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别以为健康码OUT了,它们正在酝酿大招
分享至:
 (15)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抒怡 2020-05-12 09:24
摘要:长三角示范区的一体化首先是数据的一体化。

早在今年3月,沪苏浙皖健康码就实现了业务互认和数据共享,互认共享后的效果如何?记者从5月11日下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举办的第二期“创新工场”“大数据、大未来”活动上了解到,截至目前,沪苏浙皖已经实现交换红、黄码人员信息1400多万余条。而这,只是拉开了长三角数据开放共享的序幕。

“如果上海‘随申码’显示你是黄码,那么你无论在江苏申请 ‘苏康码’、在浙江申请 ‘健康码’、还是在安徽申请 ‘安康码’,都会显示黄码,后台的数据共享互认。”在创新工场活动现场,上海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部部长储昭武这样介绍。

根据3月26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机制落实工作的通知》,长三角三省一市依托长三角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每日定时上传红、黄“健康码”数据文件,分别提供绿色“健康码”的查询接口,并运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提供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长三角“健康码”的数据共享。

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翁建荣在手机上申请了浙江“健康码”,现在他在示范区内出示浙江的“健康码”,出入青浦、吴江的相关部门单位毫无障碍。“现在互认健康码,未来说不定就变成一个码;现在是一个健康码,接下去其他各种功能都会附加进去。”翁建荣畅想数据共享的未来,“未来靠一个码就可以走遍示范区,走遍天下。”

这并非只是畅想。储昭武已经看到了长三角数据开放共享的更多可能性。去年年底,151台综合自助终端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布设、上线,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居民凭身份证可在自助终端办事。上线的“自助通办”事项主要包括当前示范区三地市民、企业日常办理的高频事项、民生事项、常用证明。据储昭武介绍,目前三省一市市民、企业相互办事,已经跑出了200多万条数据。这些数据的开放共享,打破了区域数据壁垒,整合了长三角政务服务资源。

这200多万条数据只是长三角数据开放共享的第一步。储昭武希望,未来在长三角,特别是在示范区内,“数据的路能够更好地通起来,数据能够更好地跑起来。”

从数据的效用上来看,数据越多,它能发挥得作用就越大,这就是数据的乘数效应。“我们希望在长三角,数据能实现1+1+1+1大于4。” 翁建荣这样说。

未来是丰满的,但现实有些骨干。翁建荣毫不讳言示范区数据共享中遇到的难题。“示范区内,两区一县的道路是通畅的,老百姓的往来是通畅的,但是数据就没那么通畅。”翁建荣坦言,现在依然有许多数据是分割的,“吴江的归吴江、嘉善的归嘉善、青浦的归青浦”,互相不通。”

如何改变这一情况?翁建荣用手一指创新工场的会场:“我们为什么要邀请三地的省级、市级、县级的数据主管部门参加这次活动?目的就是要把数据打通。”

除了区域数据壁垒,数据共享还存在标准、规章不统一的难题。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数据处负责人金加和喜欢用水来形容数据。“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已经分别建了一个水池,不一定要再建一个共用的水池,但是要将水池用水管连起来,并且要用统一标准的粗水管连接。” 金加和想了想,补充说,“水管接上后,还要看水是不是能有效流动,大家是不是能按需取水。”他认为,现在的重点是要打通数据、协同系统,要从制度标准上解决一体化的问题。

改变正在一点一点地进行中。最近,示范区执委会正在推进示范区公共服务“一卡通”的落地。根据计划,示范区内将推出一张以“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为核心的,为三地百姓共享示范区公共服务功能的“福利卡”。有了这张卡,示范区内的老百姓可以在交通、旅游、文化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一卡走遍示范区”。

另一个改变则是由创新工场带来的。在活动现场,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签署《示范区改革备忘录》,三地达成七大共识,包括研究推进示范区政务大数据共享架构体系建设;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探索建立三地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诚信就业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进减材料、减负担;研究建立公共数据治理及共享应用工作机制;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应用等。

“示范区的一体化首先是数据的一体化。” 翁建荣在发言时总结,推动两区一县数据的互联互通、服务的一体互认,是实现“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推动制度创新,培育数字产业,增加示范区各方获得感的有效抓手。“要共同打造‘数字示范区’。”翁建荣说。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