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中国网民数已达8.54亿,虚拟的网络空间绝不能成为治理真空
分享至:
 (3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一玲 2019-10-23 06:21
摘要: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是网络空间治理绝不能成为真空。网络文化治理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月20-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牵头编著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简称《报告》)在会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的比重超过30%,截至2019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达到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2%。由此可见,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大国。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促成了网络社会的形成和壮大,网络深刻重塑着当代社会信息生产与流通、社会交往、思维行为模式以及社会生活的其它诸多方面,也塑造了文化新的样态——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依托信息技术在网络空间中生成的文化活动、文化观念、文化产品等的综合体。有学者认为,互联网既是一套具体的技术设备,又是一种巨大的文化系统。网络文化在社会智慧化发展的背景下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养料”,也使得文化得以进行虚拟化表达和呈现。信息科技与现代社会的深度融合,已经促使网络文化呈现出新的特质和成长逻辑,从跨时空界域无缝对接、互联衍化到虚拟与现实世界深度交互、超越场域的多维互动,充分显示出网络文化重塑人们价值观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文化促进了价值多元

价值观是一种文化中最为稳定的部分,在文化的变迁中往往呈现滞后性质,而文化价值观变迁的完成往往标志着文化变革的实现。在网络文化的传播中,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得各种文化及价值观信息都得以在网络空间中“入场”,并在其中飞速传播。

尽管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个体价值观也会受到网络社区环境的影响。网络世界中青年人热衷于为自己设定网络身份、兴趣标签。在网络社区圈子之中,信息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渗透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并有可能在接受这些价值观影响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价值序列的改变,将认可的价值观构建到自身的价值体系之中。同样,对于这些文化及价值观信息的发布者而言,由于其运用网络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规范,网络技术的特性、规范及其应用效果等也会渗透到其行为及思想中,最终也会影响其自身的价值观的构建。

网络如果只以一种技术形态的方式存在,本身不具有意识形态性。但是其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传播的是具有一定意识形态的文化,那就不再具有中立性。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网络化程度的提高,各种社会思潮借助网络传播工具纷至沓来。在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下,“泛娱乐化”及其所蕴含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消解一切意义、深度与崇高,对个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网络文化的发展中,价值观的变革则会因为信息技术变革及其空前的影响力而加速,由此推动了虚拟社会中个体的价值多元。

二、网络文化加剧了价值冲突

网络空间更像一个开放性的价值场域,各种各样的价值观都在网络空间中找到了立足之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社会中的多元价值观本质上是现实世界的反映。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不是截然区隔的两个世界,它们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现实世界中的多元利益分化必然会形成多元的价值观,而全球化的多元文化传播也势必会形成多元价值并存的格局。

网络空间信息传播“去中心化”“符号化”的表达方式等特性促进了多元价值观的传播,同时加剧了多元价值之间的间接或者直接的相互冲突。在个体层面,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与现实社会脱节,出现了价值迷茫,甚至产生了价值认同困境。在国家层面,作为价值输出和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媒介,网络空间成为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领域。网络社会早已被视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网络战”“数据战”“信息战”也已经成为新的热点词汇。网络文化安全的观念逐步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这些都反映了现实世界和网络空间中价值冲突的加剧。

三、加强网络文化治理刻不容缓

伴随全球化时代信息跨越国界流动,网络世界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文化空间,其也是一个全新的信息赋权场域。网络社会中巨量信息水平化流通,多元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平权化”的虚拟空间中得以有效传播,获得自己忠实的网络拥趸。全媒体时代各类传播工具使线上与线下互动频繁,推动着网络文化的繁荣,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和谐的网络异化现象。网络空间存在的文化污染腐蚀网络主体的心灵,个体的价值迷茫易于使其自我意识在网络空间中丧失,从而出现网络主体异化、网络文化蜕化等现象,亟需进行网络文化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的信中提出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的期许。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是网络空间治理绝不能成为真空。网络文化治理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其价值承载于网络生存和网络交往,驱动于批判和创新精神。我们应加强网络文化治理,在网络空间唱响并弘扬时代主旋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消解网络异化现象,烘托网络红色文化正能量;在推动网络文化健康交流的同时,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管与引导,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新空间,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