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韩正一周】小环境与大环境
分享至:
 (16)
 (1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6-06-08 07:00
摘要:无论是“硬规则”还是“软环境”,基于法治的开放,是上海最需保持并提升的“大环境”。

韩正上周的日程安排颇为密集,仅6月2日一天的公开活动即有4档。而尤为耐人寻味的,是其连续两天主持的两个座谈会。

 

6月1日下午,他在康平路市委办公厅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就“补短板”工作听取意见建议。

 

而在异常忙碌的6月2日,韩正抽出一个下午前往张江,同数位外资企业代表座谈交流。

 

外资企业座谈会主题是“听取外资企业对于上海进一步扩大开放、营造更好发展环境的意见建议”。这与前一天的“补短板”主题看似相去甚远,但背后却有重要关联。

 

奥秘就在“环境”二字。

 

6月2日,韩正主持召开外资企业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陈正宝/摄

 

 

“小环境”

 

“补短板”的切入口是环境综合整治。这可以视作“小环境”。

 

从去年夏天开始成为热词的“补短板”,肇始于韩正的数次针对环境问题的“不打招呼调研”。由此掀开的大规模环境综合整治,亦被视作在持续多年“重点突破式”发展之后,上海对“协调发展”理念的一次践行。

 

当时韩正就曾指出,上海各项工作不会一般齐,总会有短板。而发展到现阶段,城市管理领域的短板再不着手补齐,则将成为制约城市功能提升的障碍。

 

今年初,“补好短板”被列为市委头号调研课题,以整治“五违四必”为代表的环境综合整治,仍是今年的重中之重。

 

6月1日在同党外人士座谈时,韩正再度阐释市委确立“一号课题”的深意:“突出的短板往往矛盾尖锐、问题综合,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我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十分重要”。

 

此前,上海已公布新一批环境整治重点区域,各区县也已在上年任务基础上排定新的整治任务。对各级官员而言,这场已持续大半年的“攻坚战”,远未到结束之时。

 

与此同时,又一项重头任务亦已展开——3月下旬起,全市层面开启综合交通大整治,以空前力度向交通违法行为开刀。

 

这场关乎更多人的整治,引发更大规模的社会关注,而其目的,同样是塑造环境。

 

一方面,交通拥堵亦是城市环境的短板之一。另一方面,韩正此前已数次表示,补交通短板,尤其是向交通违法“宣战”,根本在重塑这座城市的规则意识和法治环境。

 

“要坚持法治引领,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同党外人士座谈时,韩正这样强调“严法”的意义:“决不能让法不责众、破窗效应形成劣币淘汰良币的局面。”

 

无论是整治交通还是拆违,杜绝“法不责众”、“破窗效应”,都属于题中之义。

 

而由此塑造的城市环境,就不只是狭义的“小环境”。

 

6月1日,韩正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关于补短板工作的意见建议。陈正宝/摄

 

 

“大环境”

 

在同外企代表座谈时,韩正提出了上海要着力营造的“五个环境”。其中之一,就是“更加完善的法治环境”。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是法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进一步完善法治。”韩正说,“只有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不断强化契约精神,才能更好地优化市场环境。”

 

这话看似抽象,实则指向分明。调研外企并召开外资座谈会的意图十分明确:经济下行压力下,利用外资下滑已是全国性问题。作为外资企业尤其是外企总部和研发机构集聚的重镇,上海亦需回答“稳住外资”的考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商投资环境就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留住和吸引外资——尤其是高端领域外资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任何一类企业主体而言,令人信服的法治环境,都是“安商稳商”的基础。

 

以制度文明和规则意识著称的上海,这方面自然当仁不让。而看似细微的交通整治,实际也在为宏观的法治环境提供基础。

 

另一方面,基于法治的开放,亦始终被认为是上海“最大的优势”。

 

“开放是我们的国家战略,开放也是上海的最大优势。上海只有坚定不移实施开放战略,才能实现面向未来的更好发展。”韩正在诸位外企高管面前,重申了扩大开放的坚定性。

 

法治环境之外的四个“环境”,亦不同程度与开放相关。“更加开放的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投资环境”自不待言,包括自贸区“证照分离”在内的多项改革已开始实施;“更加便利化的贸易环境”亦与经常强调的一样,直指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更加宽松的人才发展环境”,则意味着更为开放的“软环境”。

 

无论是“硬规则”还是“软环境”,基于法治的开放,显然是上海最需保持并提升的“大环境”。

 

6月2日,韩正主持召开外资企业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 陈正宝/摄

 

 

造环境

 

在同外企高管们座谈时,韩正屡屡释放积极信号,包括表示将进一步研究更为宽松的人才政策,针对人才领域的短板抓紧改进突破。

 

外企高管们提出的降低外资企业研发成本、简化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方面意见建议,也得到韩正的正面回应。

 

前一天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关于强化法治引领、依法依规严管,增强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调动市场化社会化力量形成合力共治格局,提升管理队伍综合能力、加快市民文明素质养成,促进科技成果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等方面,与会者亦对韩正提出多项意见建议。

 

对上海而言,无论是改善“小环境”还是构造“大环境”,这些都是颇具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另一方面,能否塑造这样的环境,根本上亦考验城市管理者的能力和担当。

 

“能否补好短板,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担当精神的重要检验”“是对我们是否坚持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检验”。在党外人士面前,韩正如是强调补短板的考验所在。

 

在他看来,补短板的过程“往往是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是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纠正的过程,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就无法坚持并完成”;而唯有“始终坚持维护好最广大群众合法利益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才可能补好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短板问题。

 

对此,他借党外人士座谈会之机,告诫党内干部们“不为暂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而要把问题和困难分析得更加透彻一些”

 

这样的告诫同样适用于外资发展。尽管在沪跨国公司数量和结构均在逐年优化,利用外资能级亦在不断提升,但显然,营造一个更趋良好的“大环境”,仍是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的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题图摄影:陈正宝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