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学界观察|大数据技术提高社会治理绩效,但要谨防智能逻辑陷阱,并关注技术公平赋能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多 2019-09-25 06:18
摘要:大数据以信息为基础,通过生产、管理、交易,借助国家认证、数据影射、社会计算、知识生产和数据交易等环节实现地方治理,促成地方政府在交通、医疗、环保、教育、安全、服务等众多治理领域的创新。

2019年9月22日,科学技术与社会治理创新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公共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广州、南京、天津、杭州等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大数据技术有力提高社会治理绩效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孙涛教授提出,将科技与城市治理、社区和邻里关系相结合的目的是通过大数据厘清当前城市居住区、公共设施等的分布使用情况,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满足安居乐业目标的前提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复旦大学郑磊教授通过多个国外案例分析了开放数据在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中的意义。他提出,如果政府能够充实开放数据,并且引导公众等参与公共事务治理,那么,真正的政社协同就会形成;应由“政府采集和应用数据”转向“政府供给数据、社会开发应用数据并解决社会问题”,以建立合作众创的治理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韩志明教授提出,大数据以信息为基础,通过生产、管理、交易,借助国家认证、数据影射、社会计算、知识生产和数据交易等环节实现地方治理,促成地方政府在交通、医疗、环保、教育、安全、服务等众多治理领域的创新。在大数据时代,地方治理存在的权责关系、部门碎片化、决策失误、执行偏差等问题均源于信息问题,因而,大数据在驱动地方治理中也存在诸多挑战。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沈永东研究员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为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公益慈善组织筹款的影响;中山大学广州大数据与公共传播研究基地副主任周如南副教授认为,在互联网和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益慈善组织对公信力和透明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技术发展推进了行业自律。

杭州映派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虞琦分享了“潮”科技引领“潮”公益的信息化实践案例。他以数据说明,公益慈善组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其管理效率和筹资能力,公益慈善组织可以根据自身实力逐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刘永龙分享了环保对科技的“爱与恨”。他指出,环保公益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而出现,互联网在环保信息发布、资金筹措、社会网络建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高恩新副教授、宋程成博士分别利用大数据分析了公共危机研究的最前沿情况、社会组织发展规模对社会治理质量的影响,生动展示了大数据在社会治理研究中的应用。

科技对社会治理影响的两面性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董幼鸿教授提出,对科技与社会治理关系的研究应将如何解决大数据等技术带来的问题作为重点,研究者需要回答好如何用好技术这把双刃剑这一根本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周俊教授对科技与公益慈善的关系进行反思。她提出,除了关注科技对实务带来的影响和操作上的应对外,还应特别关注科技对公益慈善事业、对社会和公民个体的影响,不能因为对科技的崇尚而丧失公益应有的对人和社会的关怀。

复旦大学张春满副研究员从国家与社会关系、政商关系和政府工作逻辑三个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三者间关系的重构,提出了以善治为目标的治理逻辑和以计算为目标的智能逻辑存在着多重共鸣与冲突,并指出应该有效利用两种逻辑间的契合与兼容,在进一步推动善治水平和计算能力提高,谨防智能逻辑带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危机。

上海市委党校叶岚副教授以“意识-结构-技术”为分析框架,分析了信息技术实践性与智慧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她提出,信息技术在快速回应社会需求,提升政府治理绩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智治”时代,需要在技术的辅助作用下重点突出人的主体性,技术在为人服务的同时,可能会带来各种问题。

浙江财经大学宋晓清博士讨论了社会组织技术赋能问题。他认为,技术赋予社会组织能力的效应不是均等的,对于小规模社会组织或机遇和条件欠缺的社会组织来说,它们难以分享技术发展的红利,甚至可能被时代淘汰。我们需要关注技术赋能的平等性,讨论政府在创造公平的技术环境方面是否可以更有所作为。

科技对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与应对

上海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薛泽林在报告中提出,人工智能对社会治理在伦理能力、协同能力、更新技术能力和稳定安全能力等四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社会治理有四个新议程:转变观念、创新行动理念;确定路线,把握推进节奏;找准抓手,创新治理模式;创新评估,实现安全的可持续改进。

华东师范大学王法硕副教授基于他的研究论文指出,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使用会对政府信任产生影响,而政府透明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对数字时代政府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在发展电子政务的同时,需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建设,以提高政府透明度,增强政府信任。

在对科技对社区发展影响的讨论和互动中,智慧社区、未来社区建设的成本与效益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与会者一致认为,技术应该服务人,社区建设中过度使用技术存在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和高成本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对科技与公益慈善发展的研讨和产学研对话中,多位学者提出当前需要认真看待科技对公益慈善组织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草根社会组织特别需要重新进行身份定位,掌握互联网筹资规律,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研讨会最后,华东师范大学周俊教授总结道:科学技术既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产生人的异化的重要力量,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精准化;另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技术治理的两面性,通过积极的制度建设限制其消极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与社会各界携手同行,通过多方合作解决科技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张力问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