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最美奋斗者”名单公布,这群上海入选者说:幸福源自奋斗,平凡造就伟大
分享至:
 (1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简工博 2019-09-25 22:04
摘要: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最美奋斗者”为每个人树立起奋斗的标杆和榜样:平凡如你,奋斗如你。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中国今天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亿万人民努力向前、不懈奋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背后是奋斗者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宣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今天,这份亿万奋斗者的杰出代表名单公布,上海推荐的于漪、马凤山、王逸平、包起帆、杨怀远、邹碧华、徐虎、秦怡、钟扬9人入选。

他们之中,有勇闯全新领域的拓荒者,有力擎改革大旗的攀登者,也有数十年坚守岗位的普通劳动者。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价值理念,他们奋斗不息的精神,激励更多人砥砺前行。

这个时代,是属于奋斗者的时代。

奋斗的姿态最美丽,奋斗的人生最幸福

2017年上映的电影《妖猫传》,演员秦怡惊鸿一瞥,演活了“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诗意。此时的她已经95岁:“大家都叫我‘90’后。”

生命的活力在不停息的奋斗中迸发。2015年,93岁的秦怡亲赴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拍摄电影《青海湖畔》。她还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多年前听说这个气象工程师的故事,秦怡就觉得应该改编改成电影。剧本一拖再拖,她不等了,自己上手,不会用电脑,就在稿纸上写,断断续续,修修改改,坚持完成。

穿越时空的美,因奋斗而流芳。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回忆,1951年秦怡获邀在电影《两家春》里饰演一个北方农村媳妇。有人不信:“四大名旦”之一的秦怡能演工农兵?秦怡不服气,背上铺盖卷跟剧组到山东莱阳农村体验生活,在老乡家一间堆满牛粪的房子里住了大半个月。后来,秦怡和《两家春》都获了奖,但如今秦怡回想起来却会摇头:“还是不太像!想演好工农兵,哪有这么容易?得花很长时间去体验生活才行。”

“我梦想的课堂,不只教师是一个发光体,每个学生都是发光体,这才叫教学。”扎根上海基础教育最前沿、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全国首批特级教师于漪,心中最美的场景,莫过于这样“发光的课堂”。

奋斗者之美,总能予他人光亮和启迪。

“上于老师的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原闸北二中心小学校长葛起裕是于漪任教语文课后的“开门弟子”,他回忆,当时为了离于老师更近,全班争坐前排:“我配了副100度眼镜,冒充近视眼,可以心安理得坐在第一排。”

他发现老师一个秘密:于老师启发引导大家提出一箩筐问题,她面带微笑认真听完,在讲台角上写字、做符号。

几十年后探望恩师,秘密终于解开:“于老师强调教育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授课时随时记下问题,针对学生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启发思考。”

择高而立,向宽而行,往深而思——有人用这12个字评价于漪的教育生涯。她相信:“生命是有灯火的,这个灯火就是理想,就是信念,是跟我们的祖国、人民糅合在一起的。”

奋斗者之美,在于爱党爱国的人生底色。

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16年间在西藏行路50万公里,跋涉高原采集4000万颗种子,给未来百年中国留下种质财富。

有些人不懂:他放弃美国绿卡、局级待遇,投身研究填补学术空白;他留下妻儿老小,只身赴藏16年;他本可以成为取得更高个人成就的“北美红杉”,却甘愿化作孕育种子的一抔春泥。

上海市委党校组织学员共读钟扬的事迹,学员毕鹏宇懂了:是信仰的力量,让钟扬做出选择,“他愿意放下个人成功,胸怀科技报国、赤诚为民的信念,做没人做的事,走别人不愿走的路。”

“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钟扬懂得奋斗者之美:“在艰苦环境下生长起来的植物才有韧性,生长得慢,却刚直遒劲。”

奋斗必须坚持不懈,成功在于无私奉献

徐汇区法院一起案件庭审现场,随着控辩双方的辩论,大屏幕上滚动相关证据,自动生成记录——这套提升庭审质效的“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是上海司法改革催生的新型产品。作为率先试点司法改革的城市,如今成果已在众多基层法院落地生效。

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历经34稿,点滴变化,都凝聚着司法改革“掌舵人”、原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的心血。为了考核法官实际工作量,他调阅一家试点法院全部200余名法官近5年审判案件卷宗,光是拷贝文件数据就花了整整4小时。邹碧华用一个双休日,不眠不休,把卷宗全部浏览一遍。他提出,衡量法官工作除了数量,还要按照案情难易设置权重系数,得出的数据才更科学——这样的变化,深得基层法官赞许。

邹碧华说,追求法治理想必须分秒必争。他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行军床,实在太累,就搬出来躺一会儿。许多法官都记得那些加班的深夜,回首时邹碧华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

在赶往下一场司法改革推进会途中,年仅47岁的邹碧华倒下了,却激励更多后来人接续奋斗。上海高院法官周欣说:“他是‘燃灯者’,照亮后来人。”

生命有限,奋斗者的追求从未懈怠。

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后,一位青年骨干设计师提到从老专家处“偷师”的细节:审阅技术报告时,每一个数字都打红点,正确的画圈,错误的打叉。ARJ21总设计师吴兴世告诉他,这是航空人“著名的习惯”:“包括我自己,都是从马凤山总设计师那里学来的。”

时光回到1970年11月8日。被后人誉为我国当代客机设计第一人的马凤山抵沪,负责领导大型客机、代号708工程的设计组工作——这是日后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雏形。

