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中国学论坛|中国将是第一个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现代化的非西方大国,世界为之瞩目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珍 夏斌 杨瑛 2019-09-12 06:21
摘要:与会者对于中国发展及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予以高度关注,也充满新的期待。

9月11日,为期两天的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落下帷幕。来自全球的数百位学者围绕“中国与世界:70年的历程”这一主题,举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全球化”“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的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脱贫经验与解决全球贫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六场圆桌会议,以及第二届“一带一路”上海论坛、青年汉学家上海论坛两个专场。与会者对于中国发展及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予以高度关注,也充满新的期待。

“中国力量”惠及域外

70年来,新中国为何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在多个圆桌会议现场,海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热议,并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提出了各自的解读。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基础,为人民执好政、执好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底气。70年来,中国矢志不渝探索的是:人民怎么掌握生产资料,进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人民怎么掌握政权,进而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人?要解决这两个根本问题,关键在于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也在积极为世界作贡献。来自波兰罗兹大学的学者巴特,对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印象深刻。“在中国的投资、建设和协调下,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为中心的区域基础设施实现了互联互通,波罗的海、黑海和亚得里亚海(地中海)海域之间的地理闭环初步实现。”巴特认为,这是“中国力量”惠及域外的有力证明。

“新中国的发展成就,还给西方世界的自我反思提供了一个难得样本。”欧洲汉学研究会主席、比利时根特大学中国研究系教授巴德胜提醒,应该避免把一个国家和文化看成固定的东西,更不能忽视发展和改变的方面。“重新认识中国”,要以交流、沟通和了解为目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潘世伟认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体系的中心首次出现了由西方国家向非西方国家转移的迹象。中国将会是第一个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现代化的非西方大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产生世界历史性的参照价值、示范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国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引人关注

当前,世界投资贸易格局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指出,世界投资贸易是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当今中国的投资贸易与过去40年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这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变化密切相关。改革开放的出发点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小康转为和平崛起、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改革开放的地位从融入全球化、参与全球分工转为主动推进经济全球化,引领全球资源配置;中国改革开放在方法上,从引进增量促进改革变为以存量改革回应外资变量。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弗里曼从研发的角度解读了中国经济前景。他认为中国发展非常引人注目,中国未来会在科技上成为一个领导者。从研发的角度而言,没有哪个发展中国家有像中国一样的实力。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看到一个国家还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却如此重视研发的投入。他认为,未来中国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巨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与欧洲持平了,预计2020年会超过美国。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别研究部门部长文森特·科恩认为,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仍面临许多挑战。在短期内,持续的贸易冲突只是全球经济中的“灰犀牛”和“黑天鹅” 之一,消除和解决区域不平衡和收入不平等才是关键所在。从长期来看,在中国昂首迈向新中国成立百年的过程中,需要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此外,需要加大绿色增长的力度,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和其他全球国际治理机构的作用。

“一带一路”是世界的“合唱”

继上届论坛之后,本届论坛再度举行“一带一路”专场。与会学者认为, “一带一路”虽然是中国提出的倡议,但绝对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世界的“合唱”,追求的是与各国人民的共享,提倡不同国家、各国人民的全面参与。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李成研究员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改变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深远创举之一,面对美国政界、学界、媒体、智库的各种误解,需要通过开放交流、换位思考,区分无理指责与合理担忧。需要明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维持利益的合理需求而非扩张,是对现有世界经济秩序的补充而非替代。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顾问王战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天然联系;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是文明的互鉴,世界中国学应重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历史上对中国影响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和而不同”的宗教文化,江南“丝、茶、纸”贸易,以及儒商重视信任信用的商业逻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共建也有着深刻影响。

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穆斯塔法·马什拉菲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大的发展和生态意义。尽管倡议中的投资和贸易举措在促进非洲国家的绿色发展上具有一定挑战,但它为区域和全球合作展现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和中国方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