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谭盾用武汉铜锣赞美生命,尚·马龙用湖北编钟传递希望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20-02-18 12:48
摘要:编钟与钢琴,武汉铜锣与交响乐队彼此交织,人类命运休戚与共。

比利时安特卫普,当地时间2月15日晚,12面武汉铜锣响彻伊丽莎白音乐厅。这是音乐家谭盾新作《武汉十二锣》世界首演。

无独有偶,在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为武汉创作的抗击疫情公益歌曲《黎明的编钟声》里,也用到了来自湖北的音乐元素——编钟。

“少一弦亦歌,少一锣无乐”。铜锣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的声音低沉、洪亮,余音悠长。锣看上去简单,表现力却非常丰富,轻锤空灵绵长,重击响亮震撼,既可以营造悲凉凄楚的氛围,又可制造紧张感,传递震撼力。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武汉就已经是全国铜响器的制作中心。汉锣与京锣、奉锣、苏锣一起,并称“四大名锣”。

编钟更为古老。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我国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编钟。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大型乐器,它大到足以占满一座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它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疫情发生后,身在海外的谭盾,希望能通过发掘武汉当地的音乐素材来表达对武汉的支持。在纽约飞往布鲁塞尔的飞机上,他不眠不休、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武汉十二锣》。


在飞机上完成的《武汉十二锣》乐谱

在《武汉十二锣》演出现场,两面大锣分立舞台前排两侧,直径超过1.5米,高大威武,另有10面大小不等的铜锣错落有致地摆放在音乐厅各处。圆锤落下,锣声仿佛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在比利时,怎么会有这么多武汉大锣?

1791年,法国作曲家戈塞克最先发现锣的特殊音响效果,将它引入西方交响乐中,成为最早进入西洋管弦乐队的中国乐器。武汉铜锣锣声洪亮,造型美观,很早就开始出口至世界各地。为了演绎《武汉十二锣》,十二支铜锣从比利时各大交响乐团和音乐学院集结而来。

“武汉的大锣在世界各地的交响乐团中被用来演绎贝多芬、马勒等大师经典作品,从柏林爱乐到纽约爱乐,从荷兰皇家剧院到费城交响乐团,都在使用武汉大锣。”谭盾说。

武汉的声音,早就与世界息息相关。在《黎明的编钟声》里,编钟与钢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用尚·马龙的话来说,这象征着“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


《黎明的编钟声》MV中出现的武汉城市景观

锣声和钟声敲响,让人不免想起约翰·多恩的诗《丧钟为谁而鸣》:

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所以,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在接受比利时国家广播电视台的采访中,谭盾说,病毒每天都在带走无辜的生命,《武汉十二锣》是对这些生命的纪念。然而,《武汉十二锣》并不只有哀伤和缅怀,谭盾把音乐会命名为“爱人类·爱地球·爱武汉”,《武汉十二锣》的“十二”代表着十二时辰、十二月份、十二生肖里体现的生命轮回,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呼吁人类共同对抗病毒。

“作为一名艺术家,最好的方式就是用音乐传递希望和祝福。”尚·马龙说。


比利时钢琴家尚·马龙

这位比利时音乐家与中国颇有渊源。2010年,他曾与中国歌手共同演唱上海世博会比利时馆主题歌《我们的歌》,2018年,他创作的侗族大歌《尽情欢歌》曾登上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中国给予了我很大帮助和支持,我真诚地希望在这个时刻能为中国朋友做些事情。”

歌曲中,尚·马龙还用略显生涩的中文进行了一段独白:“夜走了,天亮了,天空和钟声一同醒来了,樱花在温暖的春风中飞扬,武汉,我们在等你……”

世界在等待武汉,武汉也在等待重新拥抱世界。

在社交媒体上,谭盾写下:“武汉啊武汉,等疫情结束的第一天,我一定要带《武汉十二锣》和贝多芬的《欢乐颂》,回家!”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