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居家隔离有了电子“守门员”,松江中山街道科技赋能疫情防控
分享至:
 (1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成东 陈燕 2020-02-19 14:26
摘要:松江区中山街道用科技手段赋能疫情防控,大大提升了基层防控“作战”效率和精准度

“还差两个居民体温数据没报,我提醒一下。”2月17日上午,松江区中山街道花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晓容在电脑系统上,轻轻一点鼠标,就将信息提醒发送给了指定的两名居民。不一会儿,再刷新一下系统,90多名重点地区人员数据更新完成了。

记者了解发现,松江区中山街道用科技手段赋能疫情防控,大大提升了基层防控“作战”效率和精准度,为基层工作人员切实“减负”


一个人动动手指更新94张报表

以农民动迁房和农民自建房为主的花桥居民区,外来人口近5000人。下辖三个小区中,除了茸惠苑大门口有人脸识别系统外,中山文化苑一期大门口只有简单的电子道闸,而属于农民自建房的花桥新村虽有大门,但门卫“形同虚设”。

人员识别难、小区入口管控难、数据报表汇总量大等难题让社区工作人员“压力山大”。中山街道联合辖区内企业开发的这套系统,则可以实现人员分类、小区出入口管控、自动报表等功能,破解了防控痛点。

居民在小区门口扫码“二维码”,进入“府城微中山”公众号的“中山健康”板块,登记填写身份证、楼号、健康状况等个人信息。居民在手机端完成信息登记后,系统会自动对人员进行“三色”分类,红色代表来自重点地区,橙色代表重点关注人群,绿色的是常住且近期没有离松的居民,人员情况一目了然。

居民再次出入小区只需“扫一扫”,获取电子“出入证”、“健康证”即可通行,实现一次完整填报,次次优先通行,同时,人员进入信息也被系统记录“在案”。

据了解,改用“扫码亮证”方式通行后,人员登记告别了“手写时代”。小区大门口防控人手也由原来的“标配”至少6个人减至3个人,一人测量体温、一人引导、一人核对电子通行证,人员集聚感染风险也降低,秩序更加井然。

除了大门口管理,重点人员的动态管理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陈晓容告诉记者,居民区重点地区人员最高峰达到了41户共 94人,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居委会6名工作人员包干,每天挨家打电话或上门询问,然后更新表格,再加上数据汇总,耗费了很大精力。

应用“中山之芯”系统后,重点人群体温数据和健康状况变为每天上午10点前自主填报,居民在“府城微中山“公众号的“健康日报”栏目填写即可,如有人没有按时填报,居委会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发送信息提醒。而且,所有数据更新汇总只需一个人点点鼠标就可完成。

“彻底解放了双手,我们可以用省出来的时间更好地服务居民。”社区工作人员们告诉记者,眼下,他们正在街道和企业的支持下,针对一小部分不会用手机的老年居民,在“中山之芯”上设置新的功能模块,为这部分老年居民开辟一个更加便捷的“绿色通道“,替代目前的纸质出入证。

除了在花桥居民区,中山街道还在松江新城国际生态商务区的商圈楼宇同步试点“中山之芯”。短短几天时间,已有上万社区居民和企业员工完成注册。中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之芯”系统将于近日在街道社区、企业全面推行,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应急之策,也为今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下基础。


居家隔离有了电子“守门员”

依靠特保人员或社区工作者,通过加大巡查力度、现场值守等传统方式,来加强对居家隔离人员的管理,这种“人盯人”战术占用了基层工作人员很大精力和体力,中山街道日前为社区的隔离人员家庭门口装上了电子“守门员”——智能门磁,一个小小的方盒子,安装在门角上,每次开门、关门就会发送短信息到社区指定管理人员的手机上。

方西居委会主任沈惠明告诉记者:“为了守好隔离户的家门,我们基层确实出动了很多人手、花了很多精力,但就算连夜值守,也很难做到万无一失。有了‘守门神器’,社区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短信提示,及时电话联系或者到被隔离家庭进行查看,从而大大降低了居家隔离人员擅自外出的可能性,节约了人力,提高重点人员动态管理效率。”而且,这个神奇的“小盒子”在发出警告提示时,并不会产生异常响动,影响周围邻居休息。

据悉,中山街道根据每天更新的隔离家庭名单,在充分告知被隔离家庭之后,为其安装“守门神器”。若是隔离户有开门动作,社区管理专班工作人员就可以同时收到提醒,经过社区管理专班进行排查筛选,就可以将擅自开门或外出的名单整理出来。

社区管理专班人员每天晚上对违规开门的家庭进行统计和梳理,及时报送给街道社区平安办,经平安办整理汇总名单后,协调公安部门开展训诫,确保“守好人”,减少监督管理的“漏洞”。14天的居家隔离结束后,基层管理专班会于第二天早晨,上门拆除技防装置。


“预警名单”助社区人员跑在前

“叮!”晚上11点多,中山街道莱顿小城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徐永梅手机接到一条“预警”短信提示,小区大门闸机识别到一辆湖北牌照车子,“是返沪人员吗?”“从湖北来吗?”“体温正常吗?”……一连串的问号在她脑海中浮出,先打电话给门卫室询问登记情况,再打电话给居民核实更多细节……

与此同时,小区物业和街道有关部门的相关人员也收到了短信提示。十几分钟后,徐永梅摸清具体情况后,及时在工作群里发出通报。

守好门、看好人,社区自查自排是疫情防控关键之处,中山街道体量最大的莱顿小城有居民2565户,外来人口8100多人,在这样一个体量大、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的社区,科技赋能成效凸显。

为确保不漏一车,不漏一人,莱顿小城提前做好了“信息功课”,梳理出所有湖北籍人口和湖北牌车辆信息,在中山街道和有关企业支持下,借力社区技防系统,将暂时纳入了门口闸机系统的“预警名单”,与有关人员的手机联通,湖北籍车辆一进门各方会收到短信提示,数据多跑路,一线防控人员少辛苦,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登记、跟踪,解决了人员排查难度大,区分来访人员、来访车辆难度大的问题。


会议室搬上“云端”

特殊时期,中山街道将会议室搬上了“云端”。最近,街道召开了一场约60人参加的疫情防控部署会,但会议室却空荡荡的,只有街道几位班子成员在,其余25个基层单位的负责人则出现在会议室的大屏幕上。不到一小时,完成了信息上传下达及下一步疫情防控重点部署后,会议结束。

立足原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最近,中山街道在电信公司的无偿支持下,搭建起了“云平台”,紧急筹措购买的30余台摄像头在各基层单位完成安装和调试后,实现了街道与各基层单位之间视频双向互联互通。目前中山21个居民区、8家直属公司、4个综合治理中心及城管分队等单位部门已纳入平台,可参与“云会议”。

“太好了!对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来说,参加‘云会议’比去跑街道开会轻松不少。尤其现在特殊时期,基层工作人员手头任务繁重,每一分钟都格外宝贵,而‘云会议’节约了大家的时间,也避免了大家接触,降低了人群聚集带来的风险。”基层干部们纷纷叫好。

除了安全账和时间账,街道相关负责人还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和“环保账”。中山街道南北狭长,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居民区距离街道单程就有5公里,“云会议”降低了基层工作人员自驾开会的交通成本,也有助于节能减排。

据介绍,“云会议”具备点名及视频、语音、PPT播放等多种功能,系统适用于手机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终端,可以突破场地限制,召开“大型会议”,覆盖到更多人员,避免会议精神层层传达可能带来的信息遗漏等问题,还可实现实景指挥调度等功能。

栏目主编:黄勇娣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