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战疫观 | “外防输入”压力陡增,但请对上海有信心
分享至:
 (146)
 (1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上官平 2020-03-14 09:22
摘要:对很多潜在的风险问题,上海有预判,也有预案。

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让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感受到了压力陡增。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人员出入境口岸,差不多超过北京和广州的总和。疫情当前,从各国来到中国的入境人士,相当一部分从上海入境、中转。

今天上午,上海通报新增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是通过联防联控机制发现的境外输入型病例。

昨天,在网上引发热议的国航CA936航班,从法兰克福飞抵上海浦东。根据官方通报,按照早已准备好的既定预案,机上全体286名旅客和相关机组人员,都已落实了诊治排查、医学观察或隔离措施。

可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有国际航班不断落地上海,也就会有更多人士入境上海,或在这里中转——对一座国际大都市来说,这再平常不过。

当然,病例输入的风险,也会随之提升。根据目前全球疫情走向,接下来再出现新增输入型病例,并不是小概率事件。

对此,广大市民和网友无比关切,也不乏担心甚至焦虑。这很正常。对上海来说,有时正是这种“如临大敌”的紧张和警醒,让人绷紧安全之弦,更有利于化解风险。

但同时,我们也不必过度担心、过度焦虑。

昨晚的通报中有一句话:“请广大市民放心”。已经采取的措施,和明确的方针、办法,完全可以让人放下心来。上海有这个决心,也有这个能力。

对很多潜在的风险问题,上海有预判,也有预案。这段时间,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已经被列为“重中之重”,手势和标准很清楚:依法有效,从严从紧。

上海反复强调,会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发展趋势,坚持压实入口管理、落地管理,强化属地管理、社区管控,进一步筑牢防控网络、严格闭环管理;对所有入境人员,坚持“一视同仁”。

此前已经宣布,为进一步防控境外输入疫情风险,3月13日零时起,所有中外人员,凡是在进入上海之日前14天内,有过韩国、意大利、伊朗、日本、法国、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实施14天的居家或集中隔离健康观察。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记者曾经实地探访过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的防控流程。一架来自重点国家(地区)航班落地后,会经历这样一套“闭环式”的管理:

首先,由海关实施登临检疫、体温筛查、信息查验等入境检疫流程,如果发现发热或疑似新冠肺炎旅客,由机场通知现场等待的120救护车,直接从机坪转运至属地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减少疑似病例的现场逗留时间、减少疑似病例进入航站楼后造成的交叉接触。

登临检疫后,旅客下机,海关已将流调的桌椅前置到廊桥附近,下机旅客100%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随后再进入健康申明卡初筛、测温及正式递交健康申明卡流程。在此过程中,海关和边检部门会针对来源地,依据检疫、筛查标准,逐一对每位旅客对标检查,按分类在旅客所持护照上粘贴红黄绿三种颜色标签。规矩也很明确:如果故意隐瞒或虚假填报有关信息,将被依法追究责任。

机场工作人员按照“红黄颜色标签旅客一律隔离”的要求,会同航空公司、上海16个区驻机场工作人员、邻省驻机场工作人员,组织将旅客分别送到集中隔离点、居家隔离中转点;对途经上海的空铁中转旅客,机场方面提供尽可能方便、高效的短驳运送,由现场工作人员及时通知航空公司、火车站,派车、派人,将不同目的地、不同中转方式的旅客送交到值机点、火车站,做到面对面交接、封闭式管理。

这样一套“闭环”下来,一张网,可以说是兜住了。近两周的实践也表明,这套办法行之有效,且还在不断优化之中。

最近新增的病例,都是输入型病例,得到了第一时间的发现和应对。看一下今天的通报,每一位新增输入型病例的通报中都有一句话,“入关后即被集中隔离观察”。这也就是把风险“守”在了“前线”上。

防控体系的构建,各个环节间的协同,以及坚守在一个个具体岗位上的工作者——当然也包括入境人士的理解配合,共同织就着一张关口前移的安全之网。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坚持这样一套闭环的思路和体系,使之不断完善,充分落实,这也需要每一个岗位上的人尽心履职、锱铢必较。做到位了,上海的安全之网就能结得更密更实,我们就可以有信心。

守好上海的“门”,不是一件一般的事情。不仅是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全,也是在守好“国门”。上海作为开放枢纽的特殊地位和使命,决定了我们对于“外防输入”,需要有一种特别的站位,拿出特别的态度。

我们不能放任“城门洞开”,也不能轻言“一关了之”,这关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安全,关乎每一个具体的入境人员的切身体验,也关乎上海这座城市的品质与形象。

最近有一些声音,呼吁上海采取一些更为激烈的措施,譬如能不能“断航”,能不能“关门”。其中的忧心可以理解,但办法并不可取。上海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作为“国际大都市”和“全球城市”,与世界建立连接,不仅是姿态,更是激活城市血脉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

“断航”“关门”,说来容易,其实是“断”不掉、“关”不得的。真的“断”,不仅在一时一地的问题上未必能收获预期效果,更可能切断城市长远的交往通道和发展渠道,伤及的是深层的竞争力和国计民生。这个时候,不能意气用事。

更何况,源源不断进入上海的,有看好这座城市的外国人士,更有归家心切的侨胞和在外求学、工作、旅行的中国游客。这些天入境上海(包括入境国内其他口岸)的人士中,后者占了大多数。他们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危难关头,我们没有理由——也不能下这个狠心——将他们关在门外。

上海这座城市,有一种特殊气质。这里有“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有“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城市的精神和品格,融于日常的方方面面,也会在特殊时刻、特殊考验下得到印证和凸显。

此刻,面对防控境外疫情输入的新挑战,面对入境人士特别是祖国同胞的期待,我们的精神和品格,正待接受新的检验。

这种精神和品格,本身就意味着既要大气、又要精细,既有刚性的原则、又有灵活的身段。“从严从紧”同时不失精准,“依法有效”同时体现温度,这是一套辩证法,更是一种高品质的治理之道。

上海能把事做好,哪怕挑战很大、难度很高——只要所有人都能齐心协力,倾注全力。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张驰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