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带领群众一起“打怪升级”?在金山石化老城区,这个小小派出所的传奇故事真不少
分享至:
 (1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2019-08-25 18:51
摘要:象州路派出所的民警们,每天的步行量都在2万步左右,很多人的脚底都长出了厚厚的老茧。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安全,每一个脚印里都是对群众的牵挂,他们一步步真正走入了小区居民的心。

 

在金山石化街道的海棠新村,有一支实行积分制的“啄木鸟志愿队”。两年来,在当地象州路派出所的带领下,这群可爱的“啄木鸟”俨然成了“编外警察”。至2019年,海棠新村实现入民宅盗窃案、窃拎包案、盗“三车”案、电信网络诈骗案等可防性案件的“零发案”。

 

依靠群众,共护家园。据介绍,金山公安分局象州路派出所地处石化街道老城区,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辖区内70%以上的建筑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社区配套设施老旧,居民老龄化程度高,60岁以上人员11399人,占常住人口数的39.7%,是典型的“老龄化”小区。

 

都说老旧小区安全防范是难题。然而,仅有民警44人、辅警143人的象州路派出所,近两年获得集体和个人嘉奖30多次,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2018年,该所目标管理考评排名全局第一,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分别排名全市第九和第三。

 

城区是老旧的,服务的思路方法却是新的。小小派出所演绎了一个个生动故事……

 


(一)“啄木鸟”在行动

 

2019年7月的一个夜晚,“啄木鸟志愿队”队员陈阿姨和潘阿姨在巡逻,至小区小花园附近时,发现一名倒地男子,看上去约60多岁,整体状态平稳。凑近,一股酒气。喊他,爱理不理。

两位阿姨即刻行动,一边迅速疏散围观群众,保持空气畅通,一边通过“啄木鸟”微信工作群通知其他群成员。5分钟后,队员们纷纷赶到。志愿者潘阿姨一眼就认出倒地男子:“这不是对面楼2楼的老王嘛。怎么躺这里了?我打他老婆电话。”

 

不一会儿,接了电话的张阿姨急冲冲赶来,对着男子耳边大喊了两声。或许是听到了老婆熟悉的声音,老王迷糊地睁开了眼睛,嘟囔着问:“你怎么来了?我怎么躺这儿了?”

 

原来,老两口傍晚因琐事发生口角,老王一气之下摔门而出,一个人在外面喝闷酒。喝完天色已晚,他走到小花园附近,酒劲直涌上头,想休息一下,却在不知不觉间睡去了。此时,老婆来了,酒也醒了。

 

队员们温言软语地劝和老夫妻,有几人帮着张阿姨搀扶老王回家,路上细细关照老王以后饮酒要适度,夜里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看着夫妻俩进门,神态平和,队员们才安心回家休息。

 

这是“啄木鸟志愿队”服务的平常一幕。居民家庭的小矛盾,在队员们的春风化雨中无形消散了。两年来,这群可敬可爱的“啄木鸟”,为家园的美丽尽心尽力,已成为了社区警务监督员、警民关系联络员、社区防范宣传员。

 

这片老式小区,老年人多,外来人员多。民警杨晓城在工作中发现,小区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热情不高,专业性不强。他琢磨着,如果把热心居民组织起来,清洁阿姨可以是“信息员”、退休大妈可以是“宣传员”、晚锻炼大爷可以是“巡逻员”,发挥群众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这样也可以把警务工作做得更扎实深入。

 

在派出所领导和石化街道的支持下,杨晓城创造性地打造了这支由30人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于2017年10月正式成立。队员经过岗位培训,在夜间及双休日,开展联户联防、巡更守夜、守楼护楼等活动。如今, “啄木鸟志愿队”也成为了当地群防群治工作中小有名气的警务品牌。

 


(二)“小杨说事”魅力大

民警杨晓城入户宣传。

 

台上节目一开场,台下就有居民嚷起来:“啊呀,这有啥听头?”他准备要走。还有一位居民,在座位上侧转过身,根本不看舞台。

 

