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对标世界科技强国,上海“三管齐下”强化基础研究
分享至:
 (2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黄海华 2020-04-21 16:42
摘要:针对这一情况,《条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强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刚刚结束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科委主任张全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上海的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在基础研究投入强度、顶尖研发机构建设、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针对这一情况,《条例》主要从三个方面强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

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事实上,本市近几年在财政科技投入一直呈增长趋势。2016—2018年,本市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341.71亿元、389.89亿元、426.37亿元,累计投入达1157.97亿元,年均增幅11.7%。其中,2018年市级财政科技支出中,基础研究占比约8%,在全国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但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15%—30%相比仍有一定距离,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的投入。为此,《条例》进一步明确,市、区人民政府要逐年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多种科技创新活动。

二是加快培育战略性科技力量。一方面,加大对国家实验室的培育支持力度。国家实验室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为此,《条例》特别规定,本市相关部门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培养、项目资助以及运行机制创新等方面,对国家实验室的培育、建设和运营予以支持。目前,本市正在积极推动光子与微纳电子、生物医药和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

另一方面,支持相关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创新经费支持和管理方式,并在申请登记、项目申报、职称评审、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相应的支持措施。目前,全市已经启动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量子科学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期智研究院、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数十家代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发展方向的研究机构建设。科改“25条”发布后,市科委按照“一所(院)一策”原则,对事业单位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试点不定行政级别、不定编制、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的措施,实行综合预算管理,给予研究机构长期稳定持续支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是优化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机制。一方面,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实施重大战略项目、重大基础工程,建设重大科技基础 设施,推动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创新突破。目前本市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2006—202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承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组织攻关了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800余项;硅光子、脑与类脑智能、拓扑量子材料等科技前沿和领域,启动实施若干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地方财政投入超过40亿元。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项目管理机制,对不同类型的研究项目,形成差异化的支持和管理措施。对于自由探索类研究项目,通过开放竞争方式遴选研究人员和团队;对于目标导向类研究项目,可以采用定向委托方式确定承担主体;对于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成果但意见分歧较大的非共识项目,可以采用定向委托的方式予以支持。

自2019年开始,本市开展了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结合科研经费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在基础研究领域,选择了14家科研管理规范、科研成效显著、科研信用较好的高校、科研院所的20个项目,开展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经费,受到了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欢迎。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4月18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生命科技产业园一期园区航拍。
内文图片制作:上海市科委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