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三年前因拆违被“封门”的元龙音乐书店,如今开进了武康大楼
分享至:
 (1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9-10-19 09:07
摘要:全新开业的元龙书店,何尝不会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许多人正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座城市最柔软的一隅,为城市留一盏灯。

10月18日上午,元龙音乐书店新店开业了。

这次的店址位于淮海中路1852号,闻名遐迩的武康大楼。新店在大楼底层,与大隐书局、老麦咖啡为邻,出门左拐就是武康大楼入口。而就在书店开业前不到20天,这座邬达克设计的历史保护建筑,刚刚完成了一次隆重又精心的修缮。

一家在上海经营了26年,专精于音乐作品的书店,开进了在上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标建筑,背后的意义,远不止一家书店的迁移变换。


(一)

从被封门,到进驻武康大楼

“意外,绝对意外。”王务荆今年已经77岁。1993年,她的丈夫汤元龙在复兴中路1350弄开设了元龙音乐书店,为附近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以及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专业音乐资料,别处鲜见的欧洲原版乐谱是书店最突出的特色。

2016年,元龙音乐书店复兴中路大门关闭后,读者改从书店“后门”进入。 记者2016年8月曾跟踪报道“封门”后的书店状况——除了出入口变化,一切如常。 ( 舒抒 摄)

书店刚刚开业的上世纪90年代,“破墙开店”后申请临时经营许可,在上海颇为普遍。然而近些年,随着环境综合整治,对商户经营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化、精细化,元龙书店也因经营场所实属违建而被“封门”,读者改从弄堂进入书店“后门”。2016年8月5日,解放日报曾刊登《风貌区保护如何体现“有序包容”》一文。如何让一家有需求、有情怀的书店以合法合规的形式再次敞开大门,讨论从未停止。

今年7月22日,徐汇区区长方世忠和工作人员来到复兴中路上的元龙书店。当被问及自己对书店的经营有什么期望时,王务荆有些惊讶。“我跟区长说,我们的期望很简单,就是复兴中路上的大门是否有办法重开,当然前提是一切都符合制度法规。”让王务荆更意外的是,徐汇区给出的新店选址,是鼎鼎有名的武康大楼。

新店开业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由于汤元龙去年以来身体抱恙,书店的日常经营一直由王务荆和6名老员工负责。书店在音乐学院隔壁开设了20多年,积累了数不清的老读者,店员们对“熟面孔”们的需求、爱好都一清二楚。但来到既熟悉又陌生的武康大楼,任何人都吃不准,这里除了人流量大之外,到底会有哪些人走进书店、买走什么书,新顾客的鉴赏偏好和兴趣爱好又是无从得知。

10月18日,元龙音乐书店武康大楼店开业,一批书店的老读者自发前来,身体康复一些的汤元龙坐在轮椅上。老朋友、老邻居跟汤元龙、王务荆说的最多的,就是“要当心身体”“勿要太辛苦”。  (上图: 舒抒 摄;下图:徐汇区供图)

“这些都要靠我们摸索,从实践中得出,现在凭空想象真的很难。”王务荆告诉记者,武康大楼新店的选书取向仍以理论、高端的音乐图书为主,依旧会有不少原版最高级别的乐谱,也有面向孩童的普及性乐谱。

不过,新店里已经有了些新尝试。汤元龙的女儿汤苑青是一位旅居海外的摄影师,这次专程为了新店回国。武康大楼的店内,落地书架上有好几排宝蓝色的乐谱,非常庄重夺目。而一旁摆放的原版摄影集、画册,正是作为视觉艺术领域专业人士的汤苑青,专门从上海外文书店精心挑选而来,为周边的游客提供更多样的选择。

新的元龙书店里也有了海外进口的原版画册、摄影集。  (舒抒 摄)


(二)

虽然小众,却不是“高岭之花”

