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为什么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选择《战上海》作为开幕大戏?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诸葛漪 2019-10-18 07:49
摘要:国际化视野下的海派杂技新难奇美绝

从100分钟到85分钟,今晚(10月18日)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的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将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大幕,全新版本更为紧凑,以国际化视野开启红色记忆之门。用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俞亦纲的话说,“小人物大格局,小切口大情怀,打造海派杂技与国内外观众交流的新平台”。

以杂技艺术手段全面展现上海解放战役,这是第一次。《战上海》总编导李春燕感叹,杂技讲故事不容易,让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杂技演员饰演70年前的人物更不容易,为此主创团队先后在高桥烈士陵园、龙华烈士陵园等地采风,逐渐对这段历史史实有了深刻理解,再结合自己的揣摩,“最后不是在演,而是被角色带着一步一步向前走。”《战上海》创排期间,男主角王怀甫郑重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

从试演到踏上艺术节开幕式舞台,《战上海》剧本修改十余稿,原来的8幕缩减为7幕,缩减画外音篇幅,更多以杂技艺术本体再现解放军战士江华和地下党员白兰等攻坚战斗、保护发电厂等重要城市设施的故事。从春到夏再到秋,《战上海》一直是996的“战斗模式”,高强度排练让演员们身处空调间仍然汗流浃背,大家憋着一股劲,谁也不肯先休息,甚至有演员带伤排练。

试演阶段,剧组不断听取观众和专家意见修改打磨。不少人在进剧场之前都有疑惑:杂技不能开口,拙于叙事,究竟如何表现红色题材?看完演出后,大家惊喜发现杂技的表演形式空间非常大,尤其是对力量和技巧的展示,与红色题材有一种天然的契合。在9月的第4届中国杂技艺术节上,《战上海》深受观众好评,“小时候看过电影《战上海》,今天跟着孩子们一起观看精彩的杂技表演。既有表现战争场面的惊险,也有唯美的画面。意料之外的惊艳”。

编剧董争臻介绍,《战上海》在杂技剧中首次使用软梯技巧,为保护上海城市完整,解放军不使用重武器,在“铁骨攻坚”中,演员在6根绳梯攀爬,展示各种高难度动作,最终拿下苏州河畔大楼控制权。敌人在暗室密谋炸毁电厂,沙盘瞬间变成废墟;白兰从红色电话亭消逝,靠的都是神奇魔术。大街小巷追捕,演员们穿越弄堂晾衣杆,可见滚地圈影子。接到白兰的情报后,江华率领突击队连夜出发去保护电厂,雨夜飞渡苏州河。主创团队从苏州河防撞桩获得灵感,设计形似梅花桩的道具,借此渡河,实现舞台表演的高度写意。江华思念白兰时,一段高难度双人绸吊动作则是上海杂技团看家绝活。国际饭店晚宴上,女演员穿着高跟鞋在爬竿上演绎探戈,充满海派风情。最新修改中,黄包车追逐改为更有技巧性的自行车,也让人拍案叫绝。剧末,一只真正的白鸽飞到主人公的指尖,巧妙化用驯兽技巧。难怪白兰扮演者沈思思骄傲地说,“亲朋好友们先睹为快,惊叹‘像在看电影’”。

“《战上海》让海派杂技的新难奇美绝,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和故事、戏剧真正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活生生的人物,有戏剧矛盾。”董争臻强调,全新版本《战上海》,更强调正义与非正义之战,保护大众与城市不受破坏等世界共通理念,为今后剧目“走出去”奠定基础。

《战上海》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以来首次选择杂技剧作为开幕演出。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表示,在国际顶级艺术节中,新型杂技剧成为大趋势,中国杂技技艺在世界舞台独树一帜,具有高标示度。《战上海》在传统海派杂技基础上全新创作,以丰富多变的肢体、紧追世界新马戏潮流的舞台语言,感染年轻观众。她期待,《战上海》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引发心灵共振。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