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名家王汝刚领衔这出滑稽戏“有意思”,“鸡肫皮甲鱼壳”到“饿了么”全都有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9-11-15 18:28
摘要:坚守上海城市文化底色,自信唱出“上海的声音”

“鸡肫皮甲鱼壳”到“电冰箱、电视机有伐”,再到“快递”“饿了么”,滑稽戏《上海的声音》用上海里弄最具代表性的声音折射城市悄然变化,反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巨大变化。近日举行的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为该剧如何做得更有上海特色献计献策。

根发坚持几十年开烟纸店,是在等待他在此失踪的女儿;粪船上工作的船娘,嫁给打架出名的塑料头;吕艳萍一心逼丈夫给自己一个“好日子”;插队的小明回城了,却是在里弄加工组钉胸罩扣子,他边钉扣子,边写诗怀念他的诗与远方……《上海的声音》作为上海人民滑稽剧团、上海青艺滑稽剧团撤二建一,成立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后推出的献礼剧目,刻画出一幅活色生香的都市风情画,由王汝刚、陶德兴、潘前卫等滑稽戏明星领衔,陈靓、曾懿、许伟忠、徐英、郭力、韩丽萍、薛文彬等中青年演员加盟。

“上海滑稽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但勇于创新创造,而且拥有顽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吸纳包容品格。排练中,我们在以上海话为主基调的基础上,融入各地方言,探索滑稽戏的新路径。”中心主任兼主演王汝刚表示,《上海的声音》加入沪剧、越剧、流行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及宁波话、苏北话等方言。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猪八戒背媳妇》、加拿大歌手艾薇儿摇滚乐都能在剧中听到。王汝刚坦言,希望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观众在欢笑过后留有思考。

著名导演黄佐临对王汝刚影响至深,“佐临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和滑稽戏有过亲密接触,他探索滑稽戏能不能升格为都市喜剧、江南喜剧、海派喜剧。我们希望《上海的声音》在几十年后还能为观众提供今日上海写照。”编剧俞志清和徐频莉深入生活,上粪船与船娘一起运粪,下弄堂倾听爷叔当年的故事,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剧中还加入红色文化元素,王汝刚饰演的烟纸店老板根发一直惦记着父亲是否是中共地下党员。“滑稽戏中反映红色文化题材不多,我们做了些尝试,现在的美好生活离不开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这也是这部剧的主题。”

《上海的声音》邀请国家话剧院导演吴晓江加盟,“我父亲当年为剧团排过《阿Q正传》。我来排戏,剧团对我有要求,滑稽戏必须要‘噱’,我们尽可能把它做成一个有趣的戏。”上海市剧协秘书长沈伟民表示,看戏时宛如时光倒流,人物情节相当亲切,仿佛解开了上海特有密码。通过家长里短,见证了城市发展变迁,充满了上海气息。剧作家宫凯波说,自己感受到了上海人为追求美好生活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小人物从滚地龙到上只角的奋斗过程,被编剧放在一枚邮票、一部电话机、一个马桶,一把房子的钥匙上。”

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强调:“滑稽戏发展到当代,除了要让人笑,还要思考如何‘笑得有意思’以及‘有意思的笑’,笑中蕴含的深意是作品能否走得长远的关键。”和传统说滑稽段子不同,当下滑稽戏要有取舍,有节奏,不能为了眼前的“有意思”忽略长远的“有意义”,对此《上海的声音》做了有益的尝试。在上戏教授戴平看来,《上海的声音》已具有可流传的优秀滑稽戏雏形,“滑稽演员从一开始就不应该把自己定位为插科打诨的,而是在进行严肃的艺术创作。无论是《七十二家房客》还是《复兴之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剧目,都是‘方言话剧’的实践。讲究故事性,讲究人物分析,对喜剧作品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