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中国传统之治⑨|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思想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秀礼 2020-04-12 11:19
摘要:老子眼中的“战争”与“和平”

在争霸战争占满新闻版面的春秋晚期,是一个典籍就是文化,就是智慧象征的时代。王室守藏史即掌管国家图书文献的老子要辞职归隐,还是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事件传遍天下,弄得老子往西归隐的路上不知被多少已懂得“为政在人”的大小诸侯、地方官员挽留、请教,归隐之意已决的他也就这么一路应付着到了尹喜镇守之关,今天又是他从这个地方脱身的日子。

“先生是为躲避战祸而来,又为躲避战祸而去,作为一关之长,我却有守土的责任,今日一别,或成永别,不知先生可有赐教?”城关之上的尹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越来越感觉眼前这位长者的深不可测,他不舍地望着依然有点疲倦的老子,那头银发在上午阳光照射下透露出些许寒光冷意。

“战争我并没有真正参加过,本不能妄议,但做了多年的守藏史,档案典籍看过一些,也目睹了一些战争经过,有些历史性的经验教训觉得可以谈谈。”牵着青牛的老子放缓了脚步,似在思考,似在回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战争是不祥之物,不是有道君子所应掌握的治国之器,以道义辅佐君主的人,也不会通过战争的手段来霸凌天下。试试看,只要军队驻扎过的地方,就荆棘密布,杂草丛生;而国家军队进行过大型战争后,凶灾之年便会接踵而来。”老子停顿下来,瞧了瞧眼光还是落在自己身上的尹喜,用手指了指进出城关熙熙攘攘的人群,依然不紧不慢地说道:“最简单的道理,你看到这些驼人载物的牛马牲口吗?在和平时代,即使是善跑的奔马,也能祥和地像现在一样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如果战事一开,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即便有孕在身的母马也要奔向郊野战场,在战争间隙中产下马驹。牛马尚且如此,役使它们的平常百姓,其情其景就更可想而知了。更为重要的是由战争引发的各种生产生活失序,要完全恢复过来,是要很长时间的,《邶风·击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你知道的吧,但它写的是‘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战争让战士家庭支离破碎,感觉“死生契阔”。战争造成的道义德性缺失,江河日下,人心不古,这个恢复时间更是难以预期,战争带来各种短期的、长远的凶灾影响,难以言尽!”

“但战争的胜利,是可以收获巨大福利的呀,比如别国军事政治的臣服可壮大自己的国势,而连年的朝贡可满足自己的财富需求。”尹喜盘算战争对于失败的一方,老子所言当然适用,对于胜利方情况就不一定。

“唉!这就是战争发生的根源之一,人与社会的祸咎没有大于这种永不知足贪得无厌的欲念了,这种无止限的追求是可以让人心生狂念的。但真正能获取天下最大利益的人,却是那种无事无为的人。那种通过外在种种有为,甚至是乱作为方式,以试图获取天下大利益者,在我看来他们反而最终是不可能实现自己目标的。”

老子瞟了一下眼神错愕的尹喜,淡淡一笑:“似乎这样说,有点迂阔不当吧,呵呵!从我们这个时代的国际关系讲,齐晋秦楚这些大国不过是想执牛耳,充当诸侯盟主角色,以兼畜天下而已。其实这些国家富强的程度已能让小国象百川入海一样依附他们,而小国本也无多少觊觎非分之想,不过只是想通过恭奉礼币,完成职贡,以免遭受侵陵,保全他们的国家社稷而已。现在想想齐晋秦楚为了争夺联盟霸主的地位,连年发动战争,互相挑战,造成人民流离失所,颠沛流离,这也没有让他们当中任何一国长久维持霸主的地位,反而为了接受相互间的不断挑战,大量消耗了自己的国力。最后在宋国华元、向戌等人的努力下,会盟弭兵,晋楚等强国之间罢兵休战,霸权之争暂时和解,社会才进入了相对和平的发展时代,而晋、楚两国则实际继续保持着原来霸主所享有的利益。”想起眼前场景与弭兵大会之间的关系,尹喜情不自禁的点头赞许,却没有注意到老子不无忧虑扫向南方又很快地收回的眼神。

