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陈义汉院士: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治疗面临严峻挑战
分享至:
 (12)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2019-12-09 18:47
摘要:中国几乎没有原创心血管疾病药物

“中国几乎没有原创心血管疾病药物,这也部分造成了所谓的看病贵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上海院士专家峰会上,就“中国心血管疾病研究及防治的机遇与挑战”发表了演讲。

上海院士专家峰会提供 


“许多研究并非临床导向”

“许多情况下,西方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一些计划脱离实际,背离国情。我们基本没有自己独有的大的科学计划。”陈义汉对于当下的心血管研究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

大医治未病。在陈义汉看来,目前研究的关口严重后移,应该把防治研究的重点放在前面,不能做亡羊补牢的事情。“许多研究并非临床导向,未能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挑战。一些研究浅尝即止,基本不能走到实际应用。我们已经成为论文大国,但是我们依然相对缺乏中国制造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依然相对缺失中国烙印的新概念、新学说、新标准和新指南。”

“有些心血管疾病药物缩短生存期”

21世纪,中国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贫困时期多发的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地方性心肌病和维生素B1缺乏病等已经很难见到,代谢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等明显流行。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2.9亿,每年大约39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中国几乎没有原创心血管疾病药物,这也部分造成了所谓的看病贵问题。”陈义汉说,尤其在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治疗领域,临床上使用的化学药物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药物缩短生存期,增加死亡率。需要寻找这些疾病发生的核心机制和关键干预靶点。比如,冠心病发病与斑块不稳定相关,目前稳定斑块的药物效能差,这也需要从机制和靶点上去研究。

谈及心脏病化学药物治疗的弊端,陈义汉说,循证医学证明,抗心律失常药物基本全部增加死亡率;正性肌力药物全部不能改进心力衰竭的预后;临床上没有有益于心肌损伤修复的药物;临床上没有预防高血压发生的药物;临床上没有抑制肥厚性心肌病病理进程的药物。

生物起搏和人工心脏等的研发大有可为

当下,心血管疾病研究及防治存在哪些机遇呢?

“电子心脏起搏器治标不治本,生物起搏代表了缓慢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未来希望。”陈义汉说,所谓生物起搏,是指修正起搏细胞或创造起搏细胞,恢复正确心脏起搏。

对于心力衰竭防治研究,陈义汉认为寻找优化心肌细胞能量使用的药物可能是今后一个有希望的研究方向。随着中国制造能力的提升,我们在心脏功能辅助装置和人工心脏等研发方向大有可为。“稳定斑块药物和脂质调控药物的研发还有很大的空间,潜在着巨大的市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