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满负荷运转,4个小时准备好一间新房间,浦东集中隔离点里的那些人那些事
分享至:
 (59)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志彦 严静雯 2020-03-30 06:17
摘要:每名工作人员房间的门口,还摆着一个花瓶,里面种着的是紫色的风信子。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

凌晨两点,在意大利留学归国的小陈结束了14天的集中隔离观察,拖着行李离开了那间他已非常熟悉的房间。临走前,小陈拿出自己在荷兰国家博物馆买的一张明信片,那是他最喜欢的一幅画,画面上欢乐的人们在冰上自由自在地玩耍。在明信片背后,小陈写道,“感谢你们!从落地上海那一刻起就目睹无数工作人员奋战在一线,真心感谢你们的付出,是你们控制了疫情,也温暖了我们的心。希望疫情消除,我们能继续这般快乐、自由、真实的玩耍。”

小陈走后4个小时,他的那间房间再一次被“重启”:全方位消杀、铺装床单被套、更换生活用品,一切都在凌晨进行得井井有条。太阳再次升起时,新一批集中隔离人员来到这里,浦东新区第8医学集中隔离观察点,又一次满负荷运转起来。


援疆医生重启“战斗人生”

董沛晶是浦东第8集中隔离点的负责人,“重启”两字对他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

今年1月,董沛晶结束了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回到了原单位——浦东医院,出任医联部常务副主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他正在家中休养。这位心地善良的儿科专家,每每看到新闻里有关疫情的报道,就心急如焚。终于在3月初,他再也忍耐不住,向上级部门提出了自己希望早点结束休养,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的想法。“作为一名医生,疫情就是我们的战场。3月开始,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加大,我就想去前线支援,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能把风险控制在第一线,那后方家园就会多一份安全。”

于是,这位曾经的新疆莎车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重启了自己的“战斗人生”。3月3日入驻第8集中隔离点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家,带领着30多位,来自卫健、公安、环卫、酒店后勤等方面的工作人员,24小时待岗,满负荷运转,把一家四星级酒店打造成了一座疫情期间的“临时堡垒”。

在援疆时,董沛晶从未抱怨过工作繁忙、压力大,节假日、周末都被工作填得满满的。他多次利用周末下乡,看病送药,宣传保健知识,很多医生下乡义诊的时候,都会被落后的卫生条件吓住,可他从未流露出一丝不适,面对流着鼻涕,襁褓粘着恶臭大便的患儿,也能耐心细致诊察,得到广大新疆农民的欢迎和赞扬。有一次晚饭时间,他身体不适,提着一袋药回宿舍,从住院部楼下经过时,碰到一名持续高热的2岁患儿,他立刻把药放在一楼,带着患儿一家转回儿科,检查患儿后,向值班医生指示诊疗方案。回到宿舍后放心不下,又给值班室打电话,再次叮嘱,这才安心。

如今,董沛晶把这份认真也带到了隔离点。4小时,是董沛晶和他的同事们要坚守的时间底线。3月以来,境外疫情迅速蔓延,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员与日俱增,浦东的集中隔离点从最初的4个一路增加到目前的42个。为了让有限的床位最大程度流转起来,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就必须在4小时内,完成房间的所有准备工作,而且还要做到万无一失,不留一丝风险。

每天,董沛晶和同事们都像“打仗”一样。一旦有人员解除隔离,离开隔离点,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冲进房间,按照标准程序,给房间来一次彻底的打扫消毒,哪怕是深夜凌晨,这项工作也不会耽误一分钟,整个隔离点250张床位保持着高效地无缝运转。

不过,即使工作节奏再紧张,董沛晶仍然像一名儿科医生,表现得细致又温暖。他会把单位带给工作人员的水果,转送给在酒店隔离的孕妇或老人,叮嘱他们好好休息;他会在月末评选出积极分子,以“第8集中隔离点”的名义给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发上一份表彰奖状,从精神层面予以肯定鼓励;他还会组织一些党员活动,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在“三八”妇女节时,向女工作人员献上一束玫瑰。

对隔离点工作人员来说,再也没有比入境人员离开时,悄悄在床头留下一份感谢信,更令他们高兴的事了。因为,“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回家前的14天”,这句承诺,他们做到了。



将心比心,把不理解变为理解

下午5点40分,一辆120急救车驶进了浦东一家集中隔离点的围廊。此时,一名工作人员已在门口守候。车门打开,乘客陆续准备下车,下车前需测量体温,下车后还需接受全方位消毒,最后走过廊道进入酒店。“你好,请先准备好证件,再到工作台做个登记……”另一名工作人员在酒店门口维持着秩序。

