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规划资源局局长徐毅松:长三角空间一体化将“注入”6个发展策略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2019-10-31 13:52
摘要:一体化不应是一样化、高质量不仅是追求高GDP、谋发展不等同于大开发。

日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总体方案》获国务院原则同意。在今天举行的“2019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上,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徐毅松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在城市群、大都市圈和邻界地区三个层次上进行规划协同,注入“动能+、链接+、行动+、文化+、生态+、示范+”六大发展策略。


区域空间规划协同:聚焦三个层次

徐毅松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空间规划聚焦城市群、大都市圈、邻界地区三个层次,分级明确空间规划协同的重点。

长三角城市群方面,以通勤的时空距离为判断依据,兼顾产业关联、人的活动与交流、历史文化渊源、重大设施统筹等因素,构建“一核五圈”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五个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重点加强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加快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提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等。

上海大都市圈层面,协调上海都市圈范围(90 分钟通勤范围) 内的城市,在产业、生态环境、历史人文、基础设施等多系统多维度的空间对接协同。形成“1+8+5”行动体系:“1”是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战略愿景;“8”是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市政基础设施、绿道、蓝网、文化、产业及合作机制等“8”大系统行动;“5”是环太湖、淀山湖、杭州湾、长江口、海洋港口 “5”大空间板块。

邻沪地区层面,重点加强功能、交通、环境、设施等方面的跨界衔接。按照30至40分钟出行时间,划定城镇圈作为空间组织和资源配置的基本单元,以一个或多个城镇为核心,按照出行规律,统筹城镇圈内公共服务配置,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资源互补、服务共享。

根据“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大都市圈共包含24个城镇圈,其中3个为跨省界城镇圈,分别为:东平-海永-启隆城镇圈(245平方公里),安亭-花桥-白鹤城镇圈(197平方公里),枫泾-新浜-嘉善-新埭城镇圈(464.4平方公里)。


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围绕六大策略

徐毅松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地区“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结构基础上,将聚焦6个发展策略。

  • “动能+”方面,以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为动力,形成节点城市功能网络。

如,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引领跨区域协同分工、集群共建,在都市圈范围内形成金融、制造、科教、文化创意等专业功能的节点城市网络。

聚焦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通过大科学设施共享,开展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形成科学的产业生态,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和纺织服装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

  • “链接+”方面,建设绿色高效多样的综合交通系统,高标准构建智能城市基础设施。

如,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完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打造快旅慢游的道路系统。加强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 “行动+”方面,以体制机制创新适应发展新要求,以规则一体化推动规划编制、资源配置、建设实施、监督管理统一行动。

借助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机遇,形成区域规划联盟,绘就一张蓝图作为共同行动指引。形成“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存量时代空间管制模式。

建立统一的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土地指标流转、项目税收分成、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统一区域内建设项目储备、实施管理。加快推进跨行政区的项目储备库和实施库建设。将区域政府投资项目统一纳入储备库、实施库管理,鼓励企业投资项目也纳入实施库。

  • “文化+”方面,以江南文化为基底构筑民族文化魅力。

吴文化、越文化、海派文化集合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区域江南文化。构建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人文)景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三类多级文化保护控制线。

都市人居环境方面,以步行15分钟作为社区生活空间尺度,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社区生活圈,镇村人居环境方面,有条件的区域营造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枕水而居的江南风貌,打造亲近自然、尺度宜人、富于文化品位的高品质人居“标杆区”,形成江南人居空间范式。

吸引国际文化艺术与体育赛事,广搭平台弘扬兼容并蓄的新江南文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带动文创产业发展,实现生活方式、文化素养及城市治理模式的全面创新。

  • “生态+”方面,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整体保护、实施底线管控。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划定区域生态红线,实施生态空间分级分类协同保护,实施长江一体化保护、环太湖流域保护等。

系统修复、擦亮生态底色。建立区域、流域环境联防联治。

联合开展污染治理、应急处置联动、环境监测、重要信息互联共享等工作。

  • “示范+”方面,体现新示范,强调集成效应。跨“苏、浙、沪”两省一市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直接空间载体,充分集成“两省一市”空间治理创新成果。

如,上海15分钟生活圈和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及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浙江城乡一体化“姚庄模式”和 “以亩产论英雄”的产业用地评价方法、江苏省田园综合体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实践等,尤其在存量土地利用、新江南文化传承、水乡特色空间营造、生态治理等方面,率先形成一批具全国示范意义的落地项目和措施。

“一体化不应是一样化、高质量不仅是追求高GDP、谋发展不等同于大开发。”徐毅松说,要坚持这样的理性思维,共绘一幅蓝图、同下一盘棋、齐守一条生态底线、合织一张城乡空间网络。长三角区域应从国土空间治理的高度谋求最佳空间格局,建立一系列一体化指标体系、建设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