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老邻居忽然养了几十只流浪猫,他的“内心戏”可有人知道? | 大城养老
分享至:
 (14)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0-01-19 06:34
摘要:以前大家常常不明白为什么有老邻居突然开始养几十只流浪猫,有些人则莫名其妙地开始捡垃圾回家。而经过培训现在大家明白,这些表面看似怪异的行为表现,其实根源都来自老人内心的孤独,让身体也产生了变化,乃至发展为认知障碍。

南昌路上,瑞金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院子内,藏着一个改变许多老人命运的地方———“心悦夕阳”为老服务站。站点的主角是一条“神秘热线”,“接线员”也是老人。

随着市中心空巢老人情况愈发显现,大量被忽视的老年人伴有孤独、失落等心理问题,成为老年健康最大的隐患之一,其导致的老年认知障碍,在空巢老人中的发生率高出一般老年群体10%至20%。黄浦区在上海率先试点“心悦夕阳”为老服务工程,通过在10个街道建设“心悦夕阳”心理服务分站,开设一条心理健康服务专线,为老人们安享晚年构筑起一道暖心而专业的屏障。

瑞金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舒抒 摄


【一】

老人与老人之间的“共情”

去年12月初的一天,家住瑞金二路街道的朱妹妹按时来到南昌路44号“上班”。79岁的她是“心悦夕阳”最年长的志愿者,也是10年前加入志愿者团队的“元老”。这天上午,她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话机前,查询前一天当班志愿者的通话记录。没过几分钟,电话铃就响了。来电的是朱妹妹认识的一位老伯,也住在瑞金二路街道。听到是朱妹妹的声音,老伯本来支支吾吾的表述开始变得急促。

“我想换个保姆,我觉得她对我不好。”

“具体是哪里不太好呢?说给我听听,我帮你想想办法。”

朱妹妹说,大部分主动来电的老人,尤其是一些志愿者已经掌握基本情况的老人,现在来电都会交流生活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在解除心理困惑的同时也起到养老顾问的积极作用。比如这个上午,朱妹妹就接到了要报修家中自来水龙头、询问配置安康通的来电。还有一位老人绕了个“小圈子”后,终于轻轻地在电话那头向朱妹妹吐露了自己的苦恼:痔疮变严重了,没想好要不要去看医生。“有些老人还是更愿意跟同龄人交流,不太好意思跟年轻的社工说,所以需要我们的存在。”

朱妹妹口中的“我们”,是“心悦夕阳”的社区志愿者。别看电话里的问题听起来有些琐碎,但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能敏锐听出那些“不太对的苗头”。

上海市中心,光怪陆离与繁华喧嚣下,掩藏着无法言说的世间百态。 舒抒 摄

把这些居民志愿者聚集起来,并在过去10年形成“老人帮老人”为老心理服务体系的,是黄浦区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浦骏和他的同事们。他告诉记者,成立协会的初衷是向大众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但就在协会成立的第二年2007年,黄浦区发生数位老人非正常死亡的案件,调查结果均是老人自己结束了生命。家住市中心,生活看似安逸无忧的老人为何作出如此选择?当即引起了区相关部门的重视。浦骏和同事们在居民区做调研时也发现,老年人心理问题远比大家想象得普遍。于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干预就成为协会的关注重点。

对于如何帮助老人,浦骏设定了几个目标: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咨询的必要性;让老年人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调整自己的想法、转移注意力,或是改变生活环境;培训志愿者发现和帮助老人解决困惑;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资源,比如拨打“心悦夕阳”的热线号码。

抱着这些循序渐进的目标,2009年“心悦夕阳”招募了首批志愿者。起初都由各街道、居委会推荐居民骨干和党员骨干。同样家住瑞金二路街道的管培梅比朱妹妹小8岁,加入志愿者队伍时她才刚退休。原本抱着发挥余热的心态来试试,但经过一连串的实践和了解身边其他志愿者分享的故事,她发觉,自己在退休后竟不知不觉参与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居民周阿姨身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同时也是一位孤老。几年前,“心悦夕阳”志愿者第一次主动拨通周阿姨家的电话时,电话那头迅速被周阿姨的抱怨占满:浑身上下都是病,女儿过早离世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现在吃饭还要靠邻居接济,“想想就觉得苦,活着没啥意思。”

