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十多位老外住进隔离宾馆,缺小语种翻译,咋办?上海这个区集结了一批中外95后
分享至:
 (295)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2020-03-11 06:22
摘要:这支翻译志愿者队伍47名成员语言涵盖了12个种类。其中,很多都是95后。

“刚刚在浦东机场接了一位意大利帅哥,正好用上了你们的宝典。”一大早,北新泾街道干部向长宁区外办发来感叹:“手有宝典,心中不慌。”

 这个宝典是“健康观察15问”的意大利语版本。针对疫情重点国家,长宁区外办组织志愿者翻译了英日韩意大利波斯语版本的“健康观察15问”,社区反响很好,这几天还在增加其他语种。

 “长宁区是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居住着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万多名外籍人士,我们急需大量各种语言的志愿者。”区外办主任刘丽萍说。2月28日晚,长宁区的隔离宾馆一下住进了十几位来自各国的外籍人员,语言沟通上存在困难。区外事办当晚决定必须要成立一支翻译志愿者队伍。

目前,这支翻译志愿者队伍47成员主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还有一些社会招募的老师、学生和外企员工,有精通外语的中国人,也有中文流利的外国人。语言涵盖了英语、日语、韩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匈牙利语等12个种类。其中,很多都是95后。

不用动员学生纷纷报名

“虽然不能像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那样驰援一线,我也想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华东师大外语学院日语系研一学生、1996年生的马荣跃是华师大最早加入的日语翻译志愿者,也是队伍建立初期唯一的日语志愿者。

 “我的第一份任务是翻译一张街道的防疫健康管理宣传海报。因为语言通俗易懂,所以翻译起来没有太大难度。”马荣跃说,他陆陆续续接到了翻译防疫健康提示卡、外籍、港澳人员登记表和日常健康记录册的任务。

95后马荣跃

 3月3日,他在21时迅速完成外办20时20分发布的任务之后,毫不犹豫地又承担了另一项翻译任务,大力支持了疾控宣传的紧急工作。

 “日常健康记录册中由于涉及到新冠病毒和感冒的症状比较,我在翻译医学专业术语时也着实头疼了一番。后来我大量浏览了日本雅虎网站上对于新冠病毒的报道作为参考,最终完成了任务。” 马荣跃说,自己的翻译内容经过审核校队后也会反馈给志愿者们。“每次拿到反馈的文件我都会仔细看看有哪一部分如何被修改了,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也是宝贵的学习经历。看到绝大部分的翻译还是保留着自己的‘原汁原味',内心会有被肯定的喜悦。”

 “辅导员们把翻译志愿服务的消息告诉学生后,几乎不用动员,同学们都纷纷报名。”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江宇靖告诉记者,华师大是最早也最快响应长宁翻译志愿者招募行动的。3月1日,仅一天时间便组建了涵盖6种语言的志愿者队伍,并不断壮大。“有的同学看到消息晚了,还觉得万分惋惜,说之后如果还需要志愿者,一定要让他去。”目前华师大志愿者队伍已涵盖英、日、法、德、西、俄等6种语言,共计16人。同学们在线时刻关注外办需求发布,在课业之余,迅速完成稿件翻译。

为隔离点外籍人员在线解决困难

集中隔离点的外籍人员来自各个国家,小语种志愿者极度紧缺,长宁区外事办与上外团委商议,重点组织招募学习韩语、波斯语、意大利语的学生进行在线志愿服务。

3月3日,家住新泾镇的一位意大利妈妈带着三个女儿从意大利威尼托大区回沪,住进了隔离宾馆。但隔离点没有懂意大利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语言不通,他们正发愁怎么更好地为这母女三人提供服务。

95后何艾倪

这时,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系的大四学生何艾倪被牵线到了隔离点。“我一直很关注疫情发展状况,当系里老师在群里发出志愿者招募通知时,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何艾倪说。3月5日,在区外办协调下,1998年的何艾倪通过微信群与这位意大利妈妈、隔离点工作人员及区外办工作人员建立了线上联系,每日为三方沟通提供在线翻译支持。

