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周恩来到过的这个水电站60年了,水面下绵延千年的人文繁华还在
分享至:
 (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富强 2020-05-21 07:51
摘要:一座丰碑

当原住民在电站建成后再次回到这片生命的诞生地时,已经找不到家乡的那条小路。随着库区蓄水位增高,一座湖泊出现,超过一千座翠玉般黛绿的岛屿仪态万方地浮出水面……

那座水电站,便是今年迎来建成发电60周年的新安江水电站。

说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给电力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生,并不夸张。比如水电资源的勘测、规划与建设在全国主要江河流域全面铺开,在中国水电史上风云一时的石龙坝、夺底与丰满水电站在这一时期改扩建,尤其是新安江水电站的开建,使中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己施工建造大型水力发电站成为现实。这座位于浙西建德铜官峡谷中的水电站,是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万余名新安江水电站建设者经过3个春秋的日夜奋斗,降伏滔滔千年的新安江,为江南地区增添新的动力源泉。1960年4月22日,第一台7.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开始发电,向浙西地区110千伏系统送电,同年9月26日,并入220千伏系统向华东电网送电。在世界同类工程中,这种速度极为罕见。而且造价没有超过预算,包括近30万人的移民费用在内,投资同火电相差不多。1977年9月,9台机组全部建成发电,总装机容量为66.25万千瓦,为当时华东电网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周恩来总理曾经到过新安江,时间是1959年4月9日,并且欣然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的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摄影师记录了周恩来在新安江建设工地时的一些影像资料,其中一张照片中周总理正与移民交谈,他的对面是一位老大娘,照片的文字说明是周恩来在询问这位库区移民:“大娘,搬家很麻烦,高兴吗?”文字说明没有告诉读者,那位大娘在面对周总理时究竟是怎么回答的,但离开故土投向新生活的滋味一定是欣喜并复杂着。

1959年4月9日,周总理视察新安江水电站(资料图片)

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是中国水电史上首次移民达到近30万人的工程,两座分别叫遂安和淳安的县城,也就是现在已经被称作水下古城的狮城与贺城沉入了水底。近30万移民背井离乡,在最后一次回望中含泪诀别故乡,他们是电站建设的先锋。他们安全搬迁后,大水瞬间就漫上来了。田地被淹,老房被淹……当他们在电站建成后再次回到这里,已经找不到家乡那条小路。眼前,是因库区蓄水位不断增高而出现的一个美丽湖泊和一座座黛绿岛屿。

我的朋友、报告文学作家童禅福是新安江水电站库区移民,他的父母、奶奶和他五兄妹也曾出现在移民的迁徙行列中。淳安县威坪镇松崖古村是童禅福的出生地。松崖四面环山,一条长渠穿村而过。大巷小弄,平坦得没有一个台阶。通道上是横铺的青石板。淳安人祖传有“不走泥路”的习惯,沙洲相连的田畈,邻里相通的里弄,都铺青石板,富村横铺,穷村直砌。松崖村的石板路一直通向最高的松毛岭,上下六千多个台阶全部用最好的青石板砌成。随着库区蓄水水位的增高,当年的六千多个台阶,全都沉入了水下。

在村子里还有一座童家宗祠,雕梁画栋,富丽辉煌。据说,水库拆房队见到后都不愿下手。宗祠前有一排四株千年翠柏,家族老人后来对童禅福讲:“当时看到新安江水库的水一天天上涌,那四株参天柏树和童家宗祠一天天往水中沉,心真如刀割一样痛。”

后来,童禅福写过一部反映新安江水库移民的纪实文学《国家特别行动:新安江大移民——迟到五十年的报告》。时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的邵华泽是淳安人,一定程度上,也是促成童禅福写作此书的主要推手。

童禅福清楚地记得,1989年8月,他奉命到北京去请邵华泽来浙江讲课。说来有趣,平生第一次见“大官”,心里扑扑跳。没想到邵华泽一开口,一口浓重的淳安普通话。原来是老乡啊!童禅福喜出望外。再一讲,原来他们的老家还是两个隔壁乡的。从老家,就很自然地谈到了新安江移民的话题。第二次再见到邵华泽,童禅福就递上了自己搜集采写的材料,即《江西省新安江水库移民调查报告》。邵华泽接过材料,眼睛顿时一亮,一口气就把文章看完了。他对童禅福说:写得很不错。后来,这个稿子作为内参发表了。这也使新安江水库移民的历史真相和现实问题,得以向高层直陈。

