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浙江人“碰”瓷办节还办园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俊锰 邵瑩 张天叶 2019-11-15 10:51
摘要:传统要创新

11月14日,第五届越窑青瓷文化节在浙江慈溪的青瓷文化传承园正式开幕,与此同时,浙江慈溪博物馆新馆开馆。自2011年以来,慈溪市人民政府与浙江省文化厅共同主办越窑青瓷文化节,旨在推动越窑青瓷产业的传承和创新。未来,慈溪市博物馆、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将实现“双馆合璧”,推进越窑青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自古以来,“越窑青瓷”便在瓷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成熟青瓷在东汉时期开始烧造,以浙江越州窑产品质量最高。唐代则形成“南青北白”的烧瓷格局,南方越窑堪称“南青”代表。唐宋以来,文人阶层把浙江慈溪上林湖等地所产进贡朝廷的瓷器称为“秘色瓷”。唐诗更是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其精致美丽。

即使在如今,“秘色瓷”仍是其重要发源地的慈溪的“骄傲”。去年1月22日,慈溪确定以“秘色瓷都 智造慈溪”为城市形象宣传口号,和以“C”字母为核心的八棱净瓶图案为城市形象Logo。究其原因,“秘色瓷”的制作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制造业,“智能制造”代表着现在先进的制造技术,不难看出,口号和城市形象Logo传递的深意正是,慈溪人将秉承古人智慧,引领最先进的制造技术。

在慈溪,提到青瓷,当地人会自动联想到“青瓷瓯乐”。据了解,青瓷瓯乐曾是我国古代伴随越窑青瓷的发展而盛行的一种艺术形式。2009年3月,慈溪成立市青瓷瓯乐艺术团,承担“青瓷瓯乐”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的重任。十年来,青瓷瓯乐演出超过1000场次,受邀出访10余个国家和地区,“青瓷瓯乐”还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上林湖越窑遗址一并成为慈溪青瓷文化和“秘色瓷都”最核心的支撑元素。

现在,慈溪越窑青瓷产业正实现长足进步。慈溪已拥有国家级青瓷技能大师2位、省级大师2位、宁波市级大师5位;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青瓷器具生产企业、研究所、体验基地近30余家。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慈溪青瓷及相关产业实际营业收入突破5000万元,相关产业从业人员1500多人。此外,慈溪还正探索打造青瓷文旅IP,围绕全长30公里,串起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林湖越窑博物馆、青瓷文化传承园、鸣鹤古镇等文旅综合基地的中国最美越窑乡野风景道,以期成为国内唯一的“秘色瓷”文旅线路。

年近70的闻长庆,是宁波市级非遗“越窑·秘色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因醉心古瓷,人称“瓷痴”。他在上世纪80年代曾驰骋“商海”,在1987年与秘色瓷结缘后,便致力于秘色瓷的学术研究、烧制,投身“瓷海”。30多年后,终于恢复了失传千年的秘色瓷烧制技艺。2016年,闻长庆与儿子精心制作的“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越窑·秘色瓷观音瓶”“越窑·秘色瓷镂雕缠枝纹香薰”三件秘色瓷精品,连续入选为2016杭州G20峰会元首厅和贵宾厅等三厅陈饰、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中国陶瓷大师作品展”、2017北京故宫“秘色重光——秘色瓷的考古大发现与再进宫”展览等。

绍兴上虞也是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出生于此的顾少波儿时玩具之一就是古窑址上的碎瓷片。2010年,顾少波放弃五星级酒店的厨师工作,在家乡开办“顾氏越窑青瓷研究所”,创业之初,他就定位于“新越窑”,不能只满足于仿制博物馆里的东西,而是要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非遗创业中,创新才是最关键的。”顾少波说,要做出新鲜的东西吸引人的眼球,先吸引人,再让他们了解文化。去年“七夕”,他开发了一套情人节瓷器——两组碗筷,其中筷架呈鸳鸯状,小小两只并排而立,很受欢迎。

“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浙江。”自古以来,浙江是青瓷的故乡,越窑瓷器、龙泉窑、南宋官窑等都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中,龙泉窑以青瓷见长,釉色多变,窑口众多,仅浙江丽水市,窑口就多达300余处。据了解,为保护“大窑”龙泉窑遗址,《丽水市大窑龙泉窑遗址保护条例》有望年内正式出台。

如同越窑一样,保护为的是更好的传承与创新。如今,走进龙泉各大青瓷工作室,“创新”气息扑面而来。有人把青瓷设计成项链、包挂等装饰品;有人将竹木、玻璃、亚克力与青瓷“混搭”,青瓷器型不再一味地仿古;还有人在釉色上下功夫,除了梅子青和粉青等传世色彩,蟹壳青、鳝鱼黄、茶叶末釉等创新色彩正不断涌现……据统计,目前,龙泉约有青瓷工作室1000余家、青瓷电商400余家,去年前三季度,青瓷行业产值已近20亿元,同比增长25%。

此前,龙泉市还改造闲置厂房,建设青瓷创客园并投入使用,动工建设青瓷创业园工业地产项目。创新创业不能少了人才。为此,龙泉市还在当地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上筹建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开设青瓷工艺专业,并与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丽水学院的陶瓷专业建立紧密合作,提升办学质量。

传统文化与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事实上,如能“创新”得当,其经济价值不可估量,“故宫文创”的火爆便是明证。因此无论是“越窑”“龙泉窑”,还是“文房四宝”等传统文化与技艺,只要“窑火”不灭、“笔锋”不收,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