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访谈 > 文章详情
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不自我革命,那就要准备被革命吧(下)
分享至:
 (75)
 (1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抒怡 王海燕 2016-10-26 13:30
摘要:不自我革命、与时俱进,那就要准备被革命。

不自我革命,那就要准备被革命


上观新闻:您曾经说过上海大学的人才培养要为上海这个世界级城市的发展提供支撑,科学研究要立足于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服务。这意味着上海大学在学科建设上有重大调整吗?


金东寒:上海大学由4所大学合并而来,以前在学科设置上没做过整合,所以院系特别多。但这些专业和上海的产业发展有什么关系?没人想过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就得考虑这个问题。


根据上海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要求,我们现在重点建设5大学科:一是医工结合,现在医学越来越依靠装备,上海要重点发展高端医疗产业,我们工科比较强,未来肯定要建医科,结合起来就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是材料学科,现在重大的技术突破都依赖新材料,我们有比较好的基础,有4位院士属于材料领域。


三是计算机与通信学科,上海一直重视发展计算机和通信产业,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我们聘请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终身教授、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毅可担任我们计算机学院院长。


四是艺术学科,包括电影和绘画。我了解到,上海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远远低于北京,上海下决心要扭转这种局面。上海大学相关学科的基础比较好,必须要支撑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五是商科,其实上海商学院很多,而且水平都不错,我们的定位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希望能够用中国的案例教学,立足于解决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发达国家企业的平均寿命超过30年,而中国企业只有7年,很大程度都是因为管理跟不上。通过这5大学科的建设来拉动一些基础学科的发展。


但是我们在做加法的同时,也要做减法,有些学科办得不好会逐步关掉。我们现在有28个学院,以后可能会减少到15个以下,肯定会做一些整合,整合后再设一些跨学科的平台,突出上大的特色。学院太小不符合发展趋势。斯坦福大学只有7个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只有4个学院。


去年我们已经减了七八个专业,但还没有涉及到老师转岗。学科评估在全国40%以后的,原则上都要关掉。


上观新闻:变动这么大,老师能接受吗?


金东寒:我绝对不想把上海大学弄得鸡飞狗跳。我们的目的是让上海大学变得更好,只要想干事、愿意干事的,我们绝不会让任何一个人下岗,会妥善安排每个人。


我一来就把所有管理岗位冻结了,就是要准备一些岗位留给转岗的人。


上观新闻:听说有的老师反映压力很大。


金东寒:我们的具体政策还没推出,他们有些担心也可以理解。我觉得他们不用担心,做得好的我们都会支持,我们坚持战略导向,同样也要坚持实事求是。


但是有的学科之前长期给了很多资源也做不好,而且全国还有很多类似的学科,本身过剩,那就不要做了,高校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去掉过剩“产能”。有少部分专业,学生分配不出去,招生也招不进来,那就得关掉。


不自我革命、与时俱进,那就要准备被革命。


上观新闻: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做减法?


金东寒:现在还在做计划,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明年可能会推出第一个。上海大学有150多个研究机构,有些是僵尸研究机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有人想着新建,但没人想着关掉,可能是怕得罪人。我们会制定一些标准,达不到标准的就得关掉,我们要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处理这些问题,都会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上大有31个职能部门,除了学院之外,还有直属机构17个。局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真不算夸张。一开会一大帮人,很多部门干部配置一正三副、四副甚至更多。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不明确、相互不够团结、有自己的“自留地”等现象。所以,我们必须要精简机构。首先,书记、校长要带头,从身边的部门——党办、校办做起。我们改革做的第一件事,是撤销党办和校办,成立党政办,我们带个头,自我革命。原先处级干部有14人,现已实现第一阶段目标减成9人。


上观新闻:被减掉的去哪里?


金东寒:充实到学院或调到缺岗部门,还有的自然退休。我们接下去要推行竞聘制。现在任命干部实行的是委任制,以后将实行公开竞聘制,“你要我做”和“我想要做”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竞聘制实现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工资体系也要随之重新设计,同职级的收入也要拉开差距,收入与岗位责任、能力、绩效密切挂钩。做管理就是做好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服务,而不是借着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自留地”争资源。

 

为什么说进了上大就相当于买到了一只原始股


上观新闻:您在今年上大新生开学典礼上说:“你们进了上大就相当于买到了一只原始股”,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利好”的“内幕消息”?


