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每天踩刹车千次踩到脚抽筋,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这些人努力着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19-09-27 14:53
摘要:过去40年来,上海的生活垃圾总量增长了8倍,达到全年900万吨,但上海目标是:用3年时间,培育2400万市民的分类习惯。

日前,徐汇区建管系统“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风采展示活动举行。两鬓斑白的老党员、年轻的85后环卫科长、建管系统挂职徐汇行政服务中心的“五朵金花”等党员干部分享了自己坚守岗位,在平凡工作中干出突破性、创新性成就的故事与感悟。



“三代同堂”讲述重大工程变迁

当天恰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三角总部暨上海总站在徐汇滨江挂牌成立,而在徐汇的区域发展历程中,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为徐汇的城市更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会上,徐汇区建交委原主任许建华、原区旧改办专职副主任沈玲玲、区建管委副主任陈超等三代建管系统干部现场讲述了他们的经历。

许建华担任区建交委主任时,历经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与举办。他将当年徐汇建设者们的奋斗任务概括为“7654321”:世博配套的“七路二隧”项目贯通;迎世博600天市容环境建设,涉及102条道路的整治;5条轨道交通线涉及徐汇辖区内28个站点的腾地和建设;徐家汇、上海南站、漕河泾开发区、徐汇滨江腹地等4个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的前期开发;30万平方米成套房屋改造,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和外环生态林2个专项建设;1万户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及1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用房建设。

“建设系统的干部群众是一支有胸怀、有责任、有担当的群体。”老许寄语新一代的建设者,发扬建交系统工作者“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为徐汇和上海的城市建设不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左起许建华、沈玲玲、陈超

说话轻声细语的沈玲玲,曾是一位常年奋战在旧改一线的女干部。2014年,徐汇多年的城中村长桥南街启动旧区改造。通过广泛调查摸底,徐汇理清了每户居民的房屋结构、家庭构成、邻里关系,并将民家中的房屋情况、面积、安置人口等在基地透明公开展示。此外,徐汇还创新引入“科技+制度”手段,将安置方案、房源、签约结果全部公开,电子屏在旧改基地实时播放安置房的落实情况。这一做法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与认可,使徐汇最终如期完成了成片二级以下旧里的改造任务。

身兼徐汇区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办公室副主任一职,陈超对徐汇各个重大工程如数家珍——为了快速、高品质地建成未来浦西第一高楼徐家汇中心,徐汇建设者千方百计为超大、超深基坑的施工献计献策、保驾护航;为了让架空线入地工程更加精细,建设者们“在跳动的心脏上做手术”,被称为“都市柳叶刀”;为了实现水清岸绿的目标,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地在41条河道沿线和周边几十个小区加紧施工。

“正是因为有前辈的榜样力量,我们这一代才更要努力拼搏,担起新时代追梦人的使命与担当。”陈超说。



干垃圾减量程度好比“胖小伙变帅哥”


徐汇生活垃圾水陆对接、分类集运

“大家都看过电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故事的开头总是时间紧、任务重,最终都会峰回路转,但结尾必须留个彩蛋,告诉大家还有无数个新任务未完待续。”在“85后”党员曹丹俊眼中,上海今年举全市之力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与这部经典系列电影如出一辙,只是故事的主角换成了亲切的“上海阿姨和爷叔”。

身为徐汇区绿化市容局环卫科科长,曹丹俊在现场以TED演讲形式,讲述了徐汇干部群众如何应对垃圾分类这场“硬仗”。“过去40年来,上海的生活垃圾总量增长了8倍,达到全年900万吨,但上海目标是:用3年时间,培育2400万市民的分类习惯。”曹丹俊的演讲幻灯片上,一串简洁的数字直观地展现了垃圾分类的“看似不可能”。

曹丹俊演讲中

紧接着几张幻灯片上,“3年-32%”与“7天”两组数字相继出现。前者代表上海目标用3年时间实现生活垃圾减量32%,平均每年要减少11%的垃圾。与“减量难”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收运难”。曹丹俊现场为台下观众“科普”,上海坚持在分类收运的前提下实现干湿垃圾日产日清,即“一周七天,每天收运”,收运频率已经高于日本东京等垃圾分类执行较好的城市。

“上海人如何攻克这几组数字背后的挑战?我们来看看徐汇的垃圾分类成绩单。”曹丹俊介绍起自己的本职工作。今年上半年,徐汇200多名垃圾分类宣讲团成员开展了1200多场宣讲,覆盖近15万人次。有3万多名志愿者坚守在垃圾箱房前,对前来扔垃圾的街坊邻居作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和指导。“这些志愿者中,有上海本地人和新上海人,有外地租户和国际友人,也有阿姨叔叔和他们家里的小朋友。”

清运车跟车员郭贵辉每天要拖运4吨、吊装12吨垃圾,双手磨出了老茧。 

正是在这一全民参与的氛围下,徐汇达成了一组新数字:38%。截至今年8月底,徐汇全区湿垃圾、可回收物日均分类量增长近4倍,干垃圾量减少至日均680吨,减量达38%。“相当于一个200斤的小伙子,运动半年减重76斤。”

为了在分类收运的同时兼顾日产日清,徐汇128辆干垃圾车、64辆湿垃圾车的驾驶员与跟车工风雨无阻、日夜兼程,每天工作时长接近12小时。“驾驶员平均每天踩刹车不下千次,有人刹车踩到脚抽筋……湿垃圾跟车工一天要拖运近4吨重的垃圾,相当于半头成年大象的重量。”此时,全程简洁朴素的幻灯片上,出现了一张张环卫工人工作时的身影。“如果问上海如何做到垃圾分类,环卫兄弟们的双手就是证明。”曹丹俊生动的介绍令听众们频频点头,为之动容。

为了缓解脚部不适,清运车司机都穿上了布鞋。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徐汇区绿化市容局
题图说明:垃圾清运员郭贵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