朱妹妹、管培梅、谭曼莲三位志愿者阿姨在“心悦夕阳”接听热线电话。 舒抒 摄

但志愿者并没有急着去开导周阿姨,而是运用培训课上老师教授的“共情术”,让周阿姨彻彻底底地倒了一桶“苦水”。紧接着,志愿者又运用认知调整技术,引导周阿姨认识到,自己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无亲无故的邻居却愿意每天为自己做饭,街坊邻居也都愿意同她聊天,这已经是一件很温暖、很幸运的事情了。至于各种慢性病,在老年人中其实很常见,只要平时多注意,也能继续享受人生的每分每秒……经过这一步步的引导,周阿姨不仅没有了消极念头,也开始走出家门,主动参与社区活动。

“有一些孤老会把‘生活没有希望’挂在嘴边,我就跟他们讲,人不要总想着跟别人比,先跟过去的自己比,如果每一天都有进步,活着就能看到自己越来越好。”管培梅说,只要能跟老人聊开,一切问题就有了解决的突破口,关键就是要做到专业,让老人知道志愿者会保护每个受助人的隐私。“还要学会倾听,这是一切的基础。”


【二】

专业人做专业的事

黄浦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办公室,志愿者和受助老人们共同完成的手工作品摆满了一整面落地柜。  舒抒 摄

瑞金二路街道“心悦夕阳”心理服务站的隔壁就是黄浦区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办公室。走进这个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没有过多的办公用品,更没有“格子间”,办公室更像一个随时为居民敞开的客厅。“客厅”一进门,就有一整面开放式的落地柜,墙上的每个格子里都摆放着各种眼花缭乱的手工艺品,有纸模搭建的悉尼歌剧院、京都金阁寺、伦敦塔桥,也有纯木拼接而成的古代战车、中式庭院,甚至还有逼真还原的榫卯结构。

“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老年认知功能预防衰退的训练活动中,志愿者和结对老人共同制作的。”浦骏介绍,“心悦夕阳”项目开启后,坚持从居民区本土挖掘、培育志愿者队伍,10年来每年都有大约100人次接受系统培训。“每周有一整天,从早到晚,培训周期从3个月到1年不等,没点信念其实很难坚持下去。”然而,年复一年,这些从黄浦区10个街道汇集而来的居民,都是自愿来接受培训,成为帮助同龄人的一分子。

有一点浦骏并不否认,这当中不少居民的初衷,是为自己将来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这是好事,我们的初衷也就是让老人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从而尽早察觉自己和周围人的变化。”之所以坚持要从居民里发展志愿者,则是因为在市中心这些亲邻关系热络的老小区,居民间可以省去心理干预中“建立关系”的第一步,直接进入陪伴、倾听以及疏导干预的阶段。

管培梅告诉记者,以前大家常常不明白为什么有老邻居突然开始养几十只流浪猫,有些人则莫名其妙地开始捡垃圾回家。而经过培训现在大家明白,这些表面看似怪异的行为表现,其实根源都来自老人内心的孤独,让身体也产生了变化,乃至发展为认知障碍。了解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志愿者们接近被服务对象的方式也有多种:老志愿者带新人;定期在居民区做调研;志愿者相互分享案例,查找各自居民区中需要关心的对象。

“心悦夕阳”为老服务站在瑞金二路街道的站点。 舒抒 摄

有些危机情况,则需要专业咨询师出马进行干预。2018年8月的一天,“心悦夕阳”的电话铃响起,一位居委干部来电,说小区有位独居老人常年卧床,已经有了想要“寻死”的念头,居委会和志愿者已经无法有效劝说,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上门干预。仅过了半小时,咨询师就在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工陪同下来到老人家中。穿过逼仄幽暗的弄堂,刚走到老人家门口就看到漫天飞舞的小虫。虽是白天,但房中竟看不到一丝天光,老人就躺在窗边简陋的单人床上,看到来人,眼神中透着警惕。