在运10飞机设计中,马凤山统领几十个专业、几百个单位协作,却始终认真审核每一份报告、每一个数据。他带领各级技术负责人对包括14.3万页的设计图纸在内的全部技术报告、手册逐一审查,飞机研制10年中没有出现过一次因数据错误造成的大返工。

从无到有,举步维艰,但马凤山一直对同事强调“不懈坚持”:“科学研究的过程,肯定不会是大道通途请你踏,风平浪静任你游。”曾和他一起工作过的资深航空专家吴苕溪回忆:在一次数十人的会上,他与身为总设计师的马凤山因技术分歧争论,当着众人面说“你可以另请高明”,却丝毫无损团队合作——“开会讨论‘没大没小’,无论是总设计师还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在讨论技术时完全平等。”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号楼五楼尽头的办公室里,两大柜子科研档案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项都用标签分门别类。

这些档案,是研究员王逸平生前整理好的多年研究档案资料,详尽而完备。药物所科研处副处长李剑峰说:“有这些档案在,无论谁来接手,都能方便地入门。”2018年4月11日,他倒在科研工作岗位上,时年55岁。

病与药,构成王逸平人生一明一暗的线索。他在30岁时被诊断为克罗恩病,他的老搭档、研究员宣利江是少数知情人,总劝他多休息、少操劳:“但在他心中,安心静养固然可以延长生命的长度,可没有厚度与深度的生命,再长又有什么意义?”

无私奉献,才是成功的要义。“王逸平的人生,很简单,很纯粹,就是两个字:做药。”绿谷集团董事长吕松涛回忆,多年来,只要涉及王逸平参与研发的丹参多酚酸盐,他随叫随到。徐汇区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水军记得,2004年10月,为了获得丹参多酚酸盐确切的临床数据,在经过伦理批准后,王逸平撸起袖子以身试药:“他当时话语朴实——一个安全可靠的药,就敢用到自己身上。”

就在王逸平去世前一个月,他写下勉励自己的话:踏踏实实做事,实实在在做人。

平凡造就伟大,奋斗应是每个人的状态

2015年,包起帆在国际上拿到第36个发明金奖。闭幕晚宴上,日内瓦发明展组委会主席惊讶28年前就曾拿过金奖的包起帆依然创造力惊人。包起帆露出憨厚笑容:“没有什么诀窍,不忘初心搞创新,牢记使命乐奉献,我就是坚守了这样的本分。”

包起帆曾是码头装卸工,当时圆木全靠人工卸载,效率低,隐患大。为啥不能用抓斗抓圆木?大家都说不行,但包起帆不甘心,下班回家就画图试验,终于设计出一套港口木材抓斗工艺系统。木材装卸机械化,效率提升2.67倍,卸船期缩短46%。交通部在全国港口推广木材抓斗后,再没发生过伤亡事故。

跨入新世纪,港口由机械化转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此时包起帆已调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任副总裁,分管科技、装备和基本建设。2003年起,他又提出创意并参与建设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首台全自动散货斗轮堆取料机,研制世界上首台全自动散货卸船机和装船机。

从装卸工到副总裁,再到如今大学研究院院长,68岁的包起帆始终觉得,“工人”才是自己的永恒本色。

本色不变,初心不改。“最美奋斗者”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通过件件平凡小事,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成就不平凡事业。

1962年,杨怀远在海轮上当服务员,负责扫垃圾、拖地板、倒痰盂、刷厕所、烧开水、铺床单,琐碎而平凡。但在这些小事里,杨怀远看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大义。

当时,公平路码头大门到船边有3里地,一路上又是台阶又是天桥。此情此景,许多人习以为常。杨怀远取出从部队带来的小扁担,主动帮旅客挑行李。

1978年夏天,大连驶来的“长锦轮”靠岸,杨怀远发现一名山东大学的老教授看着舷梯犯难,就主动帮他挑起行李。分别时,老教授要给杨怀远小费,他坚决谢绝。于是老教授掏出钢笔,在扁担上留诗两句:“天光云海自有鉴,人民需要扁担情。”

担任服务员35年,杨怀远用了47根扁担。五湖四海的受助旅客们在这一根又一根扁担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一位收藏家愿出2万元求购一根扁担,杨怀远拒绝:“这是传家宝——扁担精神要传下去。”

“为人民服务从小事做起,贵在坚持。”——杨怀远日记上的话,鼓励着后来者。1985年6月23日,中山北路几个小区挂出3个便民服务信箱:“附近公房居民如果在夜里发生水电故障,请写清地址,将纸条投入箱内,本人提供热情服务。开箱时间晚上7∶00。”

小木箱的主人是水电维修工徐虎。每天晚上7时,他准时开箱服务,风雨无阻。一次从厦门返回上海,徐虎在火车上站了12个小时,回到上海就去义务献血。快到晚上7时,他照例背着工具袋骑车出门,开箱服务。3个小木箱,一挂就是十多年。

1998年,3个箱子退出历史舞台。互联网时代,水电维修“一键解决”。徐虎“过时”了吗?

退休9年的徐虎,积极投入推广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工作中:“这是为老百姓做实事、谋福利的好事情。”他工作过的西部集团,培养出一批“小徐虎”,提供更专业完善的物业服务,其中已有“00后”的身影。普陀区房屋维修应急中心水电工杨华峰是徐虎的徒孙:“我当徒弟时,师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师公徐虎对他们的要求,‘承诺居民的,就一定会做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是每个人应有的状态。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最美奋斗者”为每个人树立起奋斗的标杆和榜样:平凡如你,奋斗如你。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题图来源:新华网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