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港澳台 > 文章详情
有没有“背景”、是不是“富二代”不重要,这些台湾青年都在上海实现了梦想
分享至:
 (258)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修文 2019-12-28 08:02
摘要:“过去我们讲是两岸一家亲,现在更希望是两岸一家人,共享大陆发展红利。”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11月4日《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公布,祖国大陆再向台湾同胞送出“大礼包”。

作为大陆台胞居住最密集地区,近年来上海出台一系列充满含金量与含情量的惠台政策,让宝岛青年有满满的获得感与融入感。无论是普通台青、台商二代还是文艺青年,凭借自己的努力,都能在上海找到舞台,创业就业,实现梦想。

没有异乡感,只有紧迫感

瘦削的身材、腼腆的笑容、穿着略旧的工装西装,见人打招呼时还弯腰鞠躬。张书玮在人群中并不显眼。

“当时来大陆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跟着大家走。”2017年买了张单程机票,31岁的张书玮从台北来到上海发展。上海居之不易。最基本的,就是要现学拼音,否则连上网打字都不行。一开始囊中羞涩,他住的是100元7天的群租房,每天从早到晚走3万步扫街求职。后来机缘巧合,他成为台企合川置业的保洁部领班,管着保洁阿姨与楼内卫生。

入职不久,公司给他一个任务,在合川大厦推广生活垃圾分类。“任务就这么‘砸’了过来。”张书玮当时就懵了,怎么能说服楼内180家租户、2000多名租客?

“不像现在,2017年有人觉得垃圾分类是给自己找麻烦。”张书玮用的是最笨的办法,一户一户上门宣传,有人态度冷淡事不关己,有人嘴上说好但垃圾照样混装。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直到最后租户都记住了这个满脸笑容、台湾口音的年轻人。张书玮也从中摸到窍门:“我要直接跟老板说。他们也会抱怨,但背后会支持我们。”

虽然干得辛苦,但公司看到了张书玮的勤奋。之后,他被调到管理部担任工程专员。在这个岗位上,他发现可以享受更多的惠台政策,比如之前的“惠台26条”明确,在大陆工作的台湾同胞只要符合条件,都可同等参加大陆相应系列、级别的职称评审。也就是说,他也能报考房产经纪人证书,给自己更多的发展空间。

“感觉上海来晚了。”张书玮认真地说。虽然台湾生活安逸,但岛内市场小、机会少。在上海有种你追我赶的劲头,年轻人停不下来。“没有异乡感,只有紧迫感。”因此,他也乐于“早8点到晚8点、周末加班”的工作节奏。

比起刚来上海时的窘境,张书玮现在日子好多了,但他依然省吃俭用。“春节不回台湾,晚些时间回去,家里人能理解。”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春节都是全价票,平时特价机票只要400多元,省下的钱可以给家里置办些东西,或是上个学习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工作之余,张书玮喜欢看央视财经频道节目,了解大陆年轻人的创业故事。“台湾青年创业就是开个奶茶铺,这里不一样。”虽然目前条件还不允许,但他还是努力做着准备。

台湾是我的家乡,上海是我的家

虽然名字里也有个“玮”字,但蔡玮家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在别人眼中,作为台尚食品创始人之子,他是含着金调羹长大的。但29岁的蔡玮家还有另一种解释——“我确实是富二代,要当负责任的二代。”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蔡玮家就在上海学习生活,至今已23年了。“家里人说,选择在哪里落地生根,就要接受那里的文化,与那里的人交朋友。”而他父亲早已确定,企业的未来市场就在中国大陆。

从上海财大毕业后,蔡玮家进入父亲公司工作,上过货、跑过业务,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他原本打算出去创业,但去年4月父亲决定搬离自己的办公室,把家族企业交由他打理。

“没有时间考虑敢还是不敢,要在最短时间内把事情做好。”作为公司副总经理,蔡玮家承认,在现在大环境下,传统食品业并不太景气,因此要把工作做的更细。他举个例子,公司对销售人员的考核标准,从过去的送货达成率改为送货卖出率,这样可以把退货情况剔除出去,尽量做到精确。

与此同时,蔡玮家很关注国家及上海的惠台政策,特别是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措施。“惠台政策为我们台资企业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也让台商台企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他还在认真研究闵行“惠台38条”措施,希望能尽快对接,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台湾是我的家乡,上海是我的家。”如今蔡玮家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上海。虽然是台资企业,但公司的在地化做得很彻底,销售、研发、财务、生产等岗位都用本地人,“不管是上海人还是台湾人,只找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蔡玮家希望企业不搞一言堂,而是议言堂。

让他高兴的是,今年公司的业绩依然保持增长。背靠内地巨大市场,企业产品也从休闲食品领域延伸至日用产品多领域。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他也在快速布局苏浙皖三省,希望扩展产品的销路。

“别人看到的我是老板,我想到的是,这个月4000多人的工资在哪里?”看得出,重压之下,蔡玮家比同龄人成熟许多,也想在“负责任二代”的路上越走越远。

让好的文创内容,对接好的文创市场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台湾文创人才来到上海发展,麦可将文创园区CEO刘亦展就是其中一位。

去年6月1日,大陆首个省级层面惠台政策措施——上海市“惠台55条”发布实施。办法提出,支持台资企业及台湾同胞在本市从事科技、文创等产业研发活动。“台湾文创产业有传统积淀与先发优势,上海有资金有市场有平台,如果再有政策支持,一定能起到化学作用。”刘亦展说。

其实,这位男文青的文创之路早就开始。从2015年起,麦可将园区逐渐由单纯办公楼转型为文创园,刘亦展也将自己定位为“文创经纪人”。

“文创业者不太在意商业模式。他们很感性,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刘亦展要做的,首先是帮文创业者活下去,“气长路才会长”。通过文创园区这个平台,帮初来乍到的台湾业者办展览、打品牌、提高知名度,度过最艰难的草创期。之后,足够优秀的项目可以进入量化生产的成长期,以及品牌授权的收获期。

逐步成熟的运作模式,让越来越多岛内文创业者将麦可将文创园视为“试水”大陆市场的首站。如今,园区内已有 40多家台企落地经营,分布于陶瓷、木工、玻璃、黏土、铁艺、皮革等不同文创业态。更多的文创业者来此寻求发展。

去年,麦可将文创园获得了国台办授予的“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称号。而刘亦展的目标是,聚集更多的两岸文创业者,让园区真正成为两岸文创高地,“帮助好的文创内容,对接好的文创市场。”

做到这点,关键是要和大陆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在刘亦展看来,需要把麦可将园区打造成“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平台”。通过网络,让入驻园区的产品创造者与世界各地的产品需求者对接。与此同时,他也期待园区能成为上海旅游景点,大家可以在园中坐小火车、看匠人创作、吃纸火锅、参观活化后的老厂房,最后带着精心挑选的文创产品回家。

“过去我们讲是两岸一家亲,现在更希望是两岸一家人,共享大陆发展红利。”刘亦展颇有使命感,“大陆市场足够大,我要帮助台湾业者在这里更好发展。”

栏目主编:洪俊杰 文字编辑:洪俊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