“刚刚你谈到了战争胜利的一方似乎可以从中获得巨大利益。”老子悠悠说道,“就单一局部而言,情况确实如此。但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并且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发展,灾祸降临之时也许其实暗含了福根,而福庆气氛中则可能埋伏着祸根。自我周天子东迁之后,各国的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其间各有胜负,曹刿此人不知你可知道,在长勺之战中,他帮助鲁庄公战胜了强大的齐国,当时齐国可是齐桓公在位呀,曹刿实现以弱胜强,保护了鲁国。你可知道在长勺之战的前一年,因介入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的齐国国君之争,鲁国被齐桓公记恨而大败于干时的战争,可谓‘其事好还’,孰胜孰负,谁人能分清?”

“先生讲的甚是道理!”尹喜拍了拍城关上的石砖,似乎对战争确实有了新的认识,他望着眼光有些深邃的老子,不无担忧地说了一句,“即使我们知道战争的危害,但有敌人来犯城关时,不知先生有何赐教?”

“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战争是肯定不可避免的,否则就直接投降好了。”老子突然有些激愤,或许尹喜的赐教让他想起自己周王室的所见所闻,以及出走的真切原因吧。但老子马上又缓和下来,继续保持他一贯的语调,“关键在我们对战争的态度与应对方式,我听闻的用兵之道常说,我方不敢主动挑起战争,但也应积极备战应战,更不能轻敌,宋襄公可谓是正人君子,曾有让国于庶兄目夷之美誉,但在试图称霸会盟诸侯于盂地之时,竟然不带军队,而被会盟谈判的对手楚国用军队轻易捕捉囚禁,后经人调停才得以回国,随后在第二年又发动泓水之战,不总结教训,还是迂阔轻敌,最后落个兵败身死,为人耻笑的下场。”

“呵呵!”尹喜发现老子发出这声音时,喉结活动的厉害些。“善于带兵的人,不逞武夫之勇;善于作战的人,不逞一时之气;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斗争纠缠。所谓战是为了不战,要见好就收,善于用兵的人,只要取得预期的战果也就行了,决不能依仗自己强大的军力好战逞强。我天子东迁初期,周道虽日衰,但余威尚存,真正让其威信扫地的是繻葛之战,这场战争是我周桓王不听劝阻,逞一时之勇主动发起并亲自指挥的,而当时王室军队其实对郑国已形成不了绝对优势。郑庄公作为被迫应战的一方,沉着采取正确的战法,竟然把桓王率领的王室与诸侯联军击败。周桓王真的是长了别人的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从此之后我周天子便已形同虚设,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便一去不回了。”老子深叹了一口气,语气又激扬了一些。

“难能可贵的是,郑庄公基于形势判断,力排众议,能见好就收,并委派自己的重臣祭仲代表己方阵营前去周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及其将领,以示与王室和好之意,缓和两国间的尖锐矛盾。赢得胜利也不沾沾自喜,耀武扬威。这也最终成就了郑庄公‘春秋三小霸之首’的政治地位。战争难免会有死伤,夸耀战争胜利,就像夸耀杀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对于战争要如流水一般,只有心存谦下敬畏之德,才能真正无往不胜呀!就此别过!”

不知不觉,老子已经出了尹喜镇守之关,他向近日一直纠缠得自己有点不耐烦的尹喜微微作揖,有点吃力地爬上长着有点象弯刀一样犄角的老青牛,拍了拍可以看出骨架的牛屁股,留下有点凌乱的尹喜目送自己,而其身后似乎已传来了战国时代战马嘶鸣之声了。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中文系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