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成长的“蝴蝶效应”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17-02-09 05:36
摘要:这份幸运背后关乎成长。

 

蝴蝶与男生的亲密接触。

 

三位00后初中生,一段为期18天的南美蝴蝶科考之旅,还完成了一篇关于蝴蝶的论文。

初闻此事,觉得这些孩子太幸运,小小年纪就可穿越大半个地球去追逐美丽的梦想。细细听完他们的这段科考之旅,觉得这份幸运背后关乎成长。


家长们称之为“蝴蝶效应”。他们一致感叹,最初培养的这个爱好,给孩子、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或许这条路是走对了。


杨行健的妈妈匡霞告诉我,小学时儿子成绩平平。因为喜爱蝴蝶,儿子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学习的门道,成为一个有着独特兴趣的小学霸。儿子现在进入最紧张的升学阶段,可他依然舍得在这个爱好上花时间,一回家就埋头做蝴蝶标本。她有点担心,可儿子反过来安慰她,“妈妈,你难道没想过吗,我做这个研究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事实也证明,这些担忧是多余的,杨行健的成绩依然保持名列前茅,他还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会利用一切碎片时间来学习巩固。

 


 

杨行健正在作蝴蝶标本。

 

16岁的戚致远是另一个很有意思的个案。他成绩一般,可父母没有逼着他到处补习,而是选择了相对宽容的成长环境。他们发现,儿子喜欢动植物、喜欢地理,对大自然情有独钟。他们就顺着儿子的喜好,让他一直呆在张宁老师的虫友会。这个孩子还曾在山里呆了两年,那时他将一本厚厚的昆虫日志翻到烂熟。他和妈妈有过很多关于蝴蝶的各种探讨,去过很多地方寻觅蝴蝶的行迹。这个男生已经搜集了400多种蝶,在蝴蝶科考领域有着自己的见解,“南方蝴蝶我已经收得差不多了,我现在的审美偏向于丑的、不好看的,就是灰蝶、绢蝶。我以后的目标就放在北方的蝴蝶,这个难度会大一点,挑战也更大。”

 

这样的改变同样发生在黄申祥身上。随着对蝴蝶的持续投入,他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迅速提升。为了展现蝴蝶的美,他的绘画能力也独树一帜,而这些丝毫不影响他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黄申祥一样也是一个小学霸。

 

 在亚马逊雨林扑蝶。

 


  

南美蝴蝶科考队。


让家长们高兴的是,孩子们从蝴蝶爱好中获得了绵绵不断的滋养,看待生态、看待环境的眼光更加广阔了。在他们眼里,一个花园的美,不仅仅在花色形香,而是能否吸引各色小生灵,是否拥有完整的生物链。杨行健从亚马逊回来后,妈妈就问他,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这个初二男生的回答是,巴西的生态园建得很好,他们对生物的保护理念和方式很值得上海借鉴。


 
记录、观察蝴蝶要花很长时间,三个00后从小学就开始了蝴蝶之旅,这一迷就是八九年,还要继续痴迷下去。当其他孩子奔波于奥数、外语培训时,这几个孩子能投身兴趣是幸运的,当初与蝴蝶的这份结缘,家长们没有从中打断,而是小心呵护,“他们喜欢,我们就陪在他们身边看着他们静静成长。”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蝴蝶效应。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