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故事首度搬上舞台:今晚话剧《髓·愿》穿梭时空讲述平凡人的不凡事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2019-10-04 19:52
摘要: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上海分库已累计实现捐献467例,其中涉外捐献22例。话剧由上海话剧中心著名国家一级导演周小倩执导。担任主演的三位“白玉兰”获得者,以真诚交流的表演方式,演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面对传统观念压力,用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抒写青春赞歌。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大爱故事,首度被搬上舞台。今晚,话剧《髓·愿》用大胆写实的风格、细腻的人物刻画、丰富的舞台语言,“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当剧中演员谢幕、角色原型登台亮相的那一刻,全场观众不约而同起立,以最热烈掌声致敬。场外,数十位青年朋友争先恐后,报名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部由上海市红十字会出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倾情演绎、以真人真事为剧本的现代都市公益话剧,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演绎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大爱故事。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上海分库已累计实现捐献467例,其中涉外捐献22例。上海是我国首个捐献超过100例和200例的省级分库。活动同时向23位获得2018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颁发荣誉奖章。副市长宗明出席活动。


金山好人现象:只要配对成功,没有一人“悔捐”

《髓·愿》的舞台背景,独具匠心。巨大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了万家灯火的世俗百态。没有舞台灯光映照时,背景一片漆黑,意喻着白血病患者面对死亡的痛苦和挣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承受着家庭及社会的压力。当灯光再度亮起时,暖色调背景又展现出希望、活力与欣欣向荣的景象。

金山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故事,已成一段佳话,并形成了“金山好人现象”。早在1998年金山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以来,已有7887名青年登记入库,41名志愿者与患者配对成功并实施移植。去年,全市第4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金山产生;今年,全国第8000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诞生在金山。在这片土地上,平均每两万常住人口就有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创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好人现象”,更难能可贵的是,凡是配对成功的志愿者,没有一人悔捐。

记者了解到,这部话剧由上海话剧中心著名国家一级导演周小倩执导。周小倩曾执导过《生命高度》等多部经典话剧。担任主演的三位“白玉兰”获得者,则以真诚交流的表演方式,演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面对传统观念压力,用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抒写青春赞歌。


三个时空十个人物,讲述志愿者不平凡的故事

一根线索、三个时空、十个人物,串起平凡者不平凡的故事。《髓·愿》讲述一群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故事,他们源自真人真事,充满爱与温馨。这其中,有的人,因为亲眼目睹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对无望而抱憾离世,从而决定改变自己人生职业的方向;有的人,每日在病魔的折磨下苦苦挣扎,渴望奇迹的发生;有的人,因为误解而放弃捐赠,却又感到良心不安;有的人,面对家人的质疑和阻碍,左右为难……

冯琳,医务工作者,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全国第4634例,上海第318例。2001年入库,在等待了整整14年后,2014年10月她实现捐献。作为资深俱乐部成员,14年期间,冯琳结识了同为俱乐部成员的先生,收获了爱情,拥有了双胞胎宝宝。

周超,可爱女孩的爸爸。2006年如愿加入中华骨髓库大家庭,2012年实现捐献。2015年,周超再次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分库的电话。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他,有位患者已接受过移植,但恢复过程中免疫力低下,需要淋巴细胞移植,患者只有15岁,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全国范围内只配上他一个人。周超没有犹豫,没有抱怨,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再次为这位男孩撸起袖子。他深情地说:“我第一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成功的,好事要做到底!”

瞿森,2016年在晋元高级中学组织的十八岁成人仪式上,他将对生命的尊重和生活的热爱,化为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实际行动。2019年3月,瞿森实现捐献。他坚定履行承诺,来源于学校教育,也得益于家庭对他的影响。他的伯伯瞿玉龙是上海市第5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建库初阶段的2005年实现捐献,他的爸爸瞿玉熊在2000年加入了捐献者资料库,瞿森一家,早就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结下了不一般“髓缘”。


爱需要延续与借力,“点滴”付出重燃生命希望

用爱点燃生命的希望与光明。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现和应用,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曙光。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疾病、部分遗传性疾病等75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早在1999年,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应运而生,成为全国首个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团队。截至目前,俱乐部已有712名会员,累计服务人数超过20万人。2001年,市红十字会、共青团市委联合开展“为了生命的希望工程——上海青年骨髓捐献志愿者行动”。

“爱需要延续,更需要接力!”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这样的认知贯穿于医院文化。作为上海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移植医院,华山医院有着浓厚的公益氛围。2006年,220名“华山人”集体留取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迄今,华山医院累计实现捐献者达7例,成为全市医疗机构中动员捐献人数、实现捐献人数双第一的医疗机构。当年,年仅18岁的复旦大学医学院学生陈莉,是上海分库建库以来年龄最小的捐献者,而今,她已经是华山医院超声医学科的主治医师。

在普陀区晋元高级中学,捐献造血干细胞已成为学生们最有意义的“成人礼”。自2004年至今的16年间,共有3743名学生和教师志愿入库,其中包括近百名少数民族学生。九位同学踏上工作岗位后,成功实现自己的承诺。他们用奉献见证了青春誓言,将心底的爱凝成一份份血样,用生命的点滴,为即将坠入黑暗的生命燃起希望。上海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部部长滕桂香说,而今上海正努力通过多种渠道,扩大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推广力度,希望有更多像《髓·愿》这样的好作品出现,让爱心接力成为年轻人的共识。

图片编辑:项建英
图片来源:市红十字会 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