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武汉日记】一名孕妇的武汉六日记
分享至:
 (2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翰露 2020-01-27 17:01
摘要:建“小汤山”的消息官方确认了。开始有信心了。

陈静,武汉人,怀孕8个月,与公婆同住在汉口,离海鲜市场不远。武汉“封城”前后,她写下了日记。

1月22日

突然知道疫情会人传人,看到网上已经开始穿防护服,开始回想最近来家串门的亲戚,并强制婆婆戴口罩。买不到外科口罩,用的是之前防流感囤的三盒。

我和婆婆偶尔咳嗽,非常慌张,也知道了潜伏期这个东西。网上几个小时就多一个新消息,这时家里人都觉得我大惊小怪,包括年轻一些的也还没觉得很严重。看更多科普,天天跟家里人科普病毒的厉害,拿我是孕妇来压他们。

焦虑,怕亲戚串门和建档医院的发热病人多。之前还犹豫要不要放弃产检,现在看到微博上照片,产检医院的医生从口罩换成了戴上透明面罩,决定停止产检。

家里囤菜,并决定不出门。


1月23日

慌慌张张买口罩,淘宝京东阿里巴巴到处找口罩。

最坏的打算,如果被感染就提前剖腹产。

刷微博发现有求助信息,说医院收不下病人,疑似病患只能每天去医院打针。

在群里跟风买了护目镜。朋友圈呼吁不要过年,不要聚集,尽量减少出门。

给妈妈打电话明令禁止她出武汉市,也禁止外地亲戚来武汉探亲,禁止她参加一切春节聚会。

明天不要刷微博了,要信官方,不能自己吓自己。


1月24日

一觉醒来,微信全是朋友告诉我武汉封城的消息。心态一下子就崩了,知道医疗资源肯定不够了,病毒传染一定超出控制了。药店关门,买不到医用酒精,托外地朋友寄口罩,下午顺丰市内停运。

医疗资源紧缺,不仅疑似病人无法有效就医,更怕潜伏期传染源满街窜。

前期错误的引导,说丰富却始终买不到的医疗物资,非常不到位的宣传,大部分中老年人依旧很弱的防范意识,病毒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些都让我非常恐慌。唯一的安慰是小道消息说会建“小汤山”。

如果继续拖延,继续没有有效措施,以至于让病毒失控,武汉会不会被放弃?我们的时间还有多久?科学家的研究时间够吗?

能做的防护都做了,自救能做的实在有限了,其他的只能等着国家和政府来救我们。最坏的打算,怎么把宝宝安全生下来,怎么托孤。

担心我爸我妈,我妈在超市工作,爸爸依然没有很接受戴口罩。

后悔没有早点出武汉,觉得对不起肚子里的宝宝。


1月25日

微信群和朋友圈传递着各种求助信息。封城一天一夜了,民间自发组织了医护的出行、住宿。

继续给爸爸打电话,他终于隐隐开始重视。20号钟南山院士来,现在已经第五天了,像我爸这样的中老年人终于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了。

国务院开通了留言渠道,人民日报开始问卷调查。我也填了,在最后建议那一栏写上我的需求:1.保障医护人员装备充足,保障医院有能力去做好隔离措施;2.为儿科和妇产科及重症病人开设能够安全就医的绿色通道和就诊、生产环境。

建“小汤山”的消息官方确认了。

开始有信心了。“我们得救了,不会被放弃”,这是我发给朋友的第一条消息。


1月26日

八方支援,十分感动。但对外省朋友的言论愈加谨慎。别人问起武汉怎么样时,再也不敢把“听说”的消息说出来。我会告诉他们,我们知道的不比你们多,都在家里关着,谁也不知道外面的真假。这时候谣言的伤害太大了。

有个群里的成都妹子说她崩溃了,她那里不太乐观。我说我在汉口都还没崩溃呢,你别自己吓自己。“过山车”坐多了,掉到深渊再爬起来,心态反而好了,人的潜力真的无限大。

现在外面似乎更恐慌,里面的人有责任去把这个局面稳下来。真正难的是一线的医护人员。只要官方有行动,我们就有信心。我们不怕,外面的人就更不用怕了。


1月27日

保胎药快吃完了,附近药店没有,要不要去市妇幼买呢?可听说那边也有发烧的人了。

想跟社区求助,电话都打不通。就那么几个人,现在家家户户老弱病残都找他们,怎么忙得过来。

听说有1元店1块钱可以买蔬菜。

还是不要想那么多了,现在最重要的是休息。

(文字有删改,陈静为化名)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尤莼洁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