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武汉手记 | 接管病房第一天,推开三道门,通往污染区
分享至:
 (4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赖鑫琳 2020-02-10 11:47
摘要:门后面,等待她们的是看不见的病毒,是未知的风险,而她们却义无反顾,推开那一扇扇门,留下一个个白色的身影。

9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疗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这也是医疗队员第一天正式“上班”。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位于武汉东南部,离医疗队驻地11公里,政府安排了一公交车专门接送医护人员。公交车行驶在空荡荡的街头,在这座停摆的城市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前往医院前,队员们在驻地领取病房工作服。

医生和护士分别搭乘两辆公交车前往医院。

半小时后,车辆停在了东院门口,医疗队员有序下车,门卫逐一查看了队员们出示的通行证后便欣然放行,这些天,他们早已习惯了一批批医疗队伍从全国各地来此驰援。

医疗队员进入病房,一名保安向他们敬礼。

医疗队员拿着自己的衣物等待进入医院工作区。

这是一所综合医院,在疫情非常时期,医院处于非常态运作,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所有人员和车辆进出都要出示出入证。物资车停靠在各幢大楼前,从车上卸下的医疗物资正源源不断地往里运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疗队所接管的是5号楼的13楼22病区和11楼20病区,共80张床位。记者跟随医疗队进入13楼的22病区。从走廊指示牌上的标示可看出,这里原先是心内科科室,如今改造成了呼吸科病房。最近病房全部满员,当天有部分患者转院,目前5名医护人员料理着10名新冠肺炎病患。

武大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刘志超向医疗队的医生团队介绍患者情况。

“现在医院人手特别紧缺,大家都没有休息,医生和护士每天要长时间待在污染区,高强度工作导致免疫力下降,对医护人员和病人来说都有风险。”原负责22病区的武大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刘志超说。

在临时隔出的医护人员办公区内,医疗队与原负责22病区的医护小组第一次碰面。带队的中山医院呼吸科医生叶伶一边向原团队了解病房的设施设备、操作流程和病人情况,一边在笔记本上一点点做着详细记录。

医生叶伶把相关情况都记录在纸上。

医生团队对每个细节都刨根问底,生命攸关没有小事。

下午2时,医疗队正式完成交接。接管病区后,医疗队计划在每个值班时段安排5名医生、6名护士负责病区运作,护士每4小时轮一次班,医生每天值班10小时。在医护人员配备更充分、合理的情况下,病区收治病人的能力将得到提升。

了解完病房的情况后,医疗队开始换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也就是污染区。

医疗队的护士们在尝试佩戴面罩。

一名医生在帮助护士穿戴防护服。

为了防止护目镜起雾,护士们将镜片涂上洗手液。

护士长把护士的名字写在背上方便识别。

这是一个经过改造的隔离病房。随处可见的灰色复合板,将长长的病房走廊分成三个区域——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三个区域被这些临时搭建的门和墙间隔开,当一扇扇门被逐一打开,最后通往隔离病房。

清洁区是医护人员的办公区域,穿防护服的流程在这里完成。整个过程持续20分钟,严格按照规定步骤进行。墙壁上用A4纸贴着穿戴顺序,从口罩、帽子、手套,到护目镜、脸罩……每张纸下面有一个箱子,装着相应的配件,供医护人员从里面取用。

医生们在电子平台上交接病患病历。

穿着防护服的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穿的顺序做对了,脱防护服时才不会接触到污染源。每一步都攸关生命,容不得半点差错。一些年轻护士由于身材过于瘦小,而防护服又很大,她们会用橡皮筋把防护服仔仔细细扎严实再进病房。

8名护士首先进入病房,她们的工作是直接护理病人。清洁区的门打开了,门后面就是缓冲区。缓冲区由三道门组成,只有前面一道门关上,后面一道门才会打开,以此将被污染的空气阻隔开。通往缓冲区的通道很窄,在第一道门前,护士长回过头轻声说了句:“大家加油!”随后,护士们一个接一个地迈进门里,就像进入普通病房一样。

然后,门关上了。门后面,等待她们的是看不见的病毒,是未知的风险,而她们却义无反顾,推开那一扇扇门,留下一个个白色的身影。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秦东颖 题图来源:赖鑫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