新合志》曰:“上元节,鸣金达旦,曰‘闹元宵’。”《清嘉录》写道,“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儿童围绕以行,且行且击,儿童围绕以行,满街鼎沸,俗称‘走马锣鼓’”看来,确实是闹。

说起过元宵,那是要在节的名头上再加个“闹”,叫做“闹元宵”;好像没人叫什么“闹春节”的。元宵的欢庆是立体的,内容是多面的。闹元宵常在正月十三就悄然开幕,直到十六收场。元宵是大年的终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因此,这个“闹”是有来头的。《昆新合志》曰:“上元节,鸣金达旦,曰‘闹元宵’。”《清嘉录》写道,“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儿童围绕以行,且行且击,儿童围绕以行,满街鼎沸,俗称‘走马锣鼓’”看来,确实是闹。

 

与春节相比,春节有的元宵都有,譬如吃和看灯;而春节所没有的它也有,老底子上海人闹元宵,“三部曲”不可少;那就是:吃、看、走

 

吃,元宵吃的主打不是一桌菜,而是一道点心;这就是上海人叫做的汤团。

 

小时侯,过年按大户小户配给年货。大小户是依户口簿人数而定,四人为分界线。年货中,就有为汤圆备的糯米和赤豆。“隐隐轻雷度短栏,磨均香稻雪成看。却教纤手争奇巧,果馅翻新斗粉团。”(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

地球人早知汤团是水磨粉比干磨的吃口要好。外婆排队借石磨,这家伙在城市以稀为贵;轮到了自家上门搬。我帮着磨,把水浸过的糯米,一调羹一调羹舀到磨眼里。握住把手转动石磨,一圈圈转着,雪白的粉沿着盘上的槽流入了布袋。袋满沥水,把粉倒匾上晒干后收起。到做汤团时,再加水合成面团。此外,还要准备汤团馅子。一甜一咸不可少,两手都要硬。甜有豆沙,把赤豆煮熟加糖炒;还有黑洋酥,捣碎炒熟的芝麻,拌进绵白糖和猪油。咸的制作相对简单,多是肉馅或是蔬菜加肉。

 

上海人过元宵还有个特点,正月十五吃汤团,正月十六吃馄饨;也有在十五那天,汤团和馄饨统吃的。十五吃汤团图美满团圆,十六吃馄饨也是如此,叫吃“财亨馄饨”。吃元宵吃馄饨,要圆满,要发财。

 

“正月半夜接灶君,荠菜园子肉馄饨。儿童放出茅塘火,又见塔灯现庙门。”(倪绳中:《南汇县竹枝词》)那天也是接灶君的日子,“祭得灶神同踏月”,一吃两得;而这词的末了一句,却引出元宵的那个看来。

 

元宵节看元宵灯,路人皆指兔子灯,却不知上海最有名气的元宵灯是伞灯。清人毛祥鳞在《墨伞录》记录:“沪邑元宵灯,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或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

伞灯属文灯,龙灯属武灯;清人张春华写到:“游手环竹箔,作笼状。蒙以绤,绘龙鳞于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柄旋舞街巷。前导为灯牌,必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又有编篾作一大珠,中笼以烛,为滚灯。尤有恶习滚灯,遇龙灯必械斗,为‘龙抢珠’。”(《沪城岁事衢歌》)文灯武灯游行于街,与两旁住家、店铺悬挂的兰草等植物灯、兔子等动物灯、婴戏等人物灯和八仙等故事灯交相辉映。观灯伴有智力游戏猜灯谜,上海人叫“猜谜谜(音 每)子”。

 

自明清起,老城厢中心的城隍庙、豫园一带就是沪上元宵观灯的最闹猛处。当年元宵灯会之盛,在清人王韬的笔下可见一斑:“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园中茗寮重敞,游人毕集……远近亭台,灯火多于繁星,爆竹之声累累如贯珠不绝,借以争奇角胜。”(《瀛壖杂志》)描述更是生动的是竹枝词:“雕栏画槛影层层,儿女争看走马灯。”(龙湫旧隐:《申江元夜踏灯词》)“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朱文炳:《海上竹枝词》)甚至是“坠翠遗珠浑不觉,踏歌齐上水心亭。”(龙湫旧隐:《申江元夜踏灯词》)

当文灯武灯游到九曲桥,灯会达到高潮,豫园内燃放花筒烟花。地上彩灯,天上烟花;天地灿烂一片。“月明元夜炯天中,铁锁星桥启碧空。峰顶陡看金线撒,笑声喧处逐花筒。”(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狂欢直到夜深……

 

在这些如昼灯火下,“元宵悬挂灯彩,妇孺辈牵率夜游,有‘走三桥’之语。”(陈伯熙:《上海轶事大观》)在老上海,女子在元宵夜要盛装“走三桥”,走起来是呼朋唤友,成群结队。走三桥,祛疾病;目的是为了把百病一走了之,在新年里健健康康。“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明·周用:《走百病行》)此俗在元《志》就有记载,“上元,妇女走历三桥,谓可免百病。”

 

上海不缺桥,但城里走桥最热的是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长生桥和如意桥,那陆家石桥又名学士桥,原名万云桥;有20多级高,由大学士陆深捐建。这三桥因寓意禄、寿、福,而在走桥日里吃香。在郊区,吃香的三桥是浦东有“小上海”之称的周浦的度民、裕民和苏氏桥。佐证是“元宵例合走三桥,环洞新桥只二条。吾愿苏家桥改建,三桥走遍路迢迢”。(秦锡田《周浦塘棹歌》:)竹枝词里的“环洞”、和“新桥”分别就是“度民”和“裕民”桥。

 

走三桥,那三是虚数,可走三座也可超产,但至少必走三座。走三桥也是辛苦的,夜短人多路远。有记载是走在正月十六,想来是从从十五夜走到了十六凌晨。难怪明人陆伸《走三桥》诗曰:“细娘吩咐后庭鸡,不到天明莫让啼。走遍三桥灯已落,却嫌罗袜污春泥。”

 


本文编辑:沈轶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邮箱:shenyl032@jfdaily.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