杨晓城不露声色。简要的开场后,迅速切入正题,用1分钟作了一次很短的防骗演讲。内容清楚实在,态度诚恳,一下子把听众抓住了。那侧身而坐的人,已转身面对小杨,听得专注;那想走的居民,不仅坐下来了,还积极参加了互动,与小杨一问一答,成了“捧场”的人。

 

那天的节目,本来定的是10分钟时间,但因为反响太热烈,又加了10分钟。

 

这是2016年5月,在街道的一场晚会上,象州路派出所推出杨晓城的“脱口秀”,一炮而红。“小杨警官说事”宣传栏目顺势而生。

 

为增加防范讲座的生动性、趣味性,让居民们想听、爱听、听得进、记得牢,杨晓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他联合小区文艺爱好者,根据自身特点,精心编排节目,以快板、脱口秀、上海说唱等形式,讲述百姓身边的故事,让宣传栏目更具影响力和生命力。自栏目开办以来,共开展专题防范宣传1000余场,发布专栏文章100余篇,受益群众达10000余人。“小杨警官说事”已成为当地社区警务宣传的专栏品牌。

 

为将防范宣传做得更接地气,同时契合小区老年人多、接受能力慢的特点,杨晓城还将亲历过电信诈骗的居民组成一支“防范宣传队”,让这些特殊的队员现身说法,更具说服力。

 

前不久,居民老徐给杨晓城打电话,说在超市碰到同小区的金阿姨,刚开始聊得挺好,可金阿姨在接完一个电话后,神情紧张,说有事就慌慌张张地走了。他不放心,一路跟着金阿姨回家,看见金阿姨拿了银行卡就要往外走。

 

杨晓城判断金阿姨很有可能遭遇电信诈骗了。他让老徐稳住金阿姨,让她先不要出门,又即刻通知防范宣传队员赶来,和他一起急速去往金阿姨家里。

 

金阿姨已经很不耐烦了,一心要往外走,问她又什么都不肯说。小杨耐心劝解,巧妙迂回问询,又将一些电信诈骗的惯用伎俩讲给她听,让她对号入座。同来的施阿姨则讲述自身曾遇到的真实经历。

金阿姨好像遇到了知音,一下子叫喊起来:“对对对,我接到的电话和你一样,说是身份证被别人盗用了,涉及犯罪,要我到银行打钱到公安局的安全账户,不然就要吃官司。”

 

“金阿姨,这些都是假的,我就在你旁边,你要是犯罪了,肯定是我来抓你啊。公安局也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施阿姨上次也是被我劝回来的。”小杨恳切地说道。

 

“金阿姨啊,你以后也要像我一样,多来听听杨警官的讲座,避免上当受骗啊。”一旁的老徐也趁机劝说。

 

“你们真是给我吃了颗定心丸,要不然我卡上的17万就没了。到时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金阿姨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隐患解决了,大家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

 

就这样,又一起诈骗苗头,在细心、机警的警民通力协作下被掐灭了。

 


(三)每天2万步,走访入户解烦忧

副所长郁忠开展上门走访。

 

今年6月28日下午,象州路派出所民警接到罗女士的求助电话后迅疾出警,拦住了受骗人周女士给骗子转账。但副所长郁忠还是有点放心不下:以前,也曾发生过民警劝阻成功后,受骗人第二天又去汇款的情况。

 

当天晚上,郁忠就走访了两位当事人,和她们面谈。

罗女士,这次幸亏你把事情及时告诉了我们民警,替你朋友保住了卡里的存款。”郁忠表达了警方的谢意。

 

“还是要谢谢你们。所里民警之前上过门,和我讲了好几个诈骗例子,今天我才能及时发现我朋友可能接到了诈骗电话。我手机里也存了民警的电话,”罗女士感激不已。

 

“周女士,以后你接到陌生电话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对方,我给你讲一些常见的诈骗案例……”郁忠又一次不厌其烦地讲解。他知道,每多讲解一次,就使人减少一次受骗的机会。

 

据介绍,近年来,象州路派出所运用“8+3”、“5+2”错时工作法,充分利用夜间及周末开展走访入户,切实填补与“上班族”作息时间相同形成的服务空白点,零距离服务群众,心系群众,为民解忧排难。

