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接过“终身成就奖”,王文娟们为何要说这样一番话
分享至:
 (1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9-10-17 06:31
摘要:“台上演戏要复杂点,台下做人要简单点。”

时隔五年,上海再一次郑重颁授上海文学艺术奖。星光熠熠,这是名家大师们的又一“高光时刻”,而留给人们的,却不仅仅是“高光”。

很有意思,几位得了至高荣誉的老艺术家在台上亲致或由人代致的感言,没有太多豪言壮语,也不算波澜起伏。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人生,哪一个不曾叱咤风云?但到了回望之时,发自心底的、令人感触更深的,却是那些“淡淡的感慨”——

陈少云说麒派的精髓,短短八个字:“真情实感,浑身是戏”;

黄宗英要跟巴(金)老、(黄)佐临等师长们报告的,是“小妹做到了”;

周慧珺的弟子,复述了老师曾在五年前同样场合说过,自己“一生很简单,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书法”……

这些感慨,恰好能概括成王文娟的一句话——年逾九旬的越剧大家开口就说:“台上演戏要复杂点,台下做人要简单点。”

倒真像苏东坡所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然而“非是平淡,灿烂之极也”——艺术的事,台上复杂,台下简单。不厌其烦于艺,而淡泊名利于人,这是自古倡导的“艺德”,也是真正的大师巨匠得以成功的不二之道。其背后,有人生的辩证法,也有一种向着理想的、纯粹的“执念”。

对艺术家来说,有一份“执念”,其实是极为幸福的事。

“我自己天资平平,无非肯下一些纯粹的‘笨功夫’,如果说是略有些成就的话,只不过是这辈子没有什么太多杂念,把有限的能力,全部投入到越剧事业中去而已。”王文娟这段话,当然谦虚,但骨子里透着一种自信和骄傲——能倾其一生专注于一项有意义的事业,能留下后人绕不开去的经典,能为文化的传承与绵延接上不可或缺的一棒,对一个艺术家,甚至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夫复何求的境界。

真正的艺术家,“浑身是戏”,留下的却不仅是戏。半个多世纪前,傅雷坐在上海江苏路的书斋里寄语长子傅聪:“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句话后来因《傅雷家书》的走红而传遍大江南北,甚至被人当成了可堪模仿的“教子之道”。其实,日后真的成为一代名家的傅聪知道,翻译家父亲的这句话,是讲从艺之道,也是讲为人之道。

“人”与“艺”从来都是不可分的,伟大的艺术里头,总是闪耀着伟大的人格。而这种伟大的人格,未必是世俗意义上的尽善尽美,也未必都要做出怎样的鸿篇巨制,说到底不过两条——虔诚做事,单纯做人。

“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这是今天众多文艺工作者的座右铭。这句话很宏大,但同样很具体,何以“无愧”?要拿出像样的作品;而何以拿得出作品?先要做像样的“人”。人无完人,但一个真正有志于艺术的人,应当是一个认得清方向的人,是一个敢于摆脱功利心的人,是一个将真、善、美视作终极追求并敢于为之付出心力、施展想象的人,是一个不流俗的人,是一个有趣味的人,当然也是一个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磨砺的人。

能被称作大师者,多半要有这样的质素;也唯有让更多人具备这样的质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都市”才能得以成型。

上海是文艺重镇,历来是“大码头”,也要做“强源头”。这里诞生过许多经典,见证过无数传奇,而最可贵的,是这里留下了一代代的名家大师,同时培养着一代代的才俊新秀。“上海文化”是一块金字招牌,要把它擦得更亮,就看这里有没有更多“复杂”的“戏”,和背后“简单”的“人”。

我们对大师们发自心底的致敬、对名家们由衷而起的欢呼,需要转化成一种“见贤思齐”的意识,在从事文艺——或是其他各种工作时,对那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追求心向往之,对那种纯粹、向上、非功利的境界心向往之。

题图来源:蒋迪雯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