居委干部说,老人两年前还行动自如,但当老人的妹妹这个唯一在世的亲人去世后,老人身体就每况愈下。问他什么,老人的回答一律都是:“我不想活了。”为了方便如厕,老人的床边就是马桶,混合着污物和发霉恶臭的空气就包裹着他。但咨询师却对此视若无物,蹲下身轻轻问老人:“老先生你好呀,我们是居委会来看望你的,能跟我仔细讲讲你为什么觉得痛苦吗?”听到有人正视自己的抱怨,老人逐渐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老人15岁时就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修理工,年轻时的骄傲与现在的生活落差,让老人心中长期积压着抑郁。

找准了症结,后面的工作就慢慢好做了。

“与其让老人不要抱怨,不如顺着对方心态找到切入点,让老人自己重新建立生活目标,这样的意志是最坚固的。”管培梅说,类似的案例分享让居民志愿者们学到很多“新技能”,不少人都先拿自己“开刀”,自我检查是否也存在类似情绪,有的话就用老师教的办法来活学活用。

“假如我自己都不开心,又怎么让别人学会开心呢?”

周薇向记者展示志愿者和老人们的作品,一架古代战车模型。 舒抒 摄


【三】

帮别人也是帮自己

截至目前,“心悦夕阳”已经累计培训近千名本土社区志愿者,开展心理咨询53万余人次。在浦骏看来,项目之所以能持续10年发光发热,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和信任尤为重要。“政府放手,然后社会组织‘专业人干专业事’,最大程度保障了社会组织的活力。”

除了“放手干”,政府相关部门持续稳定的“输出”也很关键。比如购买社会组织的专业讲座、培训课程,提供活动场地支持,培养社区中固定的志愿者人群,提供持续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协会年轻工作者加入黄浦区乃至上海市的工青妇组织,投身更广泛层面的社会服务。这些做法在浦骏看来,都是对社会组织能力的认可和信任。

而今,黄浦心理咨询师协会已经吸纳了近100名专业会员及1000名志愿者加入。他们中有医生、律师、教师、社工,都拥有心理咨询师执照,其中年轻人占了大多数。与之相反的是,很多社区常常担忧的志愿者年龄偏大的难题,到了这里却成了优势,“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其实更容易沟通。志愿活动也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吸纳志愿者还是协会成员,都有严格的门槛,这也确保了“心悦夕阳”经过10年摸索,构建了“一站十室X点”的组织架构,在社区末梢搭建起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

“心悦夕阳”为老服务站和黄浦心理咨询师协会多年来获得的荣誉。 舒抒 摄

如何帮助老人获取“有质量的健康长寿”,是“心悦夕阳”关注的焦点。从华师大心理系毕业的“85后”周薇,加入黄浦心理咨询师协会已近10年。从她多年观察来看,市中心老城区里不少老人产生认知障碍的根源,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心理问题。“孤独的情绪可能逐步演化为抑郁症,生活的富足让这类老人的心理健康更容易被忽视。”

家住瑞金二路街道长乐社区的朱阿姨,在子女搬迁到外区后成为独居老人。虽然子女周末都会来探望自己,但朱阿姨腿脚不便,平日就时常觉得寂寞。“心悦夕阳”的志愿者在电话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询问她是否愿意参与社区邻里点的组建,为具有相似情况的老人搭建一个平日聊天、谈心、做小游戏、听科普讲座的平台。这让朱阿姨一下子眼前一亮,不仅第一时间参与,还主动邀请邻居到家中做客,把自家客厅敞开也变成了邻里活动点。

“很多老人在参与社区活动后不仅消除了自己的寂寞感,也带动身边的老人走出家门,帮助了自己后进一步帮助了他人。”周薇说,从被服务者转身成为服务他人者,在社会活动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这是让老人告别孤独最理想的方式之一。

下一步,黄浦区还将进一步发挥区心理咨询师协会作用,升级社区内的老年心理问题干预和预防体系,包括:展开科普宣传与预警筛查,提高社区居民危机识别能力;在线上建立大数据库与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与观察,及时发现老人变化;将发现的问题通过专业筛查和评估,为老人建立动态服务档案,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及时遏制危机情况发生。

“我们不仅要帮老人找回快乐,更要帮助他们找回发现快乐的能力。”浦骏说。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舒抒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