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银发经济”中有一群青年“淘金”者,等待他们的是光明坦途还是暗礁丛生?
分享至:
 (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19-11-14 13:37
摘要:要做好准备的是,养老服务是个回报周期比较长,受政策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创业者需要做好预期管理。

90后大学生喻月搭上“银发经济”的脉搏纯属一个意外。

3年前,她们团队成员的导师突发动脉血栓住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在心脏内安装了金属支架。“导师是做化学研究的,知道这种金属支架其实和人体并不相容,难免会有心理负担。就想到,能不能做点改进呢?”喻月说。

于是,在这位同济大学教授的带领下,她因此参与到“新一代生物可降解支架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中来。而高端医疗器械,将是未来老年人消费的主力产品。

数据显示,到2018年末,中国老年人口已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市场产值规模将达48.52万亿元,养老产业规模将达21.95万亿元,老年人消费市场将达60万亿元。这些数据无不透露出强烈的信号:“银发经济”蕴藏着一个潜在的大市场。

日前,在上海虹口曲阳路街道举办的社区创业比赛中,创业青年们聚焦的主题正是“养老创新满足多元需求”。显然,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看到了这个市场。


                   瞄准痛点

花了不到一年时间,突破了制氧机高分子膜技术,博士荆雨婷的团队研发出“新一代便携式制氧机”。产品设计的初衷,是冲着“西藏”去的。

当时,同济大学一位老师在西藏挂职,敏感地发现了当地旅游的一个痛点:很多游客买的10-30元不等的一次性氧气瓶(罐),采用的是廉价的塑料铝制材料。游客用完随手扔到地下,造成珠峰大本营等地大量的环境污染。而游客在大巴上使用的氧气钢瓶,又达4公斤重,不方便携带。而市场上的便携式制氧机,多为进口,1升机也要近2公斤,价格基本在1.3万元—1.8万元,充电后只能续航两小时。对于一般游客来说,性价比不高。

说干就干。荆雨婷团队研发的“新一代便携式制氧机”,1升机只有0.8公斤,充电后可以续航4小时,成本降至800—1000元。游客更可以边拿着它吸氧边游览景区。

目前,依托同济大学产学研合作,其3升机已经在西藏超过10个星级宾馆进行租赁业务,1升机已经和西藏交通产业集团签订合作意向,拟为西藏的大巴车、出租车等常用交通工具提供实时租赁的制氧设备,减少一次性氧气瓶(罐)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每台1升机的租赁费用是每天200元,一般游客是愿意承受的。”荆雨婷说。

由于国内并无同类产品,荆雨婷团队很快就将另一块市场瞄准了养老。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来说,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并方便地吸氧,同样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据荆雨婷介绍,目前已与云南的一个大型连锁康养中心合作,由对方一次性购买一批便携式制氧机后,日常对康养中心的老人实行租赁服务。在曲阳路街道的社区创业比赛后,也与一家曲阳的老人日托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对于这个项目,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培训部主任林雄杰比较看好:“这是瞄准痛点的技术创新,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不过,荆雨婷团队认为,由于现阶段更多的是和康养中心等机构合作,所以其发展速度某种程度上也依赖康养中心的发展速度以及覆盖的规模。



                  更新观念

一开始并不针对老年群体个人市场,而是选择和一些养老机构合作,似乎成了不少青年创业者不约而同的选择。

90后王坤所在的团队,1994年就获得过中国第一项开水器发明专利,在持续临界热稳定技术等领域积累相关专利50余项。目前,他们又有了新突破——研究出持续临界热稳定快速加热技术,并以此开发出一款安全健康即热饮水装置。该装置通电5秒内,即可即时连续提供95℃以上温度稳定的开水。

“这个技术基本克服了传统开水器的缺陷,即开水的持续供应及耗能严重两大难题,新颖、健康、节能,实测节能可达50%-8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王坤说,“即热饮水装置可供4人同时饮水,还可以添加机芯,补充矿物质,所以我们理想中的重要合作对象之一就是养老机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选择先和养老机构合作,除了产品本身的因素,也有创业者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老年群体比较节约,消费观念比较保守,对于一些创新事物的接受度相对较慢,所以从养老机构打开市场不失为更明智谨慎的选择。

不过,在曲阳路街道服务办主任盛鸣看来,与其说老人习惯“捂紧钱袋子”,倒不如说他们“观念要更新”。她在工作中和老年人接触很多,发现他们的消费能力其实一点不弱。“很多老人买起理财产品、保健品来出手很大方,也是电信诈骗的主要对象。然而,对于一些高科技产品,往往接受度比较低。而这,恰好是青年创业的主要领域。”

这方面的教训确实已有不少。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导师王群龙说:“选择在养老领域创业的青年本身就是创业青年中的少数,成功率也比较低。此前,有青年发明出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黑匣子,可根据血液等测试身体状况,定制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惜老年人不买账,最后创业失败。”

