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50名代表委员“车轮对话”:市委书记为何说这些
分享至:
 (2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0-01-24 16:40
摘要:无论解决两会上提出的各类具体问题,还是应对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抑或布局新一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能级与发展,这都是一条必由的路径。

一年一度的上海两会,是事关上海2020年发展走向的大事。此前一周,算上人代会的两次下团审议,政协全会一次专题会议,前后有5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抢”到了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对话的机会。

“抢话筒大战”是每年两会的固定看点,但其侧重各有不同,亦会从不同侧面释放一些信号。

两会开幕时,2020年刚过半个月。这一年的特殊性,却已在多个场合得到重申。除了多个重要战略任务的实施落地或交卷外,2020年之于上海,还有一个历史坐标——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在上海的改革开放史乃至整个现当代史上,浦东开发开放的意义,都是历史性的。它改变了上海多年以来的“后卫”角色,一跃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锋”,亦得以逐步跻身全球城市之列。

2020年,上海经济总量已逼近4万亿元人民币,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和科创中心,亦各有重要节点。某种意义上,这些都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原点。

“往前回溯30年,浦东的变化让我们自豪,也让世界感到不可思议。往后展望30年呢?迈向2050年的浦东,方向在哪里?路子在哪里?动力在哪里?”人代会开幕首日,李强在他所在的浦东代表团,向在座代表发问。

话是对浦东说的,讲的也是浦东的事,所要传递的意图和指向,却关乎整个上海。

去年此时,李强曾在同样场合提出,越是在面临外部环境变数和经济下行压力时,越是要“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要有“逆周期的表现,逆流而上、逆势飞扬的风采”。此后一年,在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下,上海试图探寻的正是一种“逆势飞扬”之道。

两会结束次日,上海2019年经济增长数据正式公布,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定格6%。这是理解上海的一个核心数字。考虑到高基数和依旧明显的下行压力,6%的增速虽比往年有所调低,本身却不算低。当“稳增长”被置于全年工作突出位置时,保持必要增速是需要不小努力的。

而今天谈论速度,早已脱离了曾经一味求快的粗放式发展语境。速度背后的质量、效益、效率更被着重强调,它们必然导向高效的资源利用与配置,以及高能级、高附加值、高投入产出比的产业布局。这需要一轮转型升级。

同时,发展背后起到推动作用的改革开放,亦有深化升级的需要。

“下一个30年的宏伟蓝图,一定要凝聚人、鼓舞人、激励人。做好了,意义极为重大。”李强表示,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浦东,应当成为“当今世界高水平开放的一面旗帜”

同时,从浦东到全市,要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窗口”,“让人家看到,中国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这意味着,前30年创造的快速发展“奇迹”,在未来的30年,需要以一种更合乎当下潮流的方式得以延续。

这番话是对浦东说的,当然也是对全上海说的。上海被视为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浦东则可谓窗口中的窗口。这既是上海多年成就赢得的地位,亦应是今年乃至更长时期谋求发展的基本身位。

能做窗口,也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更为充分地对接全球最高标准、接轨国际通行惯例,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开放制度环境、优质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也应以基于自身土壤的实践探索,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各种标杆和样本。

比如,“更高水平开放”,就亟待从此前相对偏重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制度型开放,用制度升级带动全球要素配置能力的升级;相应地,经济发展也要格外着力于功能集聚和开发,以功能提升带动经济增长。

更基础性的是,经济增长背后,需要一套更加成熟的、现代化的城市治理体系作为支撑。

“治理能力上不去,其他都是空谈。”李强在参加浦东代表团审议时说。尽管经济是浦东最为显要的议题,但其一年来对浦东的多次调研,和在各种场合谈及浦东,有很大一部分比重,谈的是经济之外的事。

几天后,李强主持市人代会闭幕会并发表讲话。他亦着重指出,“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速度’,更要有‘温度’”。

这在过去常被作为分开的两个议题。但在今天,速度与温度,及其背后的发展与治理,关联日显紧密。上海两会期间,李强参加的后两场审议讨论,均聚焦治理议题——政协专题会议的主题就是“着眼五个坚持,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参加人代会嘉定团审议“两院”报告时,李强讲话的主体内容,亦是法治体现的城市竞争力。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一座城市最有吸引力、竞争力的重要构件。”李强说,“外资企业来,不看你给我税收优惠多少。他看在这里的知识产权纠纷能不能有个专门法院去管?他的判决是不是大家服气?办事找关系还是找条文?这是他关心的。

法治,这是城市治理的基本方式,也被视作“最好的营商环境”。在要求各方稳增长、保住增速时,强调法治,无疑有明确指向。有研究报告指出,政策的可预期性,可使企业投资意愿提升30%左右。而最重要的可预期性,当然来自法治化环境。

他特别提出一个目标:上海应大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凡是合理的事,不找关系,不打招呼,都要顺利办成。这个达到了,企业和人就会到上海来”

这是一个方面。治理现代化的另一个关键,是高度遵循经济社会运行规律,重视方方面面的问题与需求,重视各类主体在社会事务中的表达权利和参与能力。

“这几年在营商环境改善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很重要一条就是让企业家们来提:你们觉得我们哪些事还没有做好,问题在哪里,需求在哪里,你们提出来,我们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改变、创新。”在嘉定团,李强回应一位民企代表发言时说。

这番话同时道出两个层面的要点——高度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及针对问题和需求,给予的精准对策。

也就是说,城市的“温度”背后,是治理的“包容度”和“精准度”。有了这些,才可能导向“速度”。

对一座运转体系庞杂的超大城市而言,包容度和精准度显得尤为重要。上海两会期间,50名代表委员同李强的当面交流,就不乏对城市治理问题的中肯建议以及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批评。会场内针对交通等既事关民生,也事关城市功能和发展,且涉及多元主体、多方利益的复杂问题的探讨,亦在社会舆论场上激起热烈反响。

李强耐心倾听记录这些问题,并予以积极回应。“这座城市系统庞大、川流不息,城市治理很多方面没有先例可循,这一切都考验着我们的治理能力和智慧。”他在政协专题会议最后强调说,“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视角的建议,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模式,对我们的工作是极大促进。”

市人代会闭幕之日,李强再次强调,应当倾听更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打造更多有序参与的“直通车”,充分发挥人民在城市发展和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这被提到了“人民城市”的高度。“上海今天的成就,是人民创造的;上海未来的发展,也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能否尊重人民,尊重规律,尊重创造,直接影响城市的“温度”,进而提升难题解决速度、提升发展速度。对上海而言,无论是解决两会上提出的各类具体问题,还是应对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抑或布局新一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能级与发展,这都是一条必由的路径。

题图来源:陈正宝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均陈正宝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