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产痛是“理所应当的疼痛”吗?无痛分娩,成为她们的第一份“母亲节礼物”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20-05-10 18:19
摘要:生育对于她们或许也更富有自我价值——“为人母当然是需要包容、奉献,但并非是一味牺牲。如果有已被充分证明的科学手段来帮助我们解放,何乐而不为?”

小唐抱着出生还不到一天的女儿很兴奋,“她好小一个!哭声蛮响的。”29岁的她昨晚6时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诞下一名健康的女婴,今天在产房里,过上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母亲节。

生育之痛,长久以来被看作是所谓“理所应当的疼痛”,但根据疼痛等级,产痛是除了烧伤以外排名第二的疼痛。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实则有方法避免——早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普及分娩镇痛(即无痛分娩),目前分娩镇痛率已高达 85%。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相关技术,但据去年9月发布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麻醉分娩镇痛开展率仅为16.45%。

能否让无痛分娩将“理所应当的疼痛”,化解为“理所应当的呵护”?在母亲节到来之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走进一妇婴,听“新手妈妈”和麻醉科医师讲述无痛分娩的现状。

国家发文推进无痛分娩试点,一年来大有进展

麻醉科医师杜唯佳为记者带来了一组截至目前最为详尽的数据:2018年,全国7个区域、42家妇产专科医院分娩镇痛率调查结果显示,东北29.97%、华北17.97%、华东30.77%、华南11.65%、华中19.66%、西北1.02%、西南7.56%。“可见,我国仍亟待普及提高分娩镇痛率,西北和西南地区尤其需要被关注;而开展分娩镇痛的医疗机构基本局限在妇幼专科医院,综合医院麻醉科开展该业务的寥寥无几。”

作为社会发展进程的标志之一,以分娩镇痛为核心的围生产期人文关怀,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生育文明,女性的感受、权利和幸福理应得到全社会关注。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文提出,2018至2020年,将在全国具备产科和麻醉科诊疗科目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工作;去年8月,国家卫健委再次明确,年内将在全国913家医院开展无痛分娩试点,2020年试点医院无痛分娩率达到40%以上。

一年多的时间里,情况有所改变吗?中国医师协会分娩镇痛专家工作委员会首届副主委、麻醉科主任刘志强告诉记者,上海有28家医院入选第一批国家分娩镇痛试点名单,“根据去年底的调查,本市妇产科专科医院分娩镇痛率均在60%以上,一妇婴已逾80%。试点医院如中山医院、仁济医院、第十人民医院等大部分综合医院也均已达40%以上,提前完成了试点医院的考核目标。”

2019年,“飞人”刘志强全年参加全国试点医院巡讲及分娩镇痛基层行20余站,指导国内基层医院40余家,他明显感觉到,即便在区域医疗中心等二级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大家不只是在谈分娩镇痛本身,舒适化分娩才是孕产妇真正需要的医疗服务。”

90后妈妈更认同“舒适化分娩”

小唐就是“舒适化分娩”的受益人之一。如今,越来越多90后女性拥有了“母亲”这一层身份,生育对于她们或许也更富有自我价值——“为人母当然是需要包容、奉献,但并非是一味牺牲。如果有已被充分证明的科学手段来帮助我们解放,何乐而不为?”

早在孕期前,她就格外关注是否可以进行无痛分娩,“趁着疫情期间,我还上了一家医院院长开的网课,他讲了孕期饮食、心理还有无痛分娩。”之前,小唐在论坛中看见有人提到,无痛分娩后可能出现腰酸背痛,“上网课我才明白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孕妇本身在分娩后就会有一些不适,属于正常情况。”

昨天下午1时,小唐进入正规产程,“慢慢地就开始一阵一阵疼,从加速到减速,刚想缓口气又开始了,疼得想抓墙拍大腿。”当时,助产士为她进行了VAS疼痛评分(1至10分),她评估为9分。下午5时10分,宫口开了两指的她接受了分娩镇痛,“麻醉医师在我的腰椎间隙穿刺置放了镇痛泵,不是立刻起效,但的确慢慢缓解,疼痛点越来越低,到后面基本完全不疼了,但还能感觉到宫缩。”进行镇痛后,她的VAS疼痛评分直接降为2分,“我运气好,生得快,后面缝针的时候药效也在,所以特别顺利。”

今晨8时刚刚结束24小时值班的麻醉科主治医师陶怡怡还记得,从2014年10月开始,刘志强率先开创“麻醉医师24小时入驻产房”工作模式,如今,30余人的团队分为6至8人一组,以两个月为周期轮班。“这几年,眼见着分娩量和分娩镇痛率逐步攀升,工作量的确变大了,每天基本有25至30例,最多一天做了40例分娩镇痛和2例即刻剖宫产。”

每一次,麻醉医师的操作仅需15至30分钟,但从更早期的禁忌症问询到全产程生命体征观察,大约历时6小时。今天凌晨1时许,导乐室内还有5名待产的准妈妈,“我们随时随地做好产妇有需求的准备,希望她们能在更轻松、有尊严的状态下幸福地迎接新生命。”

千呼万唤的无痛分娩收费标准

不过陶怡怡也坦言,由于麻醉医师人手匮乏,如今也需要助产士、护士等共同完成分娩镇痛的监护观察。刘志强介绍,按照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合理配比为4至6:1计算,全国麻醉医师缺口至少还有20万。“其中可从事分娩镇痛的麻醉医师(即妇产科专科麻醉医师)更为稀缺,上海全市仅有不足200名。”亦有综合性医院的麻醉医师向记者透露,每日疲于应付日常手术且分娩镇痛费时耗人,如果医院及科室没有相关激励政策与导向,的确难以仅凭情怀投身其中。

近年来,随着大众观念的普及,来自产妇及家属的阻力正在越变越小,而麻醉医师仍在呼吁:分娩镇痛亟待纳入医疗服务收费目录。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区分娩镇痛治疗费用已经开始进行调整,一类以特需诊疗服务计算,属于打包自费项目;另一类则按产程时长计算,医疗服务操作费用纳入医保,药品器材等自费。

2019年6月,北京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经过调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镇痛服务收费约为1500至1950元。“目前在上海,相关收费标准依然未变。”以一妇婴为例,一次分娩镇痛费用包含300元的椎管内麻醉操作、1小时55元的麻醉中监护以及麻醉包、镇痛泵等药品耗材费用,总收费约在1200元之内,与麻醉医师的劳动价值不成正比。据透露,由于分娩镇痛难以被认定为新技术,申报医疗服务收费项目的过程“卡了壳”。今年初,本市三家妇产科专科医院已联合区级专科医院共同递交新技术申请,“我们最终希望,能在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及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为分娩镇痛技术合理定价,激励更多医院和医生开展这一必要的技术。”刘志强说,“麻醉医师进产房应是未来趋势,让技术扭转固有认知,保障孕产妇健康安全,才能真正让新生命的到来更舒适、更安全。”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一妇婴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