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年轻时每年秋冬骑车穿行沪苏浙接壤处回老家,葛剑雄谈长三角示范区发展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抒怡 2019-11-01 07:01
摘要:说起沪苏浙交界地,葛剑雄实在太熟悉了

秋冬之际,天气渐冷。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一大早,20多岁的葛剑雄骑上他那辆26英寸的永久自行车,从上海闸北家中出发。他的目的地是老家湖州南浔,他知道,从上海人民广场到吴江平望的距离是100公里,到老家南浔要更远一些。

他骑车出市区,一路向西,过青浦,不进城,穿朱家角,到淀峰村看一眼明晃晃的千年银杏树,然后取道金泽,再骑上一段上个坡,就到了上海青浦和江苏吴江的交界处。如果不注意,很难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出了上海,因为这里除了有一个小小的界碑外,两地骑行路况、周边风景并无差别。

再往前,是吴江的三白荡,公路沿着河岸,弯弯绕绕,葛剑雄骑上十多公里,才刚到河对岸。俗话说“芦墟三白荡,无风三尺浪”。三白荡湖面开阔,行人极少,农舍又离得很远,秋风吹着芦苇荡哗哗作响,眼前是波光粼粼的湖面,葛剑雄只觉得心旷神怡。

再往前是黎里,葛剑雄骑车到古镇上转一圈,花两毛五分钱叫了盘炒猪肝,他称这为 “改善一下伙食”。再沿着河骑一段,过了平望、震泽,就进入浙江地界,此时距离他出发过去了八九个小时。这是上世纪70年代,葛剑雄每年秋冬的骑行路线。当时,他骑行的这条公路刚开通不久,在此之前,他从老家到上海,必须搭乘轮船晃上一夜。

说起沪苏浙交界地,葛剑雄实在太熟悉了。距离他老家1.5公里路程,就是浙江与江苏的省界。小时候春游时,小伙伴们会集体到吴江震泽,登宝塔、吃震泽豆腐干。对于两地之间的民间交往,葛剑雄信手拈来:“知名历史学家唐长孺先生,江苏吴江人,他的外公家就在我老家南浔镇上;我的老师谭其骧先生,浙江嘉兴人,他的姑妈嫁到了江苏吴江。”

如今,这片区域的交流早就不再止于民间。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之下,行政壁垒将被逐渐打破,各类要素将在这里实现跨区域的开放共享和自由有序的流动。葛剑雄曾经骑过的这些地方,很多都被划入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地方,不要过分拘泥于历史。”在采访中,葛剑雄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现在还经常去南浔吗?记者问。“去啊,现在都走高速公路了。” 这位知名的历史学家笑着说。

建立设立利益共同体

上观新闻: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被纳入示范区,从历史上看,这块区域有什么特别之处?

葛剑雄:长三角很多地方是通过发达的水网联系在一起的,在铁路、公路产生之前,水路是最主要、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正是因为当地的生活、生产主要通过水系、水网来连接,因此即使有行政区划的差别,但很多时候市场交易、人际交流是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

上世纪70年代,我带学生到上海和江苏交界的地方下乡劳动。那时候江苏的肉价比上海便宜,我让学生一早天不亮,就骑个自行车到江苏买肉,两地差价是每公斤两三角,这是很大的一笔钱,因为当时肉价每公斤也不过一元多。那是计划经济时代,两地交界处设卡,不许物品自由流通,如果要买的肉比较多,我会派两个学生去买,这样就不会被查出来。

计划经济年代是在人为设置障碍,不合理,但长期来看,沪苏浙交界处之间的交流是不受行政区划影响的。对于这种交流,历来是默许的。一方面没法管,另一方面,对各方也有利。

何况,在历史上,这三地曾经处于同一个行政区域。早在秦汉时期,这三个地方,共属于会稽郡。唐代都属于江南西道的苏州,宋代吴江隶于苏州,而嘉善与青浦同属于秀州(嘉兴),那时的秀州还辖有今天上海市的大部分地区。到元代时,这三地才完全分开,吴江属于平江路(苏州)、青浦属于松江路、嘉善属于嘉兴路,但它们都隶于同一个高层行政区江浙行省的北部。到明代江南行省的嘉兴、湖州二府划入浙江;到清代,苏南属于江南省及康熙六年后的江苏省,浙西的嘉兴、湖州则一直属于浙江省。

