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落实国家战略任务,优化长三角区域经济布局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彦 李湛 2019-09-03 06:53
摘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近年来,随着交通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长三角区域经济布局不断优化。从20世纪90年代的“Z”字型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到21世纪高铁时代建立长江三角洲“一小时城市圈”,长三角逐渐形成了多层中心网络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在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按照中央的部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优化长三角区域经济布局,并由此与其他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战略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近年来,随着交通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长三角区域经济布局不断优化。从20世纪90年代的“Z”字型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到21世纪高铁时代建立长江三角洲“一小时城市圈”,长三角逐渐形成了多层中心网络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上海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7月3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明确“一极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正式上市。8月20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至此三大任务已经全部落地。

未来,优化长三角区域经济布局,还必须紧紧抓住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新片区两项重大任务的落实,持续深化上海的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不断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发挥上海在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的作用。

借助于上海自贸新片区重要载体,推动形成长三角港口物流与贸易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深化新格局

自由贸易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最早的自贸试验区,当前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设立,可以进一步发挥上海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作用,形成长三角港口、物流、贸易、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

新片区要培育上海的国际竞争新优势。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要顺应国际产业和贸易发展新态势,聚焦具有基础优势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新兴产业的核心环节,培育发展先进技术,形成上海在金融、服务及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产业示范作用,增强产业辐射效应,实现与长三角其他相关区域联动发展。同时,不断提升上海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增强在全球资源配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片区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现已获批三个自贸区,三个自贸区各有特色,上海自贸区突出全球金融与贸易功能,江苏自贸区主要是着力推进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浙江自贸区强调海洋经济特色。下一步,上海自贸区新片区重点是向自由贸易港方向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同时加强与长三角其他自贸区之间的合作,将上海的开放与服务与江苏的制造、浙江的海洋产业形成协同效应,有效带动长三角港口、物流与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新片区推动对外开放制度政策的变革。自贸区新片区不是简单将自贸区现有政策复制,而是将开展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在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和完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的同时,自贸区新片区应深化对外开放,推进贸易自由化发展,逐步与国际经贸规则的接轨,积极融入并引领高标准国际规则的制定,加快构建诸如知识产权保护、数字贸易、政府采购等体现国家战略需要、对外开放度高的相关领域制度体系,建立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

抓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建设,形成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在现有行政区划体制下,长三角各省市的行政壁垒越来越暴露出相互之间的隔离和竞争多于合作的问题。长三角区域内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共同市场建设碰到瓶颈困难,导致深层次的一体化在推进中阻力重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可以在重点领域、平台合作、资源整合、合作机制等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首先,深入推进环保、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为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创造基础条件。打造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必须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合作放在重要位置,探索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督执法,实现长三角区域环境的“共商、共享、共治”。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除了打通省际断头路、完善公共交通线路、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之外,重点抓好交通规划对接、跨省轨交建设,为上海拓展长三角一体化新空间和周边城市融入上海都市圈提供条件。提升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领域一体化质量,需要加强医卫、养老专业人才的域内柔性流动,推动优质医卫养老资源区域内均衡布局,弱化区域内资源内耗和恶性竞争。

其次,探索区域合作平台建设,形成区域经济布局优化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建设产业园区合作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明确各地产业发展特色,积极探索产业链的对接与融合发展;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科创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另一方面,建设政府间的政策与信息服务合作平台。推进各地政务数据的开放与共享,逐渐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建立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应用效率;同时搭建各部门政策沟通平台,积极开展长三角各地政府部门在户籍、产业、财税、金融、投资、社保等方面政策的信息公开、沟通与协调等,促进政策标准的衔接与一体化。

再次,围绕各地资源优势,开展资源整合,为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提供发展合力。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各有自身资源优势:上海在金融、国际化方面具有优势,江苏制造业的基础雄厚,浙江优势在于民营经济、互联网产业,安徽的创业创新群体数量庞大。近年来,随着上海商务成本的提高,产业向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型,但是土地空间的不足制约着上海产业的转型与发展。未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应从上海都市圈的建设出发,在三省一市交界处探索发挥各地资源优势,探索建立新的利益共享机制,促进江苏、浙江临近中小城市与上海的资源共享,加快上海都市圈建设。

最后,探索采取行政与市场手段相结合,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布局优化的新机制。市场化形式的区域合作,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让企业按照市场规则,采取战略联盟、股份制合作以及企业合并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解决跨区域经营的障碍矛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合作的顺利开展。在产业领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可以探索建立长三角各地参股的股份制项目建设与营运主体,开展重要产业、重大项目的合作开发、建设与运营;在公共服务领域,以“联盟”和“联合体”等为抓手开展合作,探索建立医疗服务新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同时,继续优化现有“三个层次、四个座谈会”的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完善地方政府间财政和税收分享机制,形成有效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布局优化的体制机制。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