将一家“小众”音乐书店开设在武康大楼,徐汇区的确经历过一番深思熟虑。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蒋艳告诉记者,新店开在哪里,更能体现元龙音乐书店的文化价值和辐射效应,是政府相关部门着手解决书店因产证问题而始终无法开门营业的切入点。此时,正经历保护性修缮,恰好需要调整底楼沿街商户业态的武康大楼,成为最理想的选择。

“商务委、文旅局、产权方进行过多次协调,但大家都认可武康大楼应该承载的文化内涵,最终有了今天书店的诞生。”

元龙音乐书店店员贺文英(左)和书店财务毛玲玲

书店新的营业执照就挂在收银台边     (舒抒 摄)

川妹子贺文英已经在元龙书店工作了16年。站在崭新的招牌和摆满祝贺鲜花的收银台前,小贺脸上抑制不住得欣喜。她告诉记者,目前武康大楼新店里的3000余种品类图书,都是从复兴中路老店的2万种藏书中精选而来,涵盖音乐、艺术和哲学领域。其中,音乐品类占到90%,还有10%是绘画、摄影等视觉艺术书籍。如果读者在新店找不到想要的书,还可以请工作人员调货,甚至联系海外的出版社查询。

开业第一天,不少读者看了前几天的媒体报道慕名而来。家住嘉定江桥的蒋先生早上9时不到就出了门。这位社区合唱队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想找寻一本专门教授合唱技巧的入门书,恰好从新闻中得知,自己以前常来的武康大楼竟然开了一家音乐书店,于是赶在开业第一天来找书。在他看来,书店与武康大楼的气息异常合拍。

读者在武康大楼新店内查找乐谱

孙阿姨则是音乐家巴赫的忠实粉丝。她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觉得弹一般的练习曲意义不大,想找找有没有适合自学的谱子,就来这里看看。“没想到遇到开业首日,真不是来‘噶闹忙’,就是专程来找书的。”

“找书”,是元龙书店读者们身上独特的共性。贺文英介绍,复兴中路店会继续为专业人士、音乐学院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音乐资料,武康大楼店则会面向更广大的群体来选书和服务。书店仍旧“小众”,但也绝非难以亲近的“高岭之花。”


(三)

老店重开,丰富文化消费格局

元龙音乐书店代表的文化消费趋势显而易见:需求愈发精准,爱好愈发细分。

上海外文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斌对此深有感触。经徐汇区相关部门牵线搭桥,上海外文书店成为元龙音乐书店新的合作伙伴,下一步将帮助元龙引进更多原版乐谱,对接海外高端出版资源。同时,外文书店也会根据元龙书店的需求,尤其是上海本土专业读者对德国、奥地利等国原版乐谱的需要,协助引进一批高品质出版物。

距离元龙书店不到20米,还有一家已经在武康大楼坚守了三年的书店——大隐书局。巧合的是,元龙书店开业当天中午,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刚巧路过武康大楼。“没想到这么快开业了,进去转了转,环境很好,内容很充实,祝贺!”  刘军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2016年5月,大隐书局在武康大楼初开业时,很多书迷都说,不远处的上海图书馆终于有了来自街角的“呼应”,另一头的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也仿佛有了可以“隔空对话”的寄托。书香开始在车水马龙的淮海中路蔓延。而今,新来的隔壁邻居也是一家书店,这在刘军看来,是桩大好事。

“老店新址重开,这片街区也有了一家高品质的专业书店,丰富了衡复风貌区的文化群落,也承载了上海乐迷对音乐专业知识补给的需求,让这片区域的文化内涵和格局更加完整。”当被问及新书店是否会成为“竞争对手”时,刘军马上纠正了这一措辞。“对上海这样一座超大城市来说,书店的数量永远是少了,而非多了,书店之间不会存在‘对手’一说。”眼下,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认识元龙书店这位新邻居。

新店开业当天,一些读者购书后邀请汤元龙、王务荆签名,特别关照“能不能签上今天的日期留作纪念”。多年来书店主打的欧洲进口原版乐谱,也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书架上。  (均 舒抒 摄)

