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道路门责自律小组竟成“自救小组”,靠“蓝卡”和一个交换,商户走出危机
分享至:
 (25)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20-04-15 20:25
摘要:如果没有办法打破这种隔阂,商户只能眼睁睁看着周边3000户居民的消费市场兴叹。

谁曾想到,一个为抓市容环境而成立的门责自律小组,竟成了疫情期间的“自救小组”,盘活了一条商业街,也温暖了每一位商户和周边居民的心。

4月15日下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上海聚善慈善超市遇到曹非时,这位联华超市程家桥路店店长正把消毒水、红枣等捐赠物资摆放到货架上。

“算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反哺’疫情期间伸出援手的各方人士。”曹非说,今年春节后的一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周边居民不敢出门,超市营业额比去年同期掉了三成多,他这个店长当得是如坐针毡。

万万没想到,最先伸出援手的是程家桥路商铺门责自律小组。两件事,让超市迅速走出“信任危机”,并解决了超市与社区居民在那段时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一件事,是自律小组贴在商户门口的透明文件夹,里面装着一张“沿街商户防疫工作公示承诺书”。第一句承诺就注明:“营业当日全体员工前14天内未离沪(外地来沪员工均已在家观察超过14天)”。

“店铺复开后,我们挨家挨户上门询问登记信息,并查看所有员工的手机通讯轨迹。”程家桥街道城市综合管理中心主任于义忠告诉记者,复开后的店铺普遍遭遇生意差的难题,主要原因之一是消费者缺乏信任感,甚至有不少周边居民怀疑店铺重点地区员工返沪后没有按规隔离或提前“跑”出来了。

如何取信?靠数据和承诺说话。程家桥路门责自律小组组织人手逐一上门调查后,全员通过检查的店铺可获得上述承诺书,悬挂在店铺外的文件夹内。

“大家爱叫它‘蓝卡’,一些起初不重视的商户还专门跑过来问我们是哪里拿的。”曹非说,这张“蓝卡”既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体现,也是一座城市温度的体现。

解决了信任危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除了口罩和消毒水,我们不知道周边居民还缺什么;他们也不知道我们有没有促销活动。”曹非坦言,社区管理严格,平日里就严禁周边商户进去打广告、发促销单,更不要说疫情期间了。

如果没有一个办法打破这种隔阂,那么程家桥路上的商户只能眼睁睁看着周边3000户居民的庞大消费市场而兴叹。

考虑到商户疫情期间的“卖难”,自律小组结合市容环境工作提出了一个特殊时期的“交换条件”:如果商户能够严格履行门责制度,做好垃圾分类、规范店招店牌、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等,自律小组就通过自律小组微信群、社区公告栏等渠道,向周边社区的居委会、物业推送商铺的促销信息,并收集整理周边居民的需求,反馈给对应的商户,组织进货或筹备相关服务。

此外,同一条街上的上海聚善慈善超市是自律小组组长单位,专门拿出紧靠马路的一面店铺墙壁,作为“信息驿站”,张贴各类公益服务和周边商铺促销信息。此举,又给尽到门责的商户带去一批不爱用手机的中老年客户。

2月中旬,联华超市程家桥路店的营收就恢复到了去年同期水平,也就有了感人的“反哺”一幕。

记者注意到,慈善超市的货架上放满了周边商户免费提供的商品,以低于市场价的折扣价对外销售,所得用于社区公益事业。

“我没啥商品好捐的,索性做公益,积攒口碑。”刚复开不久的“G+”理发店老板阿文报名了自律小组策划的社区助老服务,免费为社区独居或腿脚不便的老人上门理发。

目前,程家桥路上的67家商铺复开率已超过九成,“蓝卡”已基本完成了“使命”,但自律小组并不打算撤走它们。

“这个宝贵的街道管理经验会升级。”于义忠表示,即使疫情彻底得到有效控制,相关管理制度也不会松懈。

下一步,“蓝卡”将转变为商户门责制履行好坏的“晴雨表”,周边居民扫一扫卡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商铺平时的门责制履行情况,还可以参与打分。街道和周边社区将直接根据商户的门责制履行水平,决定是否给予相关扶持。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陈玺撼 摄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文中图片:陈玺撼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