 

2019年7月3日晚,郁忠照常下社区开展入户走访。今天,他要去的是石化十五村吴先生的家。前一天,吴先生向社区民警反映家里儿子不务正业,沉迷赌博借了不少外债,希望警察同志能够帮帮他,救救他的儿子。

 

“你是吴先生吧?”敲开门之后,郁忠礼貌地问。

 

“对对对,我就是,警官你好,进来说吧。”见到郁警官,吴先生的双眼霎时亮了,愁苦的脸现出笑容,仿佛抓住了希望。刚落座,吴先生就把儿子小吴从房间里叫了出来,当着郁忠的面说教起来。

 

他们是最近从安徽来到上海的。在安徽时,小吴就沉迷于网络赌博,输了50多万元,虽已归还一部分,可他还在各网络贷款平台借过很多钱,目前还是背负了很多债务。

 

“小吴,赌博是违法行为,而且,网络赌博往往是庄家设局,欺骗赌客投注资金,网络赌博可是逢赌必输的……”郁忠耐心地和小吴说着,并把所里曾破获的真实网络赌博案例讲给他听,又特别强调,这些案件中部分赌客沉迷于赌博,以致倾家荡产。听着这些,小吴一脸懊悔,表态说今后不再参与赌博了,而且他刚找了份工作,为了家人自己也要好好上班。

 

因为了解到小吴有过网贷,联想到近期网络贷款诈骗案件高发,郁忠又向父子俩仔细讲解了近期发生的多起网络诈骗典型案件和诈骗手法,并发放了宣传资料,提醒他们借款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谨防诈骗。

 

走访的过程是累的。象州路派出所的民警们,每天的步行量都在2万步左右,很多人的脚底都长出了厚厚的老茧。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安全,每一个脚印里都是对群众的牵挂,他们一步步真正走入了小区居民的心。

 

派出所开展警营文化活动。


(四)“幕后英雄”屡立奇功

 

他冲向犯罪嫌疑人,快速似猎鹰;他在路口指挥交通,优雅似指挥家;他入户走访,亲切似家人;他劝说违章,耐心似教师……每一个身份他都转换自如。

 

但是,他时刻记着他的专长:用信息化手段,在网络世界发现犯罪线索。他利用派出所所长吴丹青教会的网络视频技战法,像一头夜鹰,逡巡在无边的网络世界,迅敏捕捉违法的蛛丝马迹。

 

他,就是象州路派出所第一责任区警长朱建华。他也是全国首例“犀牛液”特大网络制贩新型毒品案件的幕后英雄。

 

“犀牛液”,乍一听,以为是犀牛的血液,其实,这名字背后暗藏玄机,一切并不那么简单!

 

2018年4月,朱建华在工作中发现了一条信息,一些网店销售的“犀牛液”有增强快感、兴奋感的效果。“快感”、“兴奋”,两个字眼引起了朱建华的注意,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款商品似乎类似于吸食“冰毒”的效果。

 

于是,朱建华通过网店,搜索到了这个商品,与店主交流后下单购买了一盒。经过公安部门毒化中心检测,发现其成分含有精神类物质,是一种新型毒品。

 

通过朱建华发现的这一重大线索,派出所所长吴丹青组织民警顺藤摸瓜,在浙江金华找到了网店店主马某,马某称这款商品可以产生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最终,专案组经过连续6个月的侦查奋战,成功破获了一起跨多省市的特大网络制贩新型毒品案件,共抓获嫌疑人24名,捣毁制毒窝点1处,缴获新型毒品“犀牛液”93.1公斤,彻底歼灭了该制贩新型毒品的产业链条,在进博会开幕前夕扫清了这一社会治安隐患。

 

新型毒品因隐蔽性强、易于流通、使用简单,很多人在不知不觉间沾染,长期使用会产生很强的心理依赖,最终导致精神失常,心脏、肾脏受损,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民警们对毒品深恶痛绝。在破获该案后,连续加班了半个多月的朱建华说了一句:“值了!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题图说明:所长吴丹青向居民开展防诈骗宣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