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企业忙于复产,农民却不敢出村?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夏柱智 2020-02-21 12:40
摘要:通过对多个村庄的访谈,我们发现真正不着急的是广大农民,他们大多数处于观望状态,在等待“疫情缓解”。

2月10日各地陆续启动复工复产,然而过了接近10天,对14省98县104个村庄的劳动力流动的调查显示,中西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劳动力流动依然严重不足。

主要表现为: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处于冰冻状态,本地企业劳动力流动也很少。除了个别村庄流出比例较高,大多数村庄劳动力流出比例不超过10%,零流出、个位数流出不再少数。少数零星流动还是1月底、2月初,复工的最近10天恰恰流出很少,2月10号之后没有形成劳动力返工潮。 这其中既有硬核防控等外在政策的作用,还有农民观望的心态在发挥作用。

如在四川,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效果。截至2月18号,全省累计508例,新增确诊病例一直在减少,连续10天,全省新增病例不超过20例,尚有50多个县无确诊病例,大多数县的发病率在3.0/10万人口。2月19日,新增确诊降到6例。调研的7个县总计确诊142例,最多是南充累计38例,彭州累计为0例。调查的7个县的7个村庄则全部没有新冠确诊病例。然而这些村庄中只有1个村庄报告说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流出,其他村庄报告说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劳动力流动处于“冰冻”状态,令人着急。

2月14日,为了响应中央提出非疫情重灾区要积极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四川省明确提出了以市州为单元,根据疫情状况分为无现症病例区、散发病例区、社区暴发区和局部流行区等四类地区,确定不同风险等级,科学实施分区分类防控措施。几天后,四川省又进一步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但是风险等级划分没有转换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各县市的防控措施仍然倾向于严防死守,阻止由于流动所带来的的哪怕1例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这是导致除了少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总体还没有明显“解冻”的客观原因。

然而在政策之外,通过对多个村庄的访谈,我们发现真正不着急的是广大农民,他们大多数处于观望状态,在等待“疫情缓解”。疫情缓解是什么状态呢?从宏观上来看,全国(非湖北)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成效,目前新增病例大多数省份已经降低到个位数,疫情已经大大缓解了。然而农民理解的是疫情缓解是整体的社会氛围、社会意识的根本变化。只要高度紧张的疫情防控、疫情宣传没有大幅度松解,农民就认为疫情没有缓解。农民是从他们身边、从大众舆论中得到关于疫情缓解的信息,才决定要外出务工的,比如说要等待他身边的街市重新热闹起来、茶馆重新营业,但是这和全国复工复产时间预期是错位的。农民不急,企业急、城市急、政府急啊,错失一天时间,经济社会损失巨大。尤其是中小企业,承受不起这么大的损失,将会造成整体经济的下滑,这反过来导致就业形势严峻,最终影响到农民工就业。

农民选择观望有他们自己的逻辑,其背后是农民的诸多顾虑。这些顾虑有些正在解除,有些还没有解除。

“恐慌式宣传”吓退复工农民

新冠病毒传播力这么强,复工伴随长途运输、伴随工厂人员的聚集,会不会染上病毒?农民担忧这样的问题,因此不急于出去务工。对于新冠病毒,一开始农民并没未如此谨慎。在春节前后,农民相互串门、打牌、聚餐现象依然是存在的,后来随着全国疫情数据不断上升和辖区内出现了确诊、疑似病例,这些农民开始警觉。

尤其是随着各种硬核防控标语的“恐慌式宣传”,如,“拜年就是害人,聚餐就是送死”,“病毒处处在,不要到处跑”,农民越发感受到恐慌。当地农民的感受是,“县里有1例确诊,全县人民都很恐慌”,因此就老老实实呆在家里。有个大学生介绍他爸的状况时说,“村干部宣传很神奇,说死了多少多少人,有点危言耸听,连我爸那种以前天天呆茶馆的,现在都在家里呆着,估计被吓的。” 处于对病毒的害怕,广西桂林的一个村庄农民团结起来阻工。具体案例如下:2月12日左右,外地老板和工人回厂准备开工,村民们极力反对并阻工,与矿粉厂工人发生冲突。平日村民都不出门的,这一天参与阻工的村民达到约500人,有村民和工人受伤,镇政府和派出所来人平息了这次冲突,劝退阻工村民,让外来人员自我隔离。至今已经隔离了1周,矿粉厂尚未开工。

对此,基层切忌“恐慌式宣传”,让人不敢出门。对阻碍正常复工的农民,要善于引导农民认识到错误。大多数地区的复产复工是有条件的,积极防控病毒就可以了。比如长途运输的火车和汽车,已经有比较好的措施严格防控疫情。在复工复产的企业,也有较好的措施。目前已经复工复产的企业,也没有出现聚集性的疫情。

出得了村镇,出得了省吗?

