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安徽一中学为警告示范,公开砸毁学生手机引争议,如何破解“手机困局”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2019-10-30 19:03
摘要:学生成长进入的未来社会,肯定要面临人机相处的时代,刻意地在校园环境中“制造”一些可控的矛盾,比如:可以带手机进校,却不能随意地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把握和电子产品相处的时间和需求。在中学阶段,学校把这一可选择的、可控制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是锻炼孩子自控能力的很好手段。

近日,安徽一中学公开砸毁学生手机遭热议。据了解,学校为了起到警告示范作用,当众砸毁手机,这还不是第一次。国内一些学校曾采取类似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在上海,学生能将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带进中小学校园吗?“手机进校园”谁说了算?如何破解“手机困局”?

允许带手机进校园,但课堂上不能用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调查发现,上海大部分的中小学原则上不允许手机进校园,特别是小学。但也有一些学校,允许手机进校园,但规定课堂上不能使用。“原则上,学校规定手机不能带进校园,如果必须带的话,需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且粘贴统一标识后,学生可带入非智能手机,但在校园内不允许使用,学生只有在进校前和离校后可以使用。其实,学校里所有办公室、门卫间、宿舍等有电话设施的地方,都向学生免费开放。校园内还设有投币的公用电话,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对外联系的需要。学校每间教室和机房都联网,学生随时可上网查阅资料。”有着20多年一线教师经验、10多年校长管理经历的文来中学(初中部)校长柏彬说,对初中生而言,绝大多数“问题学生”的产生,或多或少都与智能手机有着很大关系。其中,最大概率就是沉迷打游戏、网络聊天、交友不慎、早恋早熟、厌学逆反以及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等。有些家长喜欢以智能手机作为奖励孩子的礼物,结果寒暑假孩子沉溺玩手机,开学后就难舍离了。初中阶段的孩子恰逢青春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导致无心学业。

在协和双语尚音学校,学校规定,智能手机可以带入校园,但必须要求静音放在书包柜里,平时不允许拿出来。对于智能手表,暂时没有约束,但相比之下,小学生配备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的相对较少。闵行区虹桥中心小学不提倡带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进校园。“家长会上有明确要求:学生确有特殊情况、突发情况需要和家长联系的,学校的外线办公电话全部免费提供学生使用,学校也提倡老师主动提供自己的手机给学生使用。确有极个别学生带智能手表的,班主任会与家长、学生口头约定:只有放学阶段才可以使用,主要用于学生与家长的接送联系。”校长唐晓安说。

记者调查还发现,一些家长让孩子戴智能手表,更多考虑的是孩子的定位问题。协和双语学校规定,严禁学生将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带入校园。新生入学前,学校就将这些在校园手册上加以明确。学校配有平板电脑,足以满足学生课堂使用。校长杜玲说,家长给学生戴智能手表,无非方便与孩子沟通或了解孩子接送信息。目前学校的家校沟通软件上,已将校车接送学生到校的信息同步发送,方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

刻意“制造”可控矛盾,锻炼学生自我管理

一项中国青年报针对近2000名中小学生家长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家长给孩子买手机,主要是出于方便的考虑。但是,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可能背离了家长的初衷。大约93.4%的受访中小学生家长为孩子配备了手机,31.6%的家长坦言无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有的家长说:其实自己也很难克服手机依赖,更别提孩子了。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家长首先不能过度依赖手机。

记者发现,一些学校在校园里有意识地适度制造一些矛盾,以此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协和古北高级中学,对于手机的使用有以下规定:学校允许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明确在课间休息、午间休息时间,不允许在教学楼内和教室内使用,学生可以在操场上找到合适的位置使用;上课期间,老师可要求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用于教学,若无明确规定,则不允许带入课堂。校长陈杰妮说,学生成长进入的未来社会,肯定要面临人机相处的时代,刻意地在校园环境中“制造”一些可控的矛盾,比如:可以带手机进校,却不能随意地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把握和电子产品相处的时间和需求。在中学阶段,学校把这一可选择的、可控制的权利交给孩子自己,是锻炼孩子自控能力的很好手段。校方鼓励在家庭中,也可使用相关法则来安排孩子的上机时间,通过家校合作,更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需求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手机困局”疏堵结合,家校社三方监督引导

怎样管控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一些国家在国家层面也进行了探索。2018年,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了关于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意大利和英国等国家虽未正式立法,但也通过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全国禁令,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韩国绝大多数中小学都配备了手机存放柜,形成了“晨会上缴,放学时归还”的规定。

还有家长提出,最好给青少年设计专用手机。但在一些技术专业人士看来,青少年专用手机无非是屏蔽一些游戏软件等,可能成本较高,家长有兴趣,但学生未必真正愿意使用。对于“阉割版”的手机,哪些功能需要屏蔽,也需要随着不同年龄不断调整,当节假日或毕业后,这类手机可能就没用了,未必真的有市场。中学生手机管理,应疏堵结合。上海市实验学校副校长陈兴冶说,学校不禁止学生带入,但不建议在教室等教学区域使用。只要引导得好、管理好,完全可以发挥智能手机的正面作用,比如:上学路上听英语广播、手机方便查阅资料。

手机能否带进校园,到底谁说了算?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在手机使用方面,要有制度、规则,社会、家庭、学校三方共同监督和引导,如:学习时间杜绝使用手机。学校、教师等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媒体的作用、特性和弊端,提升学生媒介素养。无论是娱乐,还是学习,手机都只是一种工具。认可其带手机,或要求不带手机,如果可以在与学生、家长充分沟通中完成,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那么这一现代工具就可以得到更好地使用。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就以“模拟听证会”的形式,将这个烫手问题摆上台面,通过调查问卷、师生和家长座谈、听证等方式听取各方意见,由学生事务中心出台相关规定,让学生接受民主法治教育。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由学生商讨或是“立法”说了算。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