“就说我们这款即热饮水装置,可能最要更新的也是老年人的观念。”王坤介绍,“中国每年有1.9亿人患病与饮水不安全有关。很多人都认为净水器可以让水更洁净,其实水烧开之后再喝,对人体更有益处。我们的装置只要5秒就可以让水管内流动的液体变成开水,非常便捷。不过,这还需要有一个观念接受的过程。”


                  踩准节奏

根据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的研究,按需求属性不同,老龄产业大致可分为:老年旅游业、养老服务业、老年用品业、老年医疗保健业、老年文化产业。

他认为,中国要走养老福利化和养老产业化并行不悖、并驾齐驱的道路。老龄产业发展,需要始终彰显以老年人的需要为中心的原则,开发和提供适老化、普惠化和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总之,银发经济是“夕阳”事业、朝阳产业,前景广阔。

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军的创业案例也很有代表性。

“2011年,父亲身体不好。我从日本回来给他找康复类的养老院、医院,但看了几家后发现都差强人意。”张军说。随后,张军调研了上海市场,发现老人中有10%的康复照护是刚性需求,但彼时上海养老机构的床位仅有不到10万张,数量有限。多数老人的康复护理还是在家中,而上门居家的服务多属家政类。张军看到了商机,2011年年末,创立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他回忆,“相比于现在,2011年养老行业的环境并不好,互联网也还没有现在发达,没有长期照护险,缺少支付方。我们就以医院为突破口,与医院科室合作,为院内和出院老人提供专业的照护。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又对人群进行了分析,发现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的失能老人和残疾老人,他们也需要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

2013年,“福寿康”成立民非机构:上海市福寿康居家养老康复护理服务社和上海福瑞康康复服务中心,为特殊老人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当时,正值上海筹备高龄老人居家医疗护理计划的试点。第二年,“福寿康”就承接政府采购项目及公益创投百余个,服务人次达10万。

服务的人数多了,积累的经验也多了。2015年,“福寿康”第一家医疗护理站建立。护理站定位于医护型,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照护、生活介护、家庭护士、床上洗浴、康复指导、中医保健等上门护理服务。

在居家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张军发现社区中还有一批老人,他们或要临时居住在外或需要短期集中护理。借2016年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养老的东风,“福寿康”承接了上海多个日间照护中心和长者照护之家的运营。由于多个站点需要彼此联动,又通过“互联网+”,构建了社区养老服务交互系统。

截至目前,“福寿康”作为原“上海市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和“长期护理险”的首批定点服务机构,已成立医疗护理站、专业机构及子公司、分公司80余家,旗下员工3000余人,客户数达3万余人,2018年度服务达250万人次。不仅为社区老、弱、病、残人士提供“互联网+医养康护”的全程服务,还开创出“护理站+社区托养机构+诊所”的运营新模式。

  


                    眼光放远

在张军看来,青年人在养老领域创业,首先项目人群定位要明确,老年人的需求有很多,痛点也很多,创业者要分析哪些为哪些不为;同时要把握老年人消费的特点,比如,老人比较节俭,对大额消费比较谨慎,对高科技的产品不熟悉等。更要做好准备的是,养老服务是个回报周期比较长,受政策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创业者需要做好预期管理。

也有业内专家表示,从目前的青年创业方向看,养老服务业、老年用品、老年医疗保健业,都是其重点聚焦的领域。但其实,眼光还可以放得更广阔一些。

比如,微信已经成为银发人群表达情感及维系社交的重要平台,使用群体也日益激增。2016年,微信上55岁以上的中国老年活跃用户仅有768万,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就激增至6300万。银发人群在互联网社交、娱乐方面的需求,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市场空间非常广阔。预计到2021年,中国银发经济的社交娱乐市场规模将达到8820亿元。其中的需求和痛点如何挖掘,值得研究。

政府部门在其中的平台作用,也十分重要。作为上海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社区之一,虹口曲阳路街道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已经占比41.18%。“一方面政府要为社区里的老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一方面要为有意在这方面创业的青年提供平台和纽带。”曲阳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沈敏告诉记者,“曲阳毗邻同济、上海财大、上外大和复旦,正通过引入政府创业扶持资金、牵线相关的创投资金为创业者服务,也为创业者提供更多老龄社区的市场和应用。”

在这些青年创业者看来,在养老领域创业,“淘金”并不是首要目的,带着更公益的心态来做一件服务于老人的长远事业,或许更让人快乐。

比如,喻月团队参与的“新一代生物可降解支架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被纳入了国家重大研发项目,项目团队和中山医院、新华医院合作,目前已经进入中试阶段。从通过试验、完成审批,再到临床运用,至少要等上好几年时间。“但到了那时候,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做手术时,可以用上国产新一代可降解支架,将大大节省费用并提升舒适度。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期待的呢?”喻月说。

栏目主编:栾吟之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