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中国方案”何以填补17年无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空白(视频)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海华 俞陶然 2019-11-03 15:06
摘要:运用‘整体观’,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2019年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971)的上市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这款中国原创、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将为广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自发现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100多年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临床获益不明显。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相继投入数千亿美元研发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320余个进入临床研究的药物已宣告失败。

中国方案何以冲出重围?“其他药物是靶向单一病因,我们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运用‘整体观’,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九期一®首席科学家、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学术所长耿美玉用了一张大象的图片来这说明这个“整体观”。

创新,就是要做从0到1的突破。与国际上将治疗靶点聚焦在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不同,耿美玉团队独辟蹊径,颠覆性揭示了九期一®靶向脑-肠轴的抗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全新机制。九期一®是一种从海藻中提取的寡糖药物,可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调节肠道菌群失衡、降低神经炎症等多靶特性,发挥其抗阿尔茨海默病作用。

糖,是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但糖在科学研究中一直被忽略。一开始,人们以为糖只是能量物质,后来发现是结构物质,再后来发现是重要的信息物质,它对于一些复杂疾病的发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不仅精子卵子的活动离不开糖,人的机体免疫也离不开糖,许多肿瘤病人也被发现了细胞膜糖链异常。与此同时,糖类的结构非常复杂,四个糖分子可以组成3万多个不同序列,因而给做药带来很大困难。

没有科研自信,就没有九期一®的今天。“自1997年我们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室,从海藻中提取到了这种寡糖后,九期一®的作用机制到底是什么?我们一直被专家质疑。”耿美玉说。别人都在做小分子药物,而用糖类药物来治疗老年痴呆,不管是结构确定、质量控制、制备工艺,还是模型建立、评价体系、体内代谢过程研究等,从未有过先例。

耿美玉(前排左一)联合团队部分成员。

“一路走来非常孤独。”耿美玉哽咽地说,在这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科学道路上进行探索,需要突破现有认识的局限,更需要大无畏的勇气。作为一名科学家,她原本只需做探索性研究就行了,但她执着于要把研究做成一个新药。今年9月以前,在22年的漫长探索中,耿美玉没有发过一篇相关论文,除了大年三十休息一天,她每天都是从家里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到家里。

为期36周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九期一®可明显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安慰剂组相比,主要疗效指标认知功能改善显著,认知功能量表评分改善2.54分,治疗第4周起,九期一®即出现显著疗效,且持续稳健地改善。九期一®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

“我们最终要用规范严谨的临床试验数据来说话。”耿美玉介绍,他们报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实验数据资料多达179箱、53万页。   

多年来,我国在药物研究上一直是跟踪创新,包括抗肿瘤药物在内,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原创药物少之又少。

耿美玉联合团队研究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中,肠道菌群紊乱可诱发脑内神经炎症,导致认知障碍。近年来,人们对胃肠道菌群的认知逐渐加深。目前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衡与自闭症、抑郁症、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都有着密切联系。

中科院院士陈凯先说,当今人类的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许多非传染性的慢性病没有明确的病原体,而是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一直以来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都是从脑部去探寻原因,耿美玉研究团队运用整体观创新研发机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成果。

正是因为选择了全新的药物靶点、作用策略、治疗模式和物质基础,在辉瑞、礼来等国际著名药企纷纷宣告在这个领域的失败后,耿美玉研究团队提出的“中国方案”不仅给沉睡了17年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市场带来了希望,还将引领国际糖类药物研发新方向。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内文图: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提供
视频由黄海华拍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