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 | 食堂“变奏曲”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叶欣严 2019-10-31 15:31
摘要:那时候最被人羡慕的职位居然是食堂的洗碗工。

新学期伊始,当我看到新一届学弟学妹们兴高采烈奔向食堂排队打饭的样子,不禁想起妈妈和我讲述二十多年前她中学时期在学校食堂就餐的情景。

“我们那时候哦,买大排都是要靠跑步去抢的。”妈妈说起自己的中学生涯,跑步去食堂排队是她提到最多的,她甚至夸张地说很多同学的800米成绩都是靠每天三次跑步去食堂练出来的。听到我夸耀我们学校食堂每天早中晚都有10多种丰盛的饭菜时,妈妈每次都露出羡慕的表情,“我们那时候红烧大排和糖醋小排都是排队在前一半的人才能买到,去晚了连肉圆都没有……”

妈妈告诉我,她们读书的时候买饭要用“饭票”,买菜用“菜票”。开学初,大家都把自己一学期要吃的粮食交到粮管所里(每个人的粮食都是限额的),然后可以领一张“迁粮证”,凭这张“迁粮证”就可以到学校总务处购买一定数量的“饭票”。饭票是限量供应的,早上的馒头一两饭票一只,中饭和晚饭女生一般是二两饭票,而菜票是可以拿钱买的,大部分同学一个月的菜票大概是100元左右。男生们的饭票经常不够用,便拿菜票和女生交换。妈妈告诉我,她以前一个月吃饭通常只花五十到七十元钱,因为周末回学校的时候会带辣酱、笋干等不容易坏的菜,冬天的时候能吃两三顿。而且学校食堂并不是天天都能买到大排等荤菜,有时候还都是两三个同学一起“搭伙”吃一份荤菜和两份素菜,这样就能省下不少钱!

听完妈妈的种种“诉苦”,我不禁感叹现在我们学校食堂的菜肴可真是太丰盛了,她们那时候的食堂伙食太差了。谁知,妈妈又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我外婆时代的食堂,“不比不知道,比比就知道什么是幸福了。”

妈妈告诉我,外婆小时候大家吃的还都是村里食堂的“大锅饭”,就是村子里所有人都在一个食堂吃饭,但是那时候饭菜经常不够吃。饭根本不是我们现在这样的又白又软的白米饭,而是掺杂了玉米渣滓、豆渣等又硬又粗的“杂粮饭”,菜基本上也只有青菜、豆腐、辣椒、茄子,肉类等荤菜一个月也吃不上一两次。那时候最被人羡慕的职位居然是食堂的洗碗工。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洗碗的人最后还能“品尝”到留在锅里的一些食物残渣。外婆曾经说过,为了当这个洗碗工抢一块锅巴,村里的人还打过架,那些吃不饱的男孩偷偷去生产队的饲养场偷吃牛饲料,经常被抓住打一顿。“那时候,饱饱地吃一顿白米饭就是过年时最大的愿望。”外婆说。

想想妈妈读书时拼命跑步只为了在食堂吃上一块大排,再想想外婆小时候就算拼命跑,到了食堂也吃不到白米饭,我们现在的食堂真是太丰盛了。即使有时候下课晚了,虽然有些我爱吃的菜没有了,但是还有六七种不同的菜可供我们选择,而且课间还有点心饮料提供。

外婆小时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妈妈读书的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而我们现在是生活在新世纪新时代,所以三代人对食堂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从吃不饱饭,到吃不上好菜,再到现在提倡“光盘行动”,怕大家浪费食物,这真是一首“食堂变奏曲”啊!

当我们能在宽敞明亮、有着空调的食堂,吃着丰富美味的菜肴时,我们不能忘记这背后几代人的艰辛奋斗。

作者为上外附中东校初一(2)班学生

指导老师 李晓燕

欢迎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活动。请在上观新闻APP首页底部点“专题”,进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栏内了解征文详情,浏览征文作品。

栏目主编:陶健 文字编辑:王艳辉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