基层从村到乡镇、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中心城市、再到务工目的的交通随时可能阻断,农民工担心出不去。交通是一个大系统:本村通了,镇之间的公路通不通?镇之后,县和县之间呢?四川省道路畅通了,不能保证江苏省、广东省等农民工输入地的交通通畅,多个村庄有农民工自驾前往务工地,发现不能进入他省,无奈返回,这种信息使得农民害怕外出务工。

从目前来看,高速公路和铁路在大多数疫情不严重地区仍然在运行,但是县和乡村的道路却大多处于梗阻之中。基层农民对疫情的恐慌加剧了这种交通梗阻。一个村庄报告说,本来县域交通没有阻断,因为县里发生了1例,而且接触人多,该县疫情被评定为“高危”等级,县域交通迅速严控,基层乡村两级都自发地堵住主要公路。有的地区主官有魄力,决定撤销所有乡村道路的关卡,不再限制人流物流,有的地区主官害怕担责,默许乡村道路关卡的村庄,最后一公路道路打不通。

对此,笔者认为不要畏首畏尾,在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要尽快全国一盘棋,打通铁路、高速公路,尽快打通乡村公路,撤除路障,恢复公共交通,为农民工复工提供基本的条件。

出去打工,到了也要隔离14天?

一些村干部前期为了防止劳动力外出,专门设置劝返点,宣传不要出门。通常的宣传是,“你们出去打工,到了也要隔离14天”,农民担心在那边隔离,还不如在家等待疫情过去,所以大家也就不着急出去了。的确,在当时全国还没有复工的政策条件下,各地方都把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作为重要的任务,这一宣传是没有问题。但是到了今天,全国复工已经10天了,广东、浙江的劳动力回流政策早已有所改变,从劝返、隔离到积极迎接,企业复工复产变得便利得多。

如佛山市就在2月18日全面取消复工备案审批工作,请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四个到位”(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设施物资到位、内部管理到位)的前提下,贯彻落实防疫管理措施,可自行决定复产复工的时间。企业防疫方案要做到八个“一”,一报健康状况、一测体温、一戴口罩、一设隔离留观室、一致电、一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一次健康教育、一强化人文关怀。各企业对复工人员自主管理,发放有效证明,员工凭个人身份证、企业证明可以不用实施隔离措施,可以出行社区各卡位。企业复工成为自己决定的事项,这正在成为很多地方的政策。

对此,笔者认为中西部地方政府和农村干部宣传要跟上政策的变动,否则就会误导农民,打消农民工外出的积极性。

回城复工,如何保证基本生活?

在务工地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也成为一个问题。在中西部,随着防控措施加码,基层交通中断,农民日常生活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是起码有房住、有饭吃,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一家人在一家还很温馨。但是外出务工,不清楚当地和生产配套的生活设施是否恢复,农民担心是不是没有地方住,是不是吃饭没有着落等。从大众媒体和他们自己生活的感受中,他们有理由担心到许多城市成为“空城”,户户紧闭,外出务工是有生活风险的。

对此,笔者认为媒体报道要向中西部农村宣传具备条件复产复工的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的正常恢复。沿海地区也要注重租房、餐馆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恢复。当然茶馆、洗浴、电影院等人群聚集场所可能要控制一段时间。

严苛问责下的复工难题

长达两三个星期的“封死”措施有效阻隔了疫情的传播。各地仿照湖北、武汉,不断升级防控措施,有的是在2月10号左右形成的,也造成了本地企业复工复产滞后的问题。调查了解到除了少数企业之外,中西部本地企业复工复产也存在滞后的问题。这就造成一种消极的社会气氛,被当地农民认为疫情仍然是不可控的,外出务工仍然是危险的。本地企业复工复产滞后既有地方政府政策的问题,比如为企业设置了繁杂严苛的条件,出现了1例确诊病例就要问责企业主,造成企业主不愿意、也不敢于开工。本地复工滞后造成了本地农民工滞留在家,这反过来又影响了跨市、跨省务工农民工返工的积极性。

对此,本地政府也要跟上沿海发达地区的步伐,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制定更便利的措施扩大企业复工复产比例,不以问责来施加压力,从而吸引本地农民工复工,创造良好的复产氛围,鼓励外出农民工返工。

(作者系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宰飞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