在出版领域从业多年,顾斌近年来愈发感受到上海人对文化消费的需求的“挑剔”——这是一种褒义的需求变化,因为越来越多专业读者的出现,也在推动老牌出版社不断要求进步。“现在实体书店的确不好做,但我们的感受是,只要每一家店作出特色,在‘专精特’上作出自己的品牌,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较为平稳的生存。”与元龙书店的合作,则让外文书店对于细分市场有了更坚定的认识。在乐谱、视觉艺术之外,下一步出版社也将针对不同消费群,引进一批让本土读者更有新鲜感的作品。


(四)

留一盏灯,守护城市最柔软一隅

眼下,刚完成精心修缮的武康大楼浑身散发着一层淡淡的光晕。而更让人羡慕的,或许是如今的00后、10后们。当80后、90后记忆中的武康大楼底楼,还是原先的药店、床上用品商店,新一代“上海小囡”的记忆中,这栋大楼已经被两家书店、一家咖啡馆和一片清澈、没有架空线的上空包裹,似乎这幢快要100岁的邬达克经典建筑,就是应该被这些温柔的“邻居”陪伴,悉心呵护。

开业第一天,不同人眼中的“元龙书店武康大楼店”已经有了不同视角。荷兰摄影家罗伯特·凡德·休斯特当天作为汤苑青的好友出现在店中,顺便充当了一回现场摄影。这位出版过《中国人家》的摄影大家说,走进武康大楼这间书店,仿佛走进了欧洲任何一座城市的街角书店一般。但外面大马路上传来的车水马龙声,却又是独特的“上海风味”。

新(上图)老(下图)元龙书店对比

元龙书店新址选在武康大楼,几乎令所有人都感到吃惊,包括店主汤元龙本人。外文书店总经理顾斌这样看待政府主动将文化地标与文化实体的结合:不是随便喊出的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举措。这样的趋势,让文化单位感到了实打实的鼓舞。

这些激动和惊讶之情似乎都不难理解。毕竟,过去十年来,我们已经见证了太多有关书店的风雨飘摇。当香港赤鱲角机场内的Page One书店关闭,人们开始担心北京三里屯的Page One能否继续坚守。当上海福州路上24小时开放的大众书局歇业,光合作用书店退出全国市场,人们又担心被绿荫环绕的南京先锋书店可否冲破难关。在上海,驻守徐家汇商圈的衡山·和集,番禺路幸福里中的“幸福集荟”,同样是人们关注的对象。

元龙音乐书店新店一角

收获外界的担忧之余,书店本身也在奋起。已经在武康大楼坚持3年的大隐书局,在临港自贸新片区早就有了“孪生兄弟”。此刻的大隐湖畔书局,正随着新片区带来的机遇、人气和希望,变得越发生机勃勃。但谁又能说,拥有一座精品书店的滴水湖畔,何尝不让在此居住、生活的人们觉得,这里从来不是被上海城市生活“遗忘”的地方。

书店,是任何一座城市的灵魂所在。人们最终都会发现,城市的更新、变化,都将与书店产生千丝万缕的关联。比如徐汇日前发布的夜间经济发展方案,将每天18时至22时的4小时作为夜经济的“主体时段”。但元龙书店武康大楼新店,目前只营业至晚上7时。若今后夜间来光顾的白领乐迷、游客越来越多,书店是否会调整营业时间?书店的回答是,一切尚在摸索,一切皆有可能。

唯独精于音乐,是元龙书店的坚守。这份坚持了26年的“固执”,却在当下文化消费越发精准的大趋势中,有了先发优势。事实上,无论哪个领域,向精细化迈进,都是发展愈发成熟、成长环境越来越友好的体现。上海近来出现了全国首个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标准,徐汇区不久前发布了上海首个餐饮行业外摆位试点经营管理办法,都是行业发展精细化、专业化的体现。

因而,眼下政府部门对一家小众音乐书店的支持,折射的其实是社会对更广泛需求、爱好的尊重。全新开业的元龙书店,何尝不会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启——许多人正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座城市最柔软的一隅,为城市留一盏灯。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舒抒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