一名进入酒店的女士情绪显得有些烦躁:“我的行李不见了,机场的医务人员说,找隔离点的医务人员解决。”

“好的,我现在就记录下来,待会儿会联系机场那边。”

“行李问题你们要帮我解决啊,机场里的医生说你们会负责的……”

“好的,我们马上和对方联系,你不要着急。”安抚好这名女士的情绪,工作人员继续完成相关的信息登记、事项告知等流程,最后派专人将女士送到安排好的房间。

“他们经过了长途跋涉,有点情绪很正常。”来自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潘红芬感言,将心比心,这些旅客光下个飞机就要等待不少时间,之后还要花上数个小时完成相关调查登记,并被集中送往“未知”的隔离观察点,“他们是真的累了,所以我们除了要完成细致的工作,还需多一点耐心和理解,尽可能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

潘红芬回忆道,之前有名女士从韩国济州岛回来,状态很不好。“她正在孕期,我看得出来,她很紧张。”于是,潘红芬为她送上了一瓶洗手液,并安慰她说,“如果你感到紧张,可以涂一点消消毒。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专属医生,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联系我。”在潘医生的悉心关怀下,这名女士渐渐缓解了压力。

这个隔离点里,目前住了39位外籍人士,其中不少人不会说中文。而与外籍人士沟通的“重任”,也交给了潘红芬。“其实我也只会一些简单的对话,很多时候还需要比划。”潘红芬笑着说。好在隔离点配备了两台科大讯飞翻译机,如果碰上交流难题,还可以使用专业设备来辅助。

傍晚,潘红芬又敲开了一位入境人员的房门。这位从欧洲回国的男士刚开始自己14天的隔离生活,“在上海集中隔离挺好的,这里管理严格,隔离人员只能在房间里,不能随意走动串门。生活方面,他们又非常关心我们,之前我需要刮胡刀,他们很快就给我送来了,真的非常感谢!”


90后小组长主动请缨连轴转

“人员信息收到了吗?”“房间安排有什么问题?”……在浦东另一个集中隔离点里,一位年轻小伙急匆匆地在各个工作人员间来回交代工作。他叫杨佳伟,是一名90后,也是老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技人员,如今则是隔离点的一名小组长。

“我其实很早就报名了,不过到2月26日才过来工作。”杨佳伟说,他的妻子是一名护士,每天三班倒,家里还有一个2岁的孩子。“我外公身体也不太好,不巧,我父亲最近又去外地出差了,现在就由我母亲和外婆两个人照料家里的事情。”

按照惯例,工作人员当班14天后可以休息两周,然而杨佳伟在第一轮14天工作结束后,主动请缨留下来“连轴转”。他分别给妻子和母亲发了简短的消息,“不敢打电话,怕她们伤心”。妻子非常理解他的工作,回复他:“家里一切都好,你不要担心”,与此同时还耐心劝说婆婆,支持儿子的工作。“听说我来隔离点工作,我母亲起先很担心,现在放心多了。”

“叮铃铃……”在酒店大堂的另一边,一部电话铃声不断。“您好,请问有什么能帮您?”接听电话的也是一名90后小伙,“好的,我们尽快把手纸给您送过去。”

特殊时期,光明中医医院检验科医生陈晓旦当起了兼职的“酒店前台”。他展示了一张表,上面按楼层写下了隔离人员的需求,“就这一下午,我已经接了29个电话了,住客们的需求五花八门,有表示电视机没信号的,有需要纸巾、洗发液的,也有感觉不舒服,想马上检测体温的……只要有需求,我们会尽量加以满足。”

“6楼xx房来电话,让我们把快递送过去!”接到“酒店前台”的指令后,来自联明保安公司的兼职“快递小哥”张亚辉,立即推着满满一推车的快递上了电梯。“我刚从英国回来,妈妈担心我,给我快递来了棉被和衣物,麻烦你们,实在抱歉!”开门的小姑娘拿了东西,一再表谢意。

张亚辉说,快递送到隔离点后会统一进行消毒,然后由专人分拣后,按楼层发送至房间门口。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两层手套,“快递小哥”的工作难度相比正常的快递小哥难了很多倍,一趟下来,里面的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连看快递信息,也因为戴了护目镜而难上加难。“虽然很累,但是很值得。”张亚辉说。

走出污染区、半污染区,就是隔离点工作人员住的清洁区。走道的墙面上贴着漫画家小林为医务人员创作的漫画,每名工作人员房间的门口,还摆着一个花瓶,里面种着的是紫色的风信子。

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