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⑥|为什么说它是国家治理的“深厚支撑”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鸿召 2019-11-29 06:39
摘要:文明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文化是国家治理的价值支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新时代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价值支撑。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这样一句话——“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把国家治理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用“深厚支撑”这四字来形容,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新时代文化力量的殷殷期待。

文明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文化是国家治理的价值支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新时代中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价值支撑。

文化与文明,是描述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文化,即人文化成,侧重于表达人的社会化过程,其基本路径是人以化文,文以化人,把一个自然动物的人教化成为一个社会文明的人,其根本属性是价值观。文明侧重于表达人的社会化程度状态,是文化教养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一种阶段性结果。孔颖达注疏《尚书·舜典》说:“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用一个更通俗的譬如,在人类进化史上,如果说从不穿衣服到穿衣服叫文明,那么穿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衣服就叫文化。

价值观属于一种功能性存在,人们日用而不觉。但是,只要有选择,就会有取舍,有判断,从而见价值,分是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选择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为“不老不邪,独行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被称为光明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个制度体系的选择、坚持、完善、发展,是近代以来无数先进的中国人经过神农尝百草般的艰辛探索,在先后尝试过君主立宪、议会政治、帝制复辟、联省自治等几乎所有政治制度失败后,作出的政治选择,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文化逻辑。

文化关乎社会价值,决定道路选择方向。从红色革命文化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内在价值观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制度体系发展完善的历史轨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建立完全独立主权国家的革命文化。“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确定为新中国国歌,唱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气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融个体入集体,化小我为大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发展了红色革命文化基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价值遵循。价值观是个人行为的定向标,是社会制度的导航仪,是国家治理的润滑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所凝练所遵循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一套符号体系,其核心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大同。正是在价值观的意义上说,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文化关乎生活品质,决定社会治理模式。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上海和长三角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地区,人们普遍从小康社会迈入殷实人家,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目标越来越注重文化,最孜孜以求的是生活品质,最嘤嘤以期的是体面尊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不仅需要及时调整社会发展理念,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需要及时转换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上医以德治国,中医以礼齐人,下医以刑治病。”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为了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用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的健康全面发展。

文化关乎生命质量,决定国家软实力水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也不是把自己养成一个大胖子,而是在科学技术与社会人文领域确立中国人的话语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强起来,是硬实力的威武强大,更是软实力的温和强盛。只有文化繁荣昌盛,才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的硬核是价值,文化的依托是人生,文化的载体是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文化载体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价值观有文明程度之别。茶叶、咖啡、纯净水,各有所好,言人人殊。费孝通先生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人生起点不可选择,人生终点可以选择,那就是生命不同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不同的文化,影响并决定着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生命质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人均寿命作为衡量世界不同国家人类发展指数的最高标准,关注的焦点是人的生命质量。所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更高的目标是贵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是创造出让每个生命都拥有体面和尊严的社会制度与幸福生活。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上,几个大的历史朝代汉唐宋元明清分别存世426年、289年、319年、162年、276年、295年,唯独周绵延790年。分析其原因,在于周初逐渐建立健全中央制度、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井田制度、礼乐制度等一系列国家制度体系。这些制度既是国家组织和社会治理规范,又是文化骨骼与肌理,特别是礼乐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价值观,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了基本价值遵循。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经过浴血奋斗,苦难辉煌,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日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新时期转入新时代的历史拐点,我们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加需要文化,更加期待文化提供价值支撑,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璀璨的中华文化新篇章。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