在这些交界地,不应设立这些人为障碍,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才能起到一个最佳的效果。

上观新闻:现在成立示范区,就是要率先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打破行政边界。

葛剑雄: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长三角都要这样做。某种程度上是恢复历史上的传统。我有一个建议,示范区内要建设利益共同体,要使大家的利益最大化。

只要有行政区划存在,任何地方政府都是服从中央,优先考虑本地利益,而非外地利益。因此,需要靠建设利益共同体制度来保障区域一体化进程,使得身处其中的成员得到更多的利益。

制度创新的关键是怎样突破现有的行政区划、现有的地方性法规。比如现有的一些制度可能有些适用于江苏,却不适用于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内,这个利益共同体的制度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制度创新并不是马上制定出新的制度来,实际上应该是加强现有制度的普惠普适性。这个普惠普适的制度,从利益上讲应该“就高不就低”,政策“就宽不就严”。比如江苏、浙江、上海一起,某地某项政策原来最宽,那示范区的该项制度就应该参照某地。还比如说,某地某一项制度收益最高,则示范区的该项制度则应该就高不就低。

可以先从小的利益共同体做起。比如物流共同体、客流共同体。有了利益共同体,才不至于以后因为某种原因而恢复这些被打破的界限。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如果只考虑自己利益最大化,那就没法做。应该寻找新的资源,而不是从别人手里夺过来。

我看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进展,比如打通断头路。就是要把这些人为的障碍去掉,立足于利益共同体。不要再出现“台上握手,台下踢脚”的情况了。

保护古镇不是只保护老房子

上观新闻:说起青浦、嘉善、吴江,大家就想到水乡、古镇,这些文化基底对于示范区的建设有什么意义吗?

葛剑雄:明清时,名士、官员、富商、知识分子往往不喜欢住在城里,而是住在乡下、小镇上,因为这里环境优美、物价便宜,家门口就有船,生活没有什么不方便。现在这些人早就不住在镇上了,交通条件的改变是原因之一,因此原来古镇上的文化优势就不存在了。

上观新闻:在您看来,现在的古镇只能算是旅游景点?

葛剑雄:当时青浦在规划朱家角古镇的时候,我提出来,千万要保住一些老的住户。一座历史名镇只有老房子不行,还得有居住在那里的人。要留一部分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懂得当地历史掌故、人文传统的老居民,否则老房子就不“生动”了。对于这些人,要给予一定的优惠,可以让他们免费住在修复好的老街区、老房子里,但前提是要把房子保护好,不能随意破坏。也可以鼓励他们跟游客聊聊天,有固定时间可以让游客来参观。同时也可以引进一些新住户,新住户要有一些限制条件,比如要是有文化的人等等。

文脉有两方面,一是物,包括街巷和水系;二是人,包括原住民、老住户、原来地方的名人。保护文脉,从来都不是只保留老房子。现在很多古镇住户都换掉了。楼上是外地打工的,楼下是做买卖,还“古”什么?

古镇招商也要有限制,以工艺美术、书画、江南丝竹为主。现在很多古城、古镇,都在卖空调、卖廉价服装,这就不对了。建议要有一个更好的规划,保留古镇的文化韵味及历史特色,千万不要拍脑袋。

上观新闻:一些江南古镇旅游时,我们看到卖的东西都大同小异,还有古镇开出了酒吧一条街。

葛剑雄:究竟还有多少人会经常想去这样的古镇?有的古镇乱挂红灯笼,江南哪有这种习俗?即使挂灯笼也不是这个样子,俗不可耐!失去了江南恬静的风格。以前人家,即使过年过节,也没有这样挂红灯笼。说起古镇,我想起我有一个朋友想在某古镇边上建一处私家园林,打听下来,现有的政策是不允许建的。但实际上,这些私家园林也可以作为旅游景点。也许在示范区内可以考虑一些相关政策的突破。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