金东寒:原始股只是一个比喻,意思是以后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当然,也有可能下跌,关键取决于上海大学的办学绩效。一个大学的发展取决于几个因素:理念、设施和资源、师资、学生、管理。我们现在主要从设施、师资和管理方面发力,尤其要重视管理创新,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成长的生态环境。


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上海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今后将在各方面给予上海大学有力支持,因此发展前景是可以期待的。如果办不好,只能说是校长以及管理团队水平太差,因此我们必须加倍努力。


谈到设施和资源,我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相信,上大生均面积和兄弟学校平均数比,人均差8平方米,我们的大教室排课从早上8时到晚上8时半,一天13节课。还有图书人均拥有量、师生比,都很低,连教育部的及格线都达不到。我们一年的维修费不超过1000万元。


我到上大后就批过6万元钱,买了一架管钟,因为没钱可批。上次著名指挥家曹鹏来演出时说:“没想到上大的管钟这么破,早知道就自己带了。”我脸上有点儿挂不住,就对曹老先生说:我们会尽快换掉。结果音乐学院的申请就来了。


未来的境况会大幅度改善,根据我们学科建设的需要,市政府会投入一笔增量资金。我们还要新建20多万平方米的教学楼、科研楼以及学生宿舍楼,十三五将会是上海大学第二次建设高峰期,目前东区已经在建设,延长校区也在改造。


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新引进的高端人才同比增加了38%。其中包括3位院士,还有一批知名学者。


我们改进流程,大大提高了人才引进的决策效率。原先进人需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拍板,但是该领导小组一年只开两次会议,常常会错失“抢人”时机。我们现在已改由校长办公会决策,每两周开一次。


生源质量近年来也一直在改善,取得良好效果。


上观新闻:上海大学这些年招生的分数线越来越高了。


金东寒:确实在逐年提高,今年我们在陕西省录取的考生最高分比一本线高164分,最低分也要比一本线高117分。我们做了统计,今年除了上海以外,基本能招到各省排名前15-25%分数段的学生,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我们2020年的目标是:录取的考生分数都是各省排名前15%以内的。


当然,高考分数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素质,不见得高分一定是最好的。我们在上海每年要招近2000名学生,大约占到招生总数的40%。上海的学生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别看进来的时候考分排名偏低,但跟踪统计发现,成绩会逐步提升到中等或中上。


在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宣传。很多人问: “上海大学?上海哪个大学?”其实来之前我也不知道上海大学,这说明我们的宣传不到位,接下来我们要到各省重点高中广泛宣传上海大学。


上观新闻:在今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您说了“上大女生不会问‘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救谁’”,因为上大学生必须会游泳,这个段子在网络上被热传,您也是网红了,感觉怎么样?


金东寒:什么是网红?


上观新闻:就是您说了这句话以后,您就在网上走红了。


金东寒:我无意于当什么网红。你知道我过去主要从事国防科研工作,养成了只干不说的习惯。现在,职务要求我不光要干,还要会说,这对我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事实上,每次让我讲话,我都感到“亚历山大”,自己要花大力气准备稿子。


实话说,我对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很了解,这也是我的弱项。我间接地感觉,他们的追求很多元,有自己的看法,兴趣广泛、思维很活跃,差别也很大。总体来说,我相信一代更比一代强。要想与学生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你首先要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

(金东寒在2016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讲话)


上观新闻:这两年上海大学在英国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发布的大学排行榜上都比较靠前,您觉得这个排名怎么样?


金东寒:我本人没太把这个排名当真。事实上,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我这么说也可能会得罪上大的师生,但是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如果我们要进步,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逐步解决,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前进。


大学有四个价值,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我们做过一个分析,设立了两个标杆大学,一个是斯坦福大学,一个是香港科技大学。我们的分析结果是,上海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得比较好,毕业生很受欢迎,毕业5年内薪酬排名不错,忠诚度比较高,比较务实,个人综合素质比较好。在文化传承方面次之。


但是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方面做得比较差,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Science、Nature这样的顶级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我们的得奖情况也不好,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没有,二等奖只有几个;从上海企业拿到的经费只有1个亿,这个数字代表了市场认可程度。


上大在服务社会上做得还很不够。我常常对一些工科的教授说“我不看广告看疗效”。发表文章充其量是广告,很重要,但真正为企业解决现实问题更重要。我们以后在这方面要投入更多精力。


上观新闻:上大在服务社会上意识不强?


金东寒:对,老师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太强。现在的政策已经很好了,如果老师接了1000万元合同,假设结余有10%,即100万元,这个估算很保守,因为大学不是全成本核算,工资、水电煤都没有计入成本。我们现在的政策是结余的60%归个人,也就是60万元,相当于上海大学被老师控股60%,另外40%也没有全部上交学校。即使这样,上海大学服务社会的合同也非常少,只有两三个亿。


上观新闻:为什么?


金东寒:可能老师觉得与企业的合作档次比较低,只有发论文才高大上;也可能因为考核制度有问题,因为承担横向课题当不了教授,发表文章才能当教授。以后我们会认定,企业高价买你的技术,就是对你的认可,这个比发表论文更重要。


我们一方面要提高钱变成纸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要提高纸变成钱的能力,这是我的强项。我们制定的目标是5年内服务社会的合同金额要翻两番。


上观新闻:是不是老师不差钱?


金东寒:一开始我也这么以为,但后来发现他们的收入并不高……


上观新闻:上海科创22条发布后,上海大学有没有老师提出在职创业?


金东寒:创业有多重形式,不能简单理解让教师去创业,事实上,教师创业不见得有优势。总的来说,教授不适合创业,因为创业需要冒非常高的风险,而选择教师职业本身就是个低风险的选择,真正敢冒风险的都去企业了。我们还是鼓励教师为企业服务,解决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治理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

 

(编辑邮箱:shangguanfangt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