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中以(上海)创新园能否建成一个“创新特区”?普陀政协为园区提了些硬核建议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栾吟之 2019-10-29 18:39
摘要:“以优势政策引进培育创新人才,把中以创新园打造成一个‘人才特区’。”

建在普陀区桃浦智创城的国家级项目中以(上海)创新园,能否成为一个“创新特区”?能否鼓励跨国公司在园区成立众创空间?能否通过特殊政策吸引全球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这个备受瞩目的产业园区,将于12月5日正式开园。该项目作为国家层面中外交流合作的新举措以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新支撑,将为普陀区创新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对区域发挥“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功能、推动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普陀区政协历时大半年时间深入调研园区产业情况和两国交流合作现状,对园区建设提出五项“硬核建议”——

 

“建议积极争取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国家重大创新项目落地。”政协委员们建议,以功能项目建设提升发展能级。园区要积极争取市级重大科创项目支持,加强与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机构和平台的合作,引入国内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中以创新园设立办事中心。积极争取中以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学术委员会、中以创新创业路演中心等一批国际项目活动落地。

中以(上海)创新园一期载体英雄天地。

“普陀区作为上海西大堂,对接长三角地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以更全面更深度的姿态强化开放创新。”政协委员们觉得,应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成立研究平台,在配套成熟的区位地段建设公益性的创业企业平台,并提供物业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打造“大小共生”、各类型企业互助互补的创业生态系统。加强与长三角各类创新功能平台的深度融合对接,成立长三角中以创新园合作联盟,建立产学研转移承接机制,加强与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杭州)、苏州产权交易所等第三方创新服务机构、平台的深度合作,形成区域创新服务网,共同推动长三角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区内大学、科研机构与以色列企业、创新机构、大学的深度合作。

园区二期载体智创TOP

市场运作机制才能有效释放发展活力。在政协委员们看来,应引入社会资本,探索“产业引领、基金操盘”的园区开发新模式,由政府主导、上市企业牵头,设立推动产业升级的专业化产业基金,重点投资园区高科技产业,并向周边辐射。此外,还要创新运营机制,吸引各类高水平、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参与园区运营,紧贴市场,委托市场化公司从事园区的招商、管理,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多途径提升招商引资能力。引入多元主体,鼓励科研院所设立面向市场的二次研发的新型研发机构,以“二类事业单位”身份,参与科技成果转化,鼓励跨国公司在园区成立众创空间,引入以色列知名孵化器入驻园区,引入民非科研机构,参与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相关市场竞争。

以优势政策引进培育创新人才,把中以创新园打造成一个“人才特区”。政协委员们建议,应加大人才认定、申报改革突破力度,园区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权、特殊人才直接申报权等方面争取市级支持,将审批权下放到普陀区,探索“人才额度”管理机制。针对境外人才,努力争取市里的外国高端人才名额;针对境内人才,探索“户籍额度”管理机制,按照年度户籍指标额度给予全区重点人才落户权,对重点人才、特殊人才实行居住证专项加分政策,缩短“居住证转户口”的年限。此外,还要吸引全球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争取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内关于集聚全球青年人才的相关政策,在中以创新园内复制推广。设定境外人才认定办法,提高境外人才就业便利化。探索高端紧缺人才节税政策,针对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的相关以色列籍高端紧缺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补贴政策。

园区能否成为一个“创新特区”?政协委员们大胆设想,建议围绕中以创新园,针对特定领域、制定特殊政策、推进特殊机制,在人才、资金、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特殊制度安排。探索运用电子围网、公共保税仓库等方式,加快探索通关便利化制度,对符合规定的企业自用研发设备和进口研发耗材实施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建设“互联网+服务贸易”引领示范区,打造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性贸易措施信息平台,积极推进技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栏目主编:王志彦 文字编辑:王志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