邵华泽鼓励童禅福:这段历史还没人写过,要不,你来写?就这样,童禅福踏上了为新安江移民著书的漫漫长路。20多年间,他跑遍浙皖赣3省,去过22个县200个村子的1000多户人家,寻访了2000多人,用了8本笔记本来记录他们的故事。每到一地,移民都把童禅福团团围住,他们想要说的话太多了。随着采访的深入,童禅福的使命感越强烈。他觉得,如果我不写,那么这段历史,终将随着千岛湖的清水飘走、淡去。2009年1月,《国家特别行动:新安江大移民——迟到五十年的报告》终于由人民出版社和杭州出版社出版。淳安县老县长、曾任杭州市副书记的王富生读完此书,说:看到这本书问世,我的一块心病落地了。

千岛湖(新华社图片)

我现在已经无法确认与周恩来对话的那位老大娘是淳安还是遂安人。能够确定的是她的家乡已被湖水淹没。作为遂安的县城,狮城建城逾1300年,明万历壬子《遂安县志》载:“婺峰环其前,五狮拥其后,襟带五强,龙渡诸溪,肘臂六星,文昌诸阁,虽不通大驿,实严胜壤也。”可见狮城在历史上也颇为兴盛。库区开始蓄水后,大多数移民被就近安置,在距离狮城5公里的姜家落户。

在水淹狮城时隔52年时,千岛湖管理部门第一次对狮城进行了长达11个月的水下探摸。探摸的结果令人颇为吃惊。他们发现,水下古狮城的完整性令人惊叹,城内外原有的整体布局几乎没有改变,包括桥梁、古井等都还保存完好。甚至于有些木构建筑的梁架、瓦顶等都还没有腐烂。明清时期的牌坊上,雕刻的图案还清晰可见。2012年4月27日至5月1日,浙江卫视与中央电视台联手,对狮城进行为期五天的水下直播。尤其是4月30日晚《焦点访谈》的播出,让这次水下考古成为国人瞩目的一件大事。这次探秘发现了不少牌坊、石雕大门、石狮子,从水下拍摄的影像资料足以说明石构建筑在湖底保存得非常完整。

作为一座移民小镇,姜家毗邻千岛湖,距狮城的沉没地也不过五公里之遥。当地政府在这里建起一座狮城博物馆,那些水中的往事,以影像和文字图片、模型的形式,重现在我的眼前。尽管令人唏嘘,但看到以粉墙黛瓦为主调的小镇,与青山绿水相伴,宁静安详,心里终得一些安慰。博物馆内的一堵照片墙,贴满狮城沉没前的居民老照片,有学校的毕业合影,也有家族的合照,还有不少个人的影像,其中包括狮城镇长、中学校长。这些密密麻麻的老照片以墙的形状出现在我的眼前,令人震撼。照片里的很多人还健在,当他们见到自己照片中那些拍摄的背景,沧桑和惆怅感不可避免。

毗邻博物馆和移民小镇,还有一座复建的“文渊狮城”,部分复原了水下古城的原貌,那些牌坊使用的原材料,有很深的古文物痕迹。这座看上去面积不大、建筑精美的小镇,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库区移民寻找到一些家乡的影子,获取一些思乡的慰藉。

记得一位中国台湾作家在著作里对淳安县城的沉没有过专门描述。一个很有可能以作家母亲为原型的年迈妇女回到故乡淳安,试图寻找父亲的坟,但是亲戚告诉她,曾经的千山已经变作千岛。大费周折,老妇自认为找到的埋葬父亲的那座山,此时只不过是露出水面的一座小岛。文中感慨:“这一片荒野素朴,曾经是沃土富饶,水面上看起来洪荒初始,水面下曾有绵延千年的人文繁华。”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