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亚马逊有20万“机器员工”却不担心“人类岗位”缩水,诺奖得主在沪揭秘背后缘由
分享至:
 (1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9-10-30 18:40
摘要:用好机器或许是增加优质就业岗位的第一步。

今天下午,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经济与金融峰会在上海海事学院大礼堂举行。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在谈到科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时表示,机器人并非人们想象得那样一定会代替人类岗位,而地区的产业转型或许能通过将现有劳动力与机器结合,由政府引导展开大规模的新岗位培训,从业降低新技术带来的传统岗位失业率。


“机器人员工”其实可以创造更多“人类岗位”

当今科技发展浪潮之下,地区经济发展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主题。但科技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并没有人们预想得那么均衡,究其原因是新技术不间断地产生,科技不断的进步促使经济体本身需要不断地实现供需平衡。

人们总希望经济体保持自身的供需平衡,然而一旦出现突破性技术打破了经济平衡,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经济体就不得不顺应科技带来的冲击。

这种冲击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新技术为就业岗位带来的变化。每一天、每一小时,地球上都有因为新技术出现而消失的岗位,但同样,也有因新技术而生的新岗位产生。皮萨里德斯自博士毕业以来,就一直钻研科学技术发展对失业率的影响。从长达数十年的研究中发现,一些上世纪80、90年代发明的供需模型今天依旧在使用。

但现下最显著的问题是,一些创新企业带着新技术进入市场后,市场的发展模式却还是传统的。于是,创新者出现让传统市场萎缩,新的中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大企业由于无法迅速适应新去睡,开始走下坡,直接导致新企业创造越来越多就业岗位,传统企业失业率上生。

从长期曲线来看,总体就业岗位的确为减少趋势,因为新技术出现代替人工的速度比创造新就业岗位的速度要快。比如人们常说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岗位,这的确存在。但另一方面,创新企业创造的新技术,会创造更多人与机器结合的新岗位,比如亚马逊有20万个机器人“员工”,这些“新员工”需要人类“老员工”与之合作,共同创造经济价值。而失去岗位的大多为零售业等传统岗位。


老工业衰弱新技术崛起不可避免

这一情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一样存在。一些地区由于新技术爆发迅速受益,一些地区则由于新技术出现使得传统产业萎缩,整体经济受到影响。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全国的经济增速并不是均衡的。”皮萨里德斯表示,要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内部的供给。

他以18世纪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当时出现的蒸汽机车等新事物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变革,劳动力从农村向工厂转移。新技术的出现逐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被替代,劳动力从工业领域迁移到服务领域。于是,在很多国家,工业发达区域和服务业发达区域很少在同一地区,人们更多是从工业城市迁移到服务业发达的城市。

皮萨里德斯认为,中国目前仍处于第一阶段,即大量人口从村里搬迁到城市,紧接着下一步将迎来从工业中心向服务业中心的迁移。目前这一趋势已经于2012年左右出现,虽然近几年有所放缓,但最终仍会加速进入这一阶段。

英国老牌工业城市伯明翰的衰弱与首都伦敦因金融服务业的崛起,是一个典型案例。而在美国,一些传统“铁锈地带”的衰弱与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等地因新技术和服务业崛起而呈现的显著增长,亦有相似成因。

对于中国而言,皮萨里德斯认为一些产业的确在近几年可能率先消失。尤其当今中国大部分新产业都以数字和电脑技术为核心,这些技术的转化过程不同以往,就会造成一些旧岗位消失,从而对现有区域经济平衡造成影响。

“人们会恐惧新事物诞生,但新事物不完全是不好的,你要知道改变其实不可避免。”


政府引导“再培训”促进劳动力再就业

如何利用好新技术创造更好、更优质的就业岗位?皮萨里德斯表示,目前机器人在制造业,尤其是建筑业、航空业中,与人力的结合就呈现不错的趋势,帮助人们按成机械性、重复性、大体力的工作。而在服务业,人工智能则不断渗透,“要注意,机器与人工智能是两码事,人工智能所能达到的程度,单一的机器人并不能做到。”比如人工智能最显著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就是“AI”与机器最大的不同。

用好机器或许是增加优质就业岗位的第一步。皮萨里德斯展示了一张对比图,显示了2017年每一万劳动力中对应机器人的数量,其中德国、韩国的占比领先,中国在这方面相较其他经济体则稍显落后。“用好机器资源,其实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演讲最后,皮萨里德斯指出,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因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迁移产生的相关红利,正处于减弱的趋势。比如在河北等一老工业为代表的地区,创新技术已经对传统工业岗位产生了影响。“人们意识到传统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开始利用新技术发展新能源,引进创新公司和清洁产业,这就是基于新技术而来的新产业方向。”

皮萨里德斯所说的正是雄安新区。在这位经济学家看来,政府引导改变已经明显陈旧的产业趋势,这是一个理性、明智的决策。眼下的当务之急,则是如何让雄安新区周边的传统产业适应新变化,尤其让传统的就业人口掌握新产业需要的技术,而不被淘汰。

“这就需要政府层面出力,支持再就业培训,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此外,政府引导创新企业主动培育现有人才学习新技能,由市场来培训、选择需要的人才,也能促进雄安新区更快向新产业过度。

栏目主编:王志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