3月6日晚,意大利妈妈焦急地反映房间问题急需解决。原来,她们的厕所堵了,这位妈妈想找东西来通,或者有什么通厕剂,何艾倪第一时间用意大利语回应这位妈妈,并联系工作人员,一番耐心沟通翻译下,安抚了这位妈妈的情绪,化解了这桩矛盾。

“隔离期间,我帮助母女三人与工作人员沟通,更换房间、补充消毒用品。我和她们进行母语沟通,他们听到母语,觉得亲切,这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何艾倪对记者说,这让她觉得很有意义,“我的专业派到了用场。”3月8日,意大利驻沪总领馆总领事陈琪前往隔离宾馆看望慰问时,和意大利妈妈通电话了解情况,意大利妈妈说,非常满意。

  老外志愿者“母子兵”上阵

 这批志愿者中,还有中文非常好的老外。1996年生的丹尼斯妈妈是匈牙利人,爸爸是德国人,匈牙利语和德语都是他的母语。他是浙江大学留学生,女朋友是中国人。“女朋友的妈妈就是一位志愿者,她邀请我也成了一名志愿者。”

95后丹尼斯

此时,丹尼斯远在匈牙利,但这不影响他的志愿服务工作,“匈牙利与中国虽有7个小时的时差,但我可以睡醒起来做翻译服务。”这些天,丹尼斯翻译了随申码使用指南和小区10问匈牙利语版和德语版。社区干部说起他都赞不绝口,“每遇到和匈牙利、德国有关的翻译校对任务,他必积极响应。

95后李建和妈妈

在外籍志愿者队伍中,还有一对韩国母子。妈妈朴宰顺在韩国公司做设计,周末在韩国学校做韩语老师,1997年生的儿子李建曾在上海中学国际部读书,会中文、韩文、日语、英语四种语言,他现在韩国服兵役。如今,母子俩都成了志愿者。正在服兵役的李建说,“有书面翻译工作,只要微信给我,我一看到会马上翻,晚上6点以后和周末都可以开展连线口译。”当李建不在线的时候,妈妈就马上上阵。目前,儿子通过微信帮助翻译一些英文和韩文文件。妈妈帮助社区审核一些韩语翻译。

“在防疫工作中,翻译志愿者队伍堪称战‘译'突击队,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完成。”刘丽萍说,短短一周时间,翻译志愿者们已经翻译了健康提示、日常健康监测记录册等多个文本和材料。

通宵达旦的接力

 古北社区居住着约1.6万名外籍人士,社区每2个人中就有一位外籍居民。古北社区干部说,有些材料翻译要得急,同时也要准,老外才不会误解。为了让翻译做到“又快又准”,区外办与上海市外办联系,希望市外办青年志愿者团队能够帮助审核校对,于是这支涵盖9种语言的20人志愿者团队成了长宁战“译”突击队背后的强大支撑。

3月3日晚,随着疫情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变化,长宁区疾控中心紧急制作了一份居家隔离健康提示,志愿者翻译出初稿、交到市外办志愿者手中已是深夜,市外办志愿者分别于3月4日凌晨1点40分,3月4日清晨7点30分完成翻译校对,一个通宵完成这场战“译”接力。

这是志愿者为古北社区翻译的防疫健康漫画法语版

在翻译校对中,还有一批来自华师大的教师队伍,分别由日语、德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专业的5位老师,一边兼顾上网课工作,一边进行材料翻译和审核校对。面对日语翻译的文本量比较多,日语专业的杨敬老师网课一上完,立马就进行日语的校对。俄语专业的班婕老师说,非常时期能做出一份俄语人的努力,也是很光荣的。

住在江苏路街道的意大利人贾柯木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中文讲得相当流利。为了让翻译更符合老外的表达习惯,贾柯木也加入到了翻译校队志愿者中,他说:“疫情期间我也应该做些贡献,非常愿意帮忙。”

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10日,区外办组织翻译志愿者们为区疾控中心、各街道等一线防疫部门翻译了信息登记二维码、健康管理提示、居家隔离提示、随申码获取方式等文件、社区排查信息中设计的各种问题以及漫画、宣传海报等资料累计60余份,涵盖12种语言,还为街道社区工作者上门排摸工作录制中外文对照的音频。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