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从“苏大强”到倪大红:像一张白纸一样对待每个角色
分享至:
 (9)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9-10-26 08:55
摘要:中文版话剧《安魂曲》来沪。

见惯了荧幕上的“苏大强”,乍一看到现实中的倪大红,格子衬衫、鸭舌帽、黑框眼镜,猛然有点儿“反差”感。“从毕业到工作,我一直成长在舞台上,一直在戏剧中游走。”在美琪大戏院后台休息室,他谈起从荧屏到舞台的跨越,语速慢条斯理,偶尔陷入短暂的停顿与深思,“在舞台站上1分钟,那你在镜头前站上10分钟就是可能的。”

10月25日至27日,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由以色列新生代导演雅伊尔·舍曼执导的《安魂曲》中文版登台美琪大戏院,倪大红与孙莉出演剧中主角。

经历妻子去世,老工匠有了很大转变——从对妻子漠不关心到怀念妻子,伤心的亲人们只能在回忆和幻想中寻找到温暖。

“让自己成为一张白纸”

在很多个场合,比如许知远的访谈节目《十三邀》或是上海演出开始前的短暂采访,倪大红提到参演《安魂曲》的感受时,都会说到一句话——“让自己成为一张白纸,在排练场像学生一样不断地吸收”。

《安魂曲》大名在外,是以色列剧作家汉诺赫·列文在生命尽头的巅峰之作。列文将契诃夫的三部小说《洛希尔的提琴》《苦恼》和《在峡谷里》的片段糅合改编成话剧,讲述三个承受着“死亡”境遇的故事。话剧自1999年在特拉维夫首演以来,一直被视作经典,并曾数次来华演出。

倪大红在剧中饰演刻薄的棺材铺老工匠,他精于算计,颈前始终挂着一个算盘。在垂垂老矣的暮年,当他为老妻打造棺材时,才意识到自己一生都没有怜爱过她。倪大红说,自己一直很喜欢《安魂曲》,“有生之年能够创作这样一部话剧,不说在戏剧舞台打上了一个句号,其重要性也不亚于此,我不确定将来还有没有这样的一部剧目在向我招手。”中文版《安魂曲》前后筹备历时5年,对于剧中“老人”的饰演者,制作人李淑俊一早就认定非倪大红莫属,但由于他的档期原因,直至今年才最终敲定。“可以说,《安魂曲》这出戏也等了我好几年。”

出演《安魂曲》是倪大红首次与外国团队合作。“服装、美术、灯光、音响,全都是国外的,这是头一回。”倪大红笑笑,“在排练场,老蹦出自己的想法,怎么让它更能体现出我国的特色。”他自诩“老派演员”,排练过程不算难,难的是自己与自己较劲,“虽然这是个国际化的话剧,但通过前面几场演出,我想让台词更生活化一点,更靠近汉语的节奏、语速,让它更民族化一点。”

倪大红、孙莉等演员谢幕。

在荒芜、贫瘠中直面“死亡”议题

很多人问起倪大红,话剧演出与影视剧的表演有什么差异?在他看来,戏剧舞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说:“我一直在寻找我想体现的倪大红的表演。”

看过演出的观众都知道,《安魂曲》的舞台布景很简单,地上是木板圈出的圆形斜坡,上面分布着矮凳等物件,黑色幕布悬吊在圆形钢丝上,顶上的灯光也围成一个圈。这同样是倪大红喜欢的设计,“角色的活动围绕圆形舞台进行,人们在上面循环往复,如同生活的周而复始”。

进组前,导演雅伊尔并不认识倪大红、孙莉等中国演员。“这是一个优势,我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也不会给两位明星演员不同的待遇。”他说,“在排练厅和剧场里,中国演员谦逊而努力,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排演环境。”在他看来,《安魂曲》旨在讨论人性本身,列文用讽刺的喜剧手段表达着对“错失机会”的思考;因此他把剧中角色置于一个荒芜、贫瘠的环境中,去探讨“死亡”这一直击灵魂的主题。对于剧中不断萦绕着的悲伤,他也要求演员的情感表达要克制,不将角色的痛苦直接展示出来。“就像蚂蚁们一直做着属于自己的工作,如果有蚂蚁死了,把它的尸体拖回去后再继续忙碌,它们不显露悲伤却不代表悲伤不存在。”

结束上海的演出后,《安魂曲》剧组将继续完成2019年秋冬季巡演。此次巡演自10月18日亮相中国(宁波)海丝国际戏剧节起始,途经宁波、上海、杭州、苏州等10个城市,演出共计21场,全程